李 坚
(中国轻工机械协会,北京100032)
解读“推动装备制造由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探讨我国塑料机械行业的战略转型
李 坚
(中国轻工机械协会,北京100032)
根据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对装备制造业的要求,对我国塑料机械进一步的发展途径进行了分析。未来5年,行业的战略转型将主要围绕塑料加工理论和实际应用创新、塑化加热部分创新、注塑机伺服控制系统创新3个方面进行。
装备制造业;塑料机械;战略转型;生产型制造;服务型制造
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对装备制造业的未来发展提出“推动装备制造由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的要求,这也对塑料机械行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20世纪90年代中期,由于激烈的市场竞争,很多以生产独立产品的大型跨国公司均出现了巨额亏损。面对这种局面,这些企业大都做出了至关重要的战略转型。将这些独立产品的制造生产环节基本都转让给竞争对手,而不是将市场拖入竞相降价的泥潭。1992年,美国市场亏损额度最大,亏损达到49.7亿美元的IBM公司从2002年起先后将硬盘生产部门出售给日立公司,将个人计算机生产部门出售给联想公司,将打印机生产部门出售给理光公司,将复印机生产部门出售给柯达公司。然后,集中力量为这些产品的应用领域和用户群提供符合他们需求的全套解决方案和全方位的服务。经过如此战略转型,许多跨国公司大都扭亏为盈,而其中许多巨头企业的服务类收入均占到了其总收入的半数以上。例如,IBM和GE公司的服务性收入均占总收入的60%以上。此举使生产产品的竞争对手变成了自己产品的供应商,降到了产业价值链的低端,而采取战略转型的企业自身则提升到产业价值链的高端。
举例说明,一台电脑由很多零部件组成,其中螺丝钉的制造厂家必然处于价值链的低端,产品大部分附加值均由整机制造商所拥有。同样道理,对于电脑的制造商,某个行业,例如物流行业,需要现代化物流的解决方案,其中要用到电脑、通讯设备、服务器、全球定位仪、扫描打码等硬件,软件和全方位服务由熟悉这个行业核心业务的另一家公司来提供,这个电脑制造商就等同于前面所提到的“螺丝钉”制造商而处于产业价值链的低端,附加值大部分在提供解决方案的那一方。前者只是生产了一部设备,其功能仅仅是生产,这就是所谓的“生产型制造”;而后者则主要是为用户提供了全方位的服务,这就是“服务型制造”。当然,如果前者在制造硬件的同时又有能力为用户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就成为“服务型制造”的主体。这是我国塑料机械制造商需要着重关注的一种模式。
全球制造业正从“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这个基本趋势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显现,而真正有实质性的进展也就是近五、六年的事情,这是市场经济竞争手段的一次巨大变革。
我国塑料机械的产量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但价格指数10年来一直在2.5万美元以下徘徊,而进口塑料机械的台均价格则从2000年的3.5万美元逐渐扩大到去年的15万美元左右。尤其是近两年,这种价格差距急剧扩大,尽管塑料机械的进口数量在不断减少,而进出口贸易逆差却连年保持在10亿美元以上。这种状况不能不引起深思。并不是因为市场自身盲目地崇洋媚外,愿意花那么多资金购买进口设备,而是进口设备几乎均具有配套的生产解决方案。价格的巨大差距不在于钢铁产品品质而是在于服务品质。我国的装备制造业大多数与塑料机械行业一样,大而不强。“中国制造”大多处于价值链的低端。
这种状况直接带来几大负面影响:(1)在全球的生产网络和价值链中,缺乏话语权、定价权和支配权。一个生产螺丝钉的厂家无法在一台电脑定价时拥有话语权和支配权。除非这些螺丝钉很特别或是稀缺元素制成。同样,一个生产电脑的厂家不可能在一整套产品解决方案里拥有支配权。电脑仅仅是诸多硬件产品之一,提供产品方案的人可以用这个品牌的电脑,也可以选另一个品牌;(2)消耗大量能源和物质资源,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生产有形的产品当然要消耗大量资源和能源,而用大脑制作产品配套解决方案消耗要少得多;(3)只能依靠低层面的价格竞争,增加外部“摩擦”。当大多产品质量没有多少区别时,价格战就成为争夺市场的最简便的手段。争夺的结果反而让那些位于价值链高端、可以为前方用户提供解决方案的企业降低了成本,使他们可以买到更低廉的设备。现今有很多价格战和对我国形形色色的反倾销,如果将其简单归咎为国际政治是完全不负责任的;(4)无法改善对投资的过分依赖而处于数量扩张的非良性循环。由于生产企业利润很低,要提高利润就要扩大规模以求规模效益,同时就要消耗更多的资源和能源,如此很难进入良性、可持续循环;(5)随着劳动力成本的预期值越来越高和随之被迫跟进的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以加工装配等劳动密集型企业来解决就业的空间会越来越小,劳动力无法向已经转为服务型制造的企业那样向服务领域转移。劳动力成本推高和被迫提高自动化程度是现代制造业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服务型制造业的扩大,劳动力向服务领域的转移量是很可观的,但不能认为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就业机会就能无限增多。
“十二·五”将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要将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这是“十二·五”的核心内容,正是要解决这个战略转型问题的关键时刻,对于我国装备制造业能否成功地从生产型向服务型进行战略转变至关重要。这是一场国际制造业的战略变革,如果没有抓住机会,就会再一次的落后,国家实现由大变强的目标难度将更大。
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塑料机械工业是以模仿方式起步的,从塑料加工理论到设备设计、制造均是按照先进国家的方式进行的。我国曾以“引进、消化、吸收”的路径,从无到有、从有到大,迅速发展了塑料机械工业并达到目前世界塑机第一制造大国的地位,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这是非常正确的发展路线。时至今日,我国的塑料机械行业已经发展到了与国际同行比肩的地位,这个模仿式生产制造的惯性还在延续。近几个5年规划中我国塑料机械行业均以高、精、尖的单机为发展目标,按照每个时期世界领先水平来设定执行目标。十几年来,那些目标多数未能实现,而且与国外同行间的价格差距还在继续扩大。
轻工业装备一般来说都是很专用的设备。例如,造纸机械就是为造纸行业提供装备的。同样道理,皮革机械、饮料机械、木工机械、玻璃陶瓷机械等都是只为某一个行业提供装备。塑料机械则不然,由于塑料已成为人类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原材料,并且种类繁多、性能各异,可以满足很多行业的特定需求,因此塑料机械行业并不仅仅是为塑料加工行业提供装备,更是为所有工农业领域提供装备。如汽车、电器、电子、通信、交通、能源、包装、建筑材料、农业、水利、采矿、航天航空、医疗、卫生、家电、文体以及生活用品等各行各业,曾习惯称之为前方行业。正是由于这个特点,塑料机械行业是最早被市场要求由生产型制造转变成服务型制造的行业之一。
塑料机械行业既然要为那么多行业提供装备,就要对不同种类塑料的性能、特点和能解决什么具体问题了解得比前方行业更清楚,那么就需要为其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去解决其现实需要和潜在需要。一般来说,大家会对前方行业的现实需求关注得多一些。因为,一方面是现实问题已经出现且需要尽快解决;第二方面是供需双方会将不同领域的知识进行互补,进而合作解决问题;第三方面是经济利益容易体现,我国制造企业对这一点看得更重一些。从长远来看,这种只针对前方行业现实需求的解决方案仅仅还是初级层面的服务。当然,这比起生产型制造企业只是单纯生产机器并推销出去来说已经是个很大的进步。即使是参数、指标达到世界水平的机器,前方行业也很难用其解决形形色色的问题。如果我们深入剖析某个前方行业,了解其潜在需求,并开发出市场中尚不存在的产品,继而生产相关的设备,将设备品质连同安装使用、维修养护、生产技术培训等的全方位服务跟上,给客户提供交钥匙工程的解决方案,这就是较高级层面的服务型制造模式。
例如,早年建筑、家具行业根本不知道木塑为何物时,欧洲同行向市场推出了多规格的木塑异型材、板材生产线及其应用方法,满足了建筑、家具行业的潜在需求,从而引导了市场走向。无独有偶,在前方应用领域尚未触及过无规共聚聚丙烯(PPR)的时候,又是欧美同行,开发出PPR管材以及生产制造、应用体系,使得人类居所的供水、采暖系统发生了质的改变,满足了建筑业的潜在需求。这样例子比比皆是,欧美同行先于世界其他行业向前方应用领域提供了这种高层面的服务型制造模式。
12年前,笔者曾在《进入WTO前夕的中国塑料机械行业》一文中呼吁塑料机械行业要改变固有观念,要从塑料制品开始,研发市场中尚不存在的制品,向市场提供从制品、工艺到装备一条龙的“交钥匙”工程,从而引导市场来消化研发成果。2008年底,世界经历金融危机时,国家相关行业起草“振兴规划”时也再次引入了这一观点。2010年,在为轻工行业规划装备部分撰写“十二·五”发展规划时,提到的摆脱简单模仿模式,走自己的创新道路的发展思路,也是延续了这一观点。同时笔者认为,能否在下个世纪初较短的时间内尽快转变老的发展模式,采用新的或更新的模式,这是消灭或缩小我国同先进国家之间的差距关键之所在。文中的“下个世纪初不长的时间”就是指现在。
通过分析发现,我国的塑料机械行业战略转型成为高层面的服务型制造模式有很多优势:
(1)市场竞争的差异化
与竞争对手有较大差异是取得市场主导地位的重要因素之一。常规的注塑机以及挤出机主机本身,在质量几乎没有差异的情况下,数量相对过剩,只能通过价格竞争获取市场优势,而其代价是影响几乎整个行业的发展。
因此,以提供知识、技术为基础的服务,成为制造业实现差异化的策略、形成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并让该优势具有不可模仿、难以复制、不能完全转移的能力。举例来说,若注塑机制造企业了解聚醚醚酮(PEEK)的卓越性能后,又掌握飞机、汽车等交通运输工具的传动、耐磨需求,或是电子行业的高温绝缘领域的需求,或是化工领域的耐腐蚀需求,或是医疗行业的人工器官的特殊需求和手术器械需求,甚至是国防军工业的特殊需求,从而开发出符合该行业要求的制品,当然最好以注塑机为主要生产装备,为该行业提供包含完整的产品方案、产品生产体系、产品使用维修养护方案、回收方案、用户信息反馈机制等在内的解决方案。这就形成了与其他同类注塑机生产企业的市场差别,这种差别就难以模仿、难以复制、难以由于员工的迁移而完全转移。
(2)市场需求导向
市场需求现在已经不是对单一产品的需求,而是希望有更为方便、专业、品质更高的产品全面解决方案,这也决定了我国塑料机械行业必须采取战略转型。
(3)产品利润、附加值高
对于某个项目中的硬件设施,后期的维修养护以及零配件销售往往不逊于其主流业务,同时既节能减排又能创造利润最大化。
(4)与客户和前方行业的接触期延长
解决方案的服务过程要明显长于一次性购买过程,有时甚至可以延续终身。可以发掘越来越多的客户现实需求和潜在需求,研发出更多竞争对手难以模仿、难以复制的新产品和装备,提高客户的满意度,进而易于建立长期客户源。
(1)思想观念创新
创新,首先要从思想观念开始。具体到塑料机械行业,要改变多年来的2个思维定式:1)模仿式生产模式。既然我国已经到达世界塑料机械制造第一大国的水平,就要改变发达国家做什么我国就跟着做什么的模仿模式,否则我国将永远落在后面;2)盲目追求过高的单一技术指标、参数。设备的指标、参数象征了设备的技术和品质水平,是为某个产品生产要求服务的,有明确标准,而不是越高越好。再者,仅仅把设备参数、指标是否达到或超过国际水平作为衡量尺度来判断我国是否成为塑机强国,在当今市场已经从产品导向转向解决方案导向的时代,从思想观上来说,已经落伍了,甚至还会错误地引导行业发展。
(2)“十二·五”发展的着眼点
利用5年时间使我国的塑料机械行业既符合市场经济的发展又具有前瞻性和正面长远影响,要从以下两方面着手:1)不能面面俱到。“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毛泽东同志对战场的运筹于经济市场亦颇有指导意义。所以不能铺个大摊子,将世界上的先进东西一网打尽,欲速则不达。要集中行业的智慧和力量在一个5年计划中解决1、2个重大问题来推动行业的进步;2)措施要带有战略性和行业普遍意义。行业发展措施的选择要符合国家“十二·五”规划发展纲要所指出的方向,要具有战略性前瞻意义,具有行业普遍意义而不是仅限于某个单一产品,提升行业整体实力的举措必须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例如,塑料机械加热部分的节能问题,挤出成型、注射成型和中空成型都存在,在这方面有明显进展对全行业的促进作用就比较明显,用户行业的受益面也很广。
(1)改变发展观念
发展观念的改变是战略转型最重要的先导。要求我国改变模仿式的发展模式,以所服务的工业领域的“现实需求”和“潜在需求”为市场导向,形成自主创新的发展模式,引导塑料机械行业为前方用户行业提供完整的工程解决方案。若了解了前方行业的需求,并按照企业自身的技术、经济实力来构建产品的解决方案,就会赢得市场。
(2)改变研发机制
从价值链来看,获利最丰厚的环节一般在产业链的两端,一端是研发设计,另一端是服务。机器设备单纯的制造、装配生产过程已产生不了更多的附加价值。想要盈利首先要在设计、研发上下功夫。而现在的设计、研发过程不能再是模仿同行,要有创新,适应正在向解决方案导向型转变的市场。因此我国的研发机制要有所变化:依托现有国家级和省部级的塑料机械研究机构,在现有基础上进行机构调整、人员从塑料原辅材料、加工成型工艺、设备设计、机电一体化、数据化信息化、甚至物流采购、工程设计施工等全线配备,形成从制品到装备的“一条龙”工程研发机制,继而为应用领域提供完整的工程解决方案。企业还应大大增加跨专业、跨行业的知识和技能型服务人员。
(3)注重节能环保
高效率、低能耗永远是设备进步的主要课题之一。可以选3个方面作为“十二·五”的主攻方向:1)塑料加工理论和实际应用的创新。目前,大部分塑料机械是根据传统的塑料塑化成型加工理论来设计制造的。塑料机械整体结构的改进,优化塑化、控制部分的结构以提高塑化效率,提高转速、扭矩、压力等参数已成为科研创新的目标。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耗能最大的塑化部分,要求具有高效性、均匀性、稳定性。以我国独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振动场塑化理论及实践和近年来建立的拉伸流变塑化理论和实践,能使塑化部分的能耗平均降低30%~60%,同时塑化品质和均匀度均有较大提高,成型温度大幅降低,突破了百年来世界传统塑化机理定式,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这类技术具有行业的普遍意义,进一步完善后会对我国甚至世界塑料加工领域产生广泛和深远的影响;2)塑料机械塑化加热部分创新。由于塑料塑化需要能量来减少大分子之间的缠结使之成为流动状态,提高温度是比较简单的方法。绝大部分的塑料机械包括挤出、注射成型设备,加热部分采用传统的传导式电阻加热。近年来,具有效率更高、易于精确控制、热滞后较少等优点的感应式加热被应用于塑料机械的加热部分,对整机能耗而言有着明显的节能效果,加热部分平均节能50%及以上。这项技术将为塑料加工领域同样带来具有普遍意义的节能效果;3)注塑机的伺服控制系统创新。注塑机占据了塑料机械的大半壁江山,液压驱动的机型又占据了其中的绝大部分。设备的液压驱动部分的技术进步对加工品质、制品精度、效率、尤其是节能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应用适合注塑机特性的专用伺服控制系统可以使系统平均节约能耗30%~70%,效果可观。
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振动场和拉伸流变塑化理论及应用已经列入“三年振兴规划”的重大装备指南和国家级科技支撑项目。感应加热逐步取代传导式加热正在获得行业认可,下一阶段将在其纳入行业标准方面进行努力。注塑机的伺服控制系统越来越被市场所接受。目前已远远超过在“三年振兴规划”中提出的每年递增3%~5%的目标,有些大型注塑机制造企业生产的伺服机型已占全部机型的半数以上。
(4)实现技术突破,装备自主化
力推塑料机械行业战略转型,并不排斥能替代进口、实现装备自主化的高、精、尖单机的研制。有条件、有能力的企业何尝不能按照市场需求去生产这样的设备,从而替代进口、支持贸易平衡。因此建议对此给予政策扶植。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物质基础和产业主体,几乎所有最终产品都是通过机器设备来生产完成,因而装备制造业是国民经济中不可或缺的关键产业。塑料机械,由于其特殊性几乎为所有工农业领域提供装备,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虽然塑料机械行业本身不是很大,但对其他行业的拉动作用则非常明显。其自身的效率、精度、品质、能耗和可靠性也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几乎所有工农业领域。
经过实施前面论述的战略转型的关键措施和具有行业普遍意义的举措,在当今市场从产品导向型逐步向解决方案导向型过渡的大趋势下,我们塑料机械行业在“十二·五”期间将会有一个较大提升,行业将逐步向由大到强的目标迈进。同时,为前方行业的健康发展作出有益的贡献。
Interpretation——Transformation Promotion of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from Production Manufacturing to Service-oriented Manufacturing——Strategic Transformation Exploration of China′s Plastics Machinery Industry
LI Jian
(China Light Industry Machinery Association,Beijing 100032,China)
According to the national Twelfth-five Year Plan requirements for equipment manufacturing,the development of plastics machinery industry in the future 5 years was analyzed.The industry′s strategic transformation would mainly focus on three aspects.One was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plastics processing innovations;the second was the innovation of heating parts for plastics,the third was the innovation of servo control system for injection molding machines.
equipment manufacturing;plastics machinery;strategic transformation;production manufacturing;service-oriented manufacturing
TQ315
A
1001-9278(2011)09-0001-05
2011-07-13
联系人,cnlijian@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