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思茅河盆地生态清洁型流域建设技术措施体系研究

2011-02-15 19:37罗文生
中国水土保持 2011年2期
关键词:思茅盆地水土保持

罗文生

(云南省普洱市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分站,云南普洱 665000)

云南思茅河盆地生态清洁型流域建设技术措施体系研究

罗文生

(云南省普洱市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分站,云南普洱 665000)

水土保持;生态清洁型流域;三道防线;技术措施体系;思茅河盆地

水土流失是最主要的、最直接的污染源,而生态清洁型流域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创建人与自然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结合思茅河盆地流域建设的实际,从生态用地与生产用地划分、“生态修复、生态治理、生态保护”三道防线构筑、流域五大生态系统建设、流域社会主义生态新农村建设以及生态清洁型流域监测评价体系建立等方面,系统地提出了云南思茅河盆地生态清洁型流域建设的技术措施体系,以期指导思茅河盆地水土流失治理与生态清洁型流域建设。

水土流失是最主要的、最直接的污染源,而生态清洁型流域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创建人与自然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1]。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对环境的要求也有了新的转变,与之相适应,流域治理也需进行对应的思路调整与理念更新,从向环境索取资源转向保护、改善环境直至与之和谐相处[2],从单纯的流域治理转向流域管理[3],在传统的流域治理基础上,将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水土资源保护、水污染防治、农村及人居环境改善、景观建设等纳入流域治理与建设中。

经多年实践,北京市提出了以水源保护为中心,按照“保护水源、改善环境、防治灾害、促进发展”,构筑“生态修复、生态治理、生态保护”三道防线的生态清洁型小流域水土保持治理模式,并提出了“封、移、补,节、治、调,清、育、保 ”等技术措施和手段,小流域生态清洁型建设收效明显[2-5]。2007年,水利部制定了全国水土保持生态清洁型小流域试点工程实施方案,在全国各地推动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现已涌现出大量成功事例,生态清洁型流域建设已成为新时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与流域建设的新特点。

1 问题的提出

普洱市位于云南省西南部,是彝、傣、哈尼、佤等少数民族聚居的边陲明珠。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创建旅游强市、建设生态普洱的战略目标,重点打造观光茶园、水库度假村、思茅河风光带等生态建设项目。但受经济社会发展和特殊的盆地地形等影响,目前思茅河盆地周边水土流失严重,流域内非点源污染普遍存在,贯穿盆地的思茅河水系水体污染严重,生态环境失衡,严重危及区域粮食安全、用水安全和生态安全。如何防治水土流失,控制面源污染,建设生态清洁型流域,并使之与区域生态定位及功能划分相适应,达到资源可持续利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目的,是当前需引起重点关注的生态环境问题。

2 研究区概况

思茅河盆地位于普洱市思茅区,涉及思茅、南屏和倚象 3个乡镇,地理位置位于东经 100°52′30″— 101°02′44″、北纬 22°41′45″— 22°54′50″之间 ,土地面积 197.92 km2,为南北向展布的半封闭式断坳山间盆地,长 8 km,宽 2.5~5 km,盆地中部为冲积层、湖积层,盆地东部山前主要由洪积层构成。思茅河发源于盆地南端,自南向北流经盆地中部,沿途纳入梅子河、洗马河、曼连河、老杨箐河、石龙河等支流,呈树枝状分布。区内已建成中型水库 1座,小(一)型水库 3座,并有小(二)型水库及坝塘 10余座。

研究区属低纬山区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多年平均降水量 1 510.4mm,6—8月降雨量占全年降水量的 54.1%;多年平均气温 18.2℃,最热月 7月平均气温 21.9℃,最冷月 1月平均气温 12.0℃,历年最高气温 35.7℃,最低气温为 -2.5℃。属高原亚热带南部季风常绿阔叶林地带,植被呈垂直地带性分布,海拔 1 300m以下为热带雨林或热带季风雨林,如千果榄仁、绒毛番龙眼等;海拔 1 300—1 800m为热带针叶林和常绿阔叶林,如思茅松林和小果栲林等。盆地内土壤沿等高线呈带谱状分布,海拔 1 500—2 000m地带为红壤,800—1 500m为赤红壤,800m以下为砖红壤。

3 生态清洁型流域建设的技术措施体系

3.1 科学划分区域功能,明确生态用地与生产用地

(1)生态用地。确定生态用地的目的就是根据区域建设良好生态环境(包括城市生态、农村生态、水域生态等)的需求,明确区域生态服务功能,划定生态用地地域,进而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保护、改善、提高区域生态服务功能。

根据上述要求,拟将思茅河盆地四周、集水区上游植被条件好、人为干预或扰动少、突出生态效益需求的水源涵养林或生态公益林以及水源保护区划定为生态用地;同时,将思茅河及其主要支流下游水域、生态湿地、溪河沿岸等以服务城市生态、水系或水域生态为目的的区域,划定为城市生态用地。在生态用地区域,应以保护性治理与开发为主,避免大规模改变用地性质,降低区域生态服务功能。

(2)生产用地。包括农业、林业、城镇建设等生产性用地,是除生态用地以外的区域。在生产用地区域,应根据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合理科学地进行土地利用调整,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控制水土流失,防治面源污染。

3.2 合理构筑三道防线

应以思茅河盆地集水区为完整系统,依照地形地貌、植被分布、水土流失及生态定位等相对一致性原则,进行三道防线的划分。围绕思茅河及其主要支流,以及已建或拟建水利工程,通过区域功能划分,以小流域为单元,从盆地四周集水区分水岭沿山坡向下至小溪河下游出口,合理构筑生态修复、生态治理与生态保护三道防线。

(1)生态修复区。生态修复区为思茅河盆地集水区分水岭以下至山地植被林缘线以上区域,面积 115.92 km2,占土地总面积的 58.57%。该区域以自然植被或人工植被为主,植被条件较好,人为干扰少,应以生态修复(如封禁、补植治理)为主。

(2)生态治理区。生态治理区为盆地山地植被林缘线以下至河道(或小溪)两岸以上,以及水库库区山地植被林缘线至库区正常蓄水位以上区域,位于盆地中下部,面积 52.91 km2,占土地总面积的 26.73%。该区域人为扰动大,土地垦殖指数高,且呈逐步增大趋势,多开垦或利用为经果林地、农用地、农村生活区、城镇居民用地等。治理上主要通过坡改梯、水保林、经果林以及小型水利水保工程等措施,防治水土流失,控制面源污染,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

(3)生态保护区。生态保护区为溪流、河道两侧或水库湿地以及水库消落带等区域,面积 29.09 km2,占土地总面积的14.7%。该区位于三道防线末端,治理上主要采取溪河岸防治与植被建设(如库区消落带和河岸防护林)等,构建泥沙(污染物)入库、入河前的最后控制屏障。

3.3 以水土保持工程为骨干,建设五大生态系统

应以小流域为单元,以三道防线划分标准为依据,以水土保持工程为骨干,建设森林、农地(或农林复合)、水体、城郊复合以及溪河水系湿地五大生态系统。

(1)运用水土保持林草措施(包括封禁补植),辅以封禁标牌和拦护设施等,充分发挥林草植被的自我修复能力,结合区域生态功能规划,提高森林覆盖率和林地生态功能,重点在生态修复区或水库水源涵养区,改善森林生态系统,形成盆地四周山地第一道生态屏障。

(2)以坡耕地改造、土地整治或土地利用结构调整等为手段,综合运用蓄水池、截流沟、沉沙池、排水沟、谷坊或拦沙坝等小型水利水保工程,在生态治理区,尤其是农用地区域,控制水土流失,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并结合区域产业发展规划,重点建设生态农业、观光农业和休闲农业。同时,合理控制农林业(如普洱茶园)农药、化肥的使用,达到减少面源污染,控制和减少污染物排放,改善区域生产条件和农地(或农林复合)生态系统的目标。

(3)以水库库区消落带生态建设为重点,运用截排水体系或拦蓄工程,控制或减少水体入库、入河污染;同时,加大水库、河滨消落带植被建设力度,建设盆地水库、河滨水体生态系统,改善水质,保障区域用水安全。

(4)以思茅河沿岸风光带、城郊休闲农业、城郊环境绿化与美化、风景点园林建设等为重点,建设良好的城郊复合生态系统,同时加大对普洱城区与盆地腹地城郊结合部水土保持与环境监督管理与违法案件的查处力度。

(5)在溪流或河道沿岸、溪河或水库湿地以及水库消落带等生态保护区,运用植物措施(如湿地林草措施)、工程措施(如拦沙坝工程、溪河清理或清淤工程、溪河护岸工程)、管理措施(如禁止非法采砂、河道管理措施)以及湿地生态建设等,加强溪河管理与维护,控制侵蚀,确保溪河清洁,改善水质,美化环境,维护溪河、湿地生态健康,建设良好的溪河水系湿地生态系统。

3.4 控制生产生活污染,建设生态清洁型社会主义新农村

在村镇(尤其是村民聚居区)、旅游景点等区域,一是要改善生活用水条件,加强农村污水收集与集中处理,在有条件的地方(如城郊结合部)建设污水管网,将污水就近纳入城市污水管网与污水处理厂,进行集中处理,边远区域则可根据实际,建设污水生态或物理过滤带或小型污水处理场;二是要改善农村生活习惯,进行生活垃圾集中回收(如摆放垃圾桶、建立定点定期收集制度等),可建设小型垃圾处理场,进行生活垃圾集中管理;三是进行人居环境绿化与美化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四是建设沼气池、节柴灶,推行农村生态清洁能源建设,在减少植被破坏的同时,控制污染,美化环境;五是加强对农村居民的生态环境教育,提高其保护环境、减少污染、建设生态清洁型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自觉性。

3.5 依托水土保持监测,建立生态清洁型流域评价体系

在思茅河盆地重点溪河、水库或水体断面建立流域卡口站,在各种土地利用类型(如坡耕地、荒山荒坡、农用地、茶园等)的典型坡面建立坡面径流小区,按“大区套小区”的原则,合理布设径流与泥沙监测设施,形成水土保持监测体系。同时,在传统水土保持监测的基础上,增加面源污染(如化肥和农药、水体污染和土体污染)监测指标,建立区域生态清洁型流域评价体系,并开展长期、定点定位的系统监测,为生态清洁型流域建设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4 建 议

(1)应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区域土地利用与产业结构调整规划,由政府牵头,围绕思茅河盆地生态清洁型流域建设目标,综合运用行政、经济、法律法规等手段,统筹安排,形成合力,加快建设进度。

(2)加大水土保持与环境监督执法力度,制定地方性生态清洁型流域管理办法或行政法规,严厉查处水土流失与环境违法案件,巩固治理成果,保证建设成效。

(3)开展生态清洁型流域建设的科学技术与监测评价体系研究,提高科技含量,进行科学的项目评价,为管理与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4)加大宣传发动与示范带动力度,调动社会各方参与建设的积极性,促进区域生态清洁型流域建设社会化投入体系建设,加大投入。

[1]刘震.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 积极推进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J].中国水土保持,2007(11):7-10.

[2]杨进怀,吴敬东,祁生林,等.北京市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技术措施研究[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07,5(4):18-21.

[3]毕小刚,段淑怀.北京市从小流域治理走向小流域管理的实践[J].中国水土保持,2007(1):10-11.

[4]毕小刚,杨进怀,李永贵,等.北京市建设生态清洁型小流域的思路与实践[J],中国水土保持,2005(1):18-20.

[5]杨坤.北京市生态清洁小流域建后管理对策研究[J].中国水土保持,2008(4):4-5,22.

S157.2

C

1000-0941(2011)02-0045-03

罗文生(1969—),男,云南普洱市人,高级工程师,学士,长期从事水土流失治理与管理工作。

2011-01-17

(责任编辑 张培虎)

猜你喜欢
思茅盆地水土保持
Description of two new species of Hemiphyllodactylus(Reptilia: Gekkonidae) from karst landscapes in Yunnan, China, highlights complex conservation needs
水土保持探新路 三十九年写春秋
《水土保持通报》征稿简则
盆地是怎样形成的
北部湾盆地主要凹陷油气差异性及其控制因素
水土保持监测
水土保持
思茅山橙根中生物碱类成分及其抗肿瘤活性研究
裂谷盆地复杂地温场精细表征方法
二叠盆地Wolfcamp统致密油成藏特征及主控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