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企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思路与对策

2011-02-15 02:45刘宗海
中国煤炭 2011年2期
关键词:区队煤质煤炭企业

刘宗海

(河南煤化集团焦煤公司赵固一矿,河南省辉县市,453634)

煤炭企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思路与对策

刘宗海

(河南煤化集团焦煤公司赵固一矿,河南省辉县市,453634)

提出了煤炭企业在现有条件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对策,即:提升机械化水平、实现减人提效,加大培训力度、提升员工综合素质,提高煤炭质量、实现效益提升,构建安全长效机制、把安全作为最大的效益,依靠管理创新、促进经济转变,依靠科技创新、实现高产高效,拉长产业链、做好煤炭辅业。

经济发展方式 企业管理 煤炭企业

近30年来,我国经济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持续性的高速增长,但同时由于资源开发的扩大和能源消耗的迅猛增长,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也达到了十分严重的程度。这不仅严重的影响了煤炭资源城市未来的发展,也影响到了企业自身的发展。煤炭企业作为资源型企业,是一个典型的流程性行业,由于其产品的生产过程只是发生煤炭产品位置上的变化,因而,在满足顾客需求方面的工作改进是有限的。因此,煤炭企业急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矿井的安全高效。

1 提升机械化水平,实现减人提效

坚持装备机械化、多上设备少上人、不拼人力体力的工作思路,鼓励员工智慧劳动、体面生活。在劳动用工制度上,要按照“双定”原则,对各工种、岗位进行评估、论证,进一步严格定岗定员、锁定工资总额的办法,实现减人提效。对井上、井下实行内部市场化,实行定额定量工资,增人不增资,逐步实现由岗效工资向绩效工资制的过渡。改革传统的机构设置,精简办公机构,提倡综合办公。在装备机械化方面,除了在综采综掘工作面全部使用综采机、综掘机外,还要通过采取安装井下人员定位系统、井上下安全监控系统,在矿调度室安装大屏幕显示器等,以有效减少管理人员和一线员工的数量,提高了工作效率。

对于一些小矿井或者成立时间长的矿井,由于装备比较落后、机械化程度比较低、用人较多,所以必须走技术改造的路子,不能一味抱着依靠拼人力、体力的人海战术的思想,因为人是最不可靠的,装备是最可靠的,员工的无知和干部的无心是最大的安全隐患。尤其是在安全方面,要舍得投入,欠什么账也不能欠安全设备账。

推行小机关、大服务也是实现效率提升的重要手段。要大刀阔斧整顿机关作风,本着精干、廉洁、高效的原则,对机关的职能进行整合。对机关科室和区队管理人员实行市场化绩效考核,将各项指标,按照分工不同及责任大小全部分解到各个科室,对科室进行百分制绩效考核,内容包括所有生产经营、安全等指标。区队对机关科室的服务、管理水平和能力,矿长对各科室进行综合评价。机关科长、科员收入由服务单位说了算。

2 加大培训力度,提升员工综合素质

要坚持“增加人不如培训人”的理念,本着实际、实用、实在的“三实”培训原则,开展管理人员提素质、一线员工长技能的全员培训活动,达到以学习力提升安全力、提高发展力的目的。

要求在培训内容的选择上细化、量化,采取由一线员工提建议、班组长把关、技术员筛选、区队长定内容的作法,聆听最基层的声音,收集一线员工的意见。不是技术员教什么、员工学什么,而是员工需要什么、技术员就教什么,将企业、区队、班组、员工四方面的需求融为一体,确保方向的正确性、定位的准确性、时间的及时性和内容的实用性,极大地提高了企业培训工作的实效性。另外,还积极借助设备厂家的技术指导和售后服务,利用他们的技术优势,培养自己的技术队伍。

要将实际操作作为培训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员工的现场技能水平和应急处理能力列为重要内容,改变重理论、重形式的作法,实施理论、实际操作“两条腿”走路,把课堂移到实际操作基地,将教学搬到井下一线,实现理论水平与实际操作的同步提高。

3 提高煤炭质量,实现效益提升

煤质对煤炭企业而言,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要走出“原煤论”这个怪圈,因为产出的煤再多,如果发热量、块煤率上不去,都不能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因此,作为煤炭企业,要根据市场需求随时调节煤种,即市场需要什么标准的煤,就生产什么样的煤。在煤质管理方面把发热量、块煤率作为对各区队生产科室考核的唯一依据,把煤质管理的重心放在采掘一线。

以提高发热量和块煤率为抓手,明确各分管矿长、各职能部门在煤质管理方面的职责,对影响煤质的关键因素,如灰分、水分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将综采队的产量与块煤率、发热量挂钩,避免了一味追求产量而忽视煤质的现象。煤质检查员的聘用及管理、责任及权利、岗位津贴发放及考核办法、各区队分管煤质副队长的责任和权力等都要有明确要求。由矿煤质检查领导小组牵头,每周组织人员到井下进行煤质隐患大检查,组织人员到井下进行煤质隐患整改情况复查。

必须让职工牢固树立“质量就是企业的生命线,质量就是员工的切身利益;质量是可以控制的,质量是可以提高的;质量重在管理,管理重在精细”的思想,形成“人人关心煤质、处处保证煤质”的浓厚氛围,促进了经济效益的提高。

技术科要从源头设计、作业规程、单项措施,以及探、放、堵水及煤矸分流、微差松动爆破等技术上把好关。技术科负责对采煤、掘进、开拓工作面设计中保证煤质的技术措施的制定、审查;工作面出现断层、薄煤带、底臌、出水等特殊地质情况时,及时指导采掘区队采取有效技术措施,确保煤质;煤流系统各转载点和提升系统装、卸载点的块煤缓冲防破碎装置的设计、指导安装、验收,使效果达到零破碎;对采煤机、掘进机截齿、截割滚筒等有关提高块煤率的设备部件进行优化选型,为进一步提高块煤率做好设备管理。

4 构建安全长效机制,把安全作为最大的效益

安全发展是煤炭企业践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安全就是效益这个理念在目前煤炭企业的发展中,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因为如果出了事故,企业在政治上、经济上要收到双重损失。因此,抓好安全工作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中之重。要着力构建安全长效机制。在安全方面进行系统的总结,按照国务院要求,严格领导干部跟班带班工作,向一线要效益。要深刻领会“一线工作法”,即“矿领导在一线带班,区队长在一线指挥,工作在一线落实,经验在一线积累,问题在一线解决,作风在一线转变”。重点加大对夜班的检查力度,专查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跟班值班情况,通过井下人员定位卡,全面排查干部带班情况,主要内容包括下井时间、升井时间、下井地点、行进路线、隐患汇报卡等。通过情景再现,查找管理漏洞和薄弱环节,下发整改通知书。在安全管理方面,坚持谁分管谁负责、谁失误谁买单的原则,以领导的率先垂范和模范带头作用,实现矿井安全生产。

对违章违纪的管理人员要推行通报制度,加大曝光力度,让其既失“面子”又失“票子”。明确责任,落实到人,形成人人有事管、事事有人管的局面,建立健全责任追究制度,完善事前、事中和事后的跟踪落实机制,特别是加大超前“预防安全”管理,真正使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把问题处理在未发之时。

坚持把安全文化、亲情教育、氛围教育等融入日常的安全管理工作中去,在煤矿各个岗位和工种推行“手指口述法”和“岗位描述法”,使员工通过眼看、手指、心想、口述等程序化的作业方式,熟练掌握本岗位的操作要领,进一步规范员工操作行为。在实施“两述法”的基础上,将“两述法”操作进一步深化、延伸,开展“无协助独立操作法”,即在正常操作中,为保证操作按顺序进行,要求操作人员独立完成操作程序,以进一步巩固提高“两述法”的成果,有效防范因操作失误造成的安全事故。

在安全生产过程中,现场安全管理是安全工作的重点。要加大事故隐患的排查治理工作力度,坚持狠反“三违”,确保矿井安全生产。要求安监人员深入生产一线和作业现场,对各地点作业过程中出现的违章行为、安全隐患进行检查。针对查出的各类隐患,落实整改措施、整改方案、责任人和资金,限定期限进行整改落实。

5 依靠管理创新,促进经济转变

要深入实施内部市场化,构建矿、区队、班组和个人四级市场核算体系。严格按照市场化要求,流程不对改流程,体制不对改体制,人员不行换人员。

在矿对区队的管理中,对运输队实行“矿车票”制度、机运队实行“时间买卖”制度,综采、综掘队实行材料、工时核算、成本“倒逼”制度等。根据产品和服务内容,分为矿对区队垂直结算和区队之间的链式结算。要求员工学会算大账、算细账,自觉节支降耗降成本,树立市场、效益观念。员工完成采煤工序后,将当班所用材料逐个对照、登记、回收,明白本班的消耗材料、原煤生产和工程质量,把能用的材料都派上用场,做到了人尽其心,物尽其用。

“倒推目标管理法”是区队管理的重要举措。各区队在会议室张贴进度图,让每名员工上班前首先知道当天的工作量、当月的工作量。显示每班的进度和产量,使每一名员工都能对区队的生产和任务完成情况清楚明了。制作劳动竞赛台,将三班的产量登记在台上,10天一小结,评出一、二、三名给予奖励。根据井下工作面生产条件,制定生产任务目标和相应的激励政策,并将任务目标分解到班组。根据生产任务完成情况对当班人员进行奖励或处罚。班组长、生产骨干缴纳生产任务押金,生产任务完成不好,将押金沉淀;生产任务超额完成,按比例返还,让生产任务直接和个人的经济利益挂钩。

6 依靠科技创新,实现高产高效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尤其是煤炭企业更需要创新,因为大多煤炭企业都需要面对水大、瓦斯大、矿压大等先天不足的自然条件。如何通过创新克服自身不足,将不利因素变为有利因素,也是科技人员必须面对的课题。

完善的制度是实现科技创新的保证。从完善制度、搭建平台、优化创新环境入手,增强员工自主创新意识,鼓励员工搞创新实践,积极营造“立足岗位、全员创新”的良好氛围。为推动自主创新工作的更深入开展,激发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由矿企管、工程等部门牵头,大力宣传并全面推广QC小组活动。每个小组要有研究课题。应定期考核检查课题进展情况,规范QC小组活动的管理,提升矿井的创新水平。

面对矿压大、基岩薄、水压高、瓦斯大等恶劣的自然条件,应完善以企业为中心的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实现财力和智力资源互补,紧密结合生产实际,争取“外脑”支持,研究解决影响矿井安全生产的重大关键性技术难题。积极主动与高校、科研院所取得联系,商讨项目的合作研发事宜,以有效推进项目进展。

7 拉长产业链,做好煤炭辅业

煤炭辅业作为煤炭产业链的延伸,必须因煤制宜,在依托煤的基础上,努力创建环境友好型企业,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依托煤炭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以此推动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促进企业尽快走上一条科学发展之路。可采取小循环和中循环运行模式,促进传统产业新型化、新兴产业规模化,形成“原煤-精煤-水煤浆、发电-供电-建材、精煤-煤制油-煤化工”三大产业链条,梯次生产加工多种洁净能源和煤基化学品,把所有“废弃物”尽可能吃干榨尽。以安全高效矿井建设为支点,推进现代化矿山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以非煤产业发展为支点,提升效益水平,实现协调发展,从而推动企业走上新型工业化道路。

[1]王永前.粗放型产业仍占主导,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刻不容缓[J].半月谈,2005(10)

[2]陈冰,解书森.论企业技术改造和经济发展模式转换的几个问题[J].科学经济社会,1988(2)

[3]李新安.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实现我国经济增长方式根本转变[J].未来与发展,2006(6)

[4]朱春奎,吴晨映.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1)

(责任编辑 张大鹏)

On the concept and countermeasures of transformation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pattern for coal companies

Liu Zonghai
(Zhaoguyi Mine,Coking Coal Company of Henan Coal Chemical Industry Group,Huixian,Henan 453634,China)

The paper proposes the countermeasure of transformation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pattern for coal companies under the existing condition,which includes to promote the mechanization level,increase the efficiency,strengthen the training,improve the comprehensive ability of employees,improve the coal quality,achieve the promotion of benefit,construct the permanent mechanism for safety,take safety as the maximum benefit,rely on management innovation to promote economic transformation,depend on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to achieve high production and efficiency,and spin the industrial chain and manage the sidelines of coal.

transformation of the pattern of economic development,business management,coal companies

TD-9

B

刘宗海(1971-),男,河南原阳人,经济师,大学文化,现任河南煤化集团焦煤公司赵固一矿政工科长、办公室主任。

猜你喜欢
区队煤质煤炭企业
多煤层复杂煤质配煤入选方案的研究
试述煤炭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推行与有效实施
煤炭企业走好走实群众路线的制度思考
国有煤矿基层区队“微腐败”的治理和预防
新形势下煤炭区队管理模式改革与创新
通柘煤田—1—2煤层的煤质变化规律
浅谈新形势下煤炭企业政工干部的休养
三家企业煤质超标各被罚3万
煤炭企业开发成本构成
煤质超标企业将处3万元罚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