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 跃,童国华
(江苏省盐城市水利局,224000,盐城)
盐城沿海垦区农田水利治理模式研究
仲 跃,童国华
(江苏省盐城市水利局,224000,盐城)
沿海垦区;治理;农田水利;盐城
盐城市地处苏北沿海中部,长三角辐射区的北缘,淮河流域尾闾,黄海之滨。海岸线长582 km,占全省的61%。土地总面积16973 km2,滩涂面积 683万亩(45.53 万 hm2),占全省的75%,占全国的14.3%。盐城市境内河流众多,水网密布,河渠纵横,四通八达。目前已形成了以区域骨干河道为支撑的沂南地区、废黄河地区、渠北地区、里下河腹部及射阳河沿岸地区、沿海垦区等五大区域。
沿海垦区为通榆河—海河—小洋河—汛鲍河以东、苏北灌溉总渠以南至东台海安县界之间的区域,总面积6 209 km2,排水分6个独立小区域,分别是夸套地区、运棉河地区、利民河地区、西潮河地区、大丰斗南垦区、东台堤东垦区。据统计,沿海垦区现状耕地面积450万亩 (30万hm2),现有县级以下农村河道6 393条、14 352 km,圩堤 450 km,中沟以上建筑物33 969座,其中,机电排灌站2319座、69241 kW,各类涵闸11 079座,防渗渠道1200 km;有效灌溉面积380万亩(25.3万 hm2),现有旱涝保收田 195 万亩(13 万 hm2)。
盐城市历来十分重视沿海垦区的农田水利建设,尤其是2000年以来,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逐步实施以及国家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的出台,国家和江苏省进一步加大了农村水利的投入力度,沿海垦区农田水利开始了大规模的有序整治。一是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东台堤东、射阳五岸灌区分别进行了5期和8期改造,完成总投资2亿元,总效益面积 140 万亩(9.33 万 hm2),项目区渠系水利用系数从0.65左右提高到0.9以上。二是农村河道疏浚整治。2003年以来,共疏浚整治县乡级河道1 275条,完成清淤土方9 500万m3,750个村完成村庄河塘疏浚整治任务,完成清淤土方2200万m3,河道疏浚提高了引排标准,改善了农村水环境。三是小流域治理。东台、大丰、射阳等地对次高地进行规划和治理,其中,东台市次高地规划总面积55.99 km2,大丰市次高地规划落水面积581.6 km2,射阳县次高地区域总面积1 567.7 km2。 据统计,2005 年以来,共新筑和加修圩堤540 km,完成土方397.8万 m3,新建圩口闸 171座,加固圩口闸52座,新建排涝站204座,加固排涝站22座,封闭敞口195个,工程总投资6 066万元,投劳75.8万个,为沿海垦区农田水利整治打下了基础。
盐城市沿海地区的防洪除涝标准不高,目前绝大部分地区防洪标准仅为20年一遇,排涝标准低于5年一遇,每遇大洪大涝都要付出巨大的人力、财力和物力。沿海地区城镇防洪能力严重滞后,与城市发展水平极不适应,封闭不全、动力不足现象普遍存在,部分县级城镇甚至没有设防。农村河道淤积比较严重,引排调蓄能力下降。圩区配套不全,工程老化失修,据统计,沿海垦区需更新改造圩口闸569座、固定排涝站401座,有271处敞口需建闸封闭。部分次高地未得到有效治理,无防洪阵地,无排涝动力,因洪致涝,灾害频发,在2003年、2006年、2007年大水中,全市受淹农田80%属于次高地,加快次高地治理已成当务之急。
目前沿海垦区共有12条入海港道,多年来受海岸变迁、滩涂围垦、关闸蓄淡、潮波变形加剧等因素影响,闸下港道淤涨延长,存在不同程度淤积,有些港道已经淤死,外排能力严重削弱。闸下港道淤积是导致外排能力不足的主要因素之一,而闸下港道的不断加长又是造成淤积的主要因素。2006年汛期实测里下河“四港”外排流量,仅斗龙港接近设计标准,其余三港仅达设计标准的68%。
现状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还是传统的农田水利模式,主要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为粮、棉高产稳产服务。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优质、高产的经济作物或特种水产养殖,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是农村经济发展的主攻方向,这对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标准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现状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存在诸多方面问题。一是渠系水利用系数低。沿海垦区土质以砂壤土和砂土为主,土壤渗漏严重。据统计,有80%以上的渠道未实现防渗化,渠道渗漏损失严重,渠系水利用系数不足0.5,远远低于部颁标准。二是渠系建筑物配套率低。由于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投入不足,现有渠系配套建筑物不足规划数的60%,现有部分渠系建筑物过水断面小,阻水严重,水头损失大,农田灌水困难。三是田间灌排水系不健全。由于渠系建筑物配套率低,不少农田串灌串排现象严重,灌溉效率低。四是现有灌排水系不适应高效农业发展要求。
圩区防洪达到抗御历史最高水位不出险能力;排涝能力达到5年一遇~10年一遇标准,涉及城镇的重要圩区达到20年一遇标准。有效灌溉面积占耕地面积比重达到90%以上,旱涝保收农田面积达到90%以上。渠系水利用系数 (大中型灌区斗口以下、小型灌区渠首以下)平均不低于0.7。节水灌溉面积占有效灌溉面积比重达到50%以上。
防洪除涝降渍能力。防洪工程设计标准达到历史最高水位不出险,超标准洪水有对策;日降雨150~200mm后1天排出,要求排涝模数达到0.6~1.0m3/(s·km2)。 控制农田地下水水位埋深在田面以下0.8m以上,盐碱土地区在1.2m以上。
灌溉保证能力。灌溉设计保证率达到85%以上,渠系水利用系数达到大型灌区0.55~0.60,中型灌区0.60~0.65,小型灌区及灌溉片0.70左右。
排灌工程配套率。中沟以上灌排工程配套率和完好率达到100%,田间灌排工程配套率和完好率在90%以上。
依据盐城市水资源与水环境的承载能力和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结合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沿海垦区农田水利发展现状、特点及水利条件,规划分为灌区、圩区和次高地进行分类治理。
针对区域自然地理特征,结合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灌区、次高地地区和里下河圩区三种模式是盐城沿海垦区农田水利分区治理的方向。
(1)灌区发展重点及规划布局
射阳五岸灌区、东台堤东灌区和大丰江界河灌区突出田间灌排水系整治、渠系建筑物配套,以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相结合,全面提高灌溉保证率、渠系水利用率,因地制宜地发展喷、微灌等高效农业区节水灌溉工程,为高效农业发展奠定水利基础保障。规划布局实行干(渠、沟)、斗(渠、沟)、农(渠、沟)、毛(渠、沟)灌排,多为双非布置。
(2)圩区发展重点及规划布局
主要是射阳县的运棉河地区、利民河地区、海河地区以及“四港”沿线低洼地区,按照里下河圩区规划布局,圩区发展要以圩区防洪保安建设为主,重点突出圩堤交圈达标、完善闸站配套,全面提高圩区挡洪排涝能力,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安全支撑。规划布局一般为沟渠结合。
(3)次高地地区发展重点
主要是通榆河东岸低洼地区,这些地区治理启动晚,不少地方还处于不设防的状态。农田水利治理侧重于封闭敞口、加修圩堤、兴建闸站、疏通水系,全面完成防洪阵地建设,进一步增强区域防洪保安能力,提高区域防洪减灾配套水平。规划布局推广两种模式:一是推行小匡圩模式,即沿中沟和大沟匡圩,每个小匡圩1~2 km2,在骨干排水沟兴建排涝站或固定机口,固定站的排涝动力不小于 0.3m3/(s·km2);二是推行大匡圩模式,即沿骨干河道匡圩,每个大匡圩2~8 km2,在大中沟兴建排涝站或固定机口,固定站的排涝动力不小于 0.4m3/(s·km2)。
盐城沿海滩涂具有资源面积大、淤长快、生物多、气候佳等优势,目前,沿海滩涂总面积4 550 km2(含辐射沙洲),占全省的75%,近期可供开发的沿海滩涂面积达1 300 km2。目前,射阳河口以南沿海地段还以每年1330 hm2的速度向大海延伸,被称为“黄金海岸”,是江苏最大、最具潜力的后备土地资源,这为沿海农业开发提供了最为宝贵和难得的土地保障。
开展沿海滩涂开发,是贯彻落实江苏沿海开发战略、拓展盐城发展空间、提升市域整体实力的有力举措。根据 《盐城市沿海发展规划纲要》和《江苏省沿海滩涂围垦开发规划(2009—2020)》,到 2020 年,盐城沿海将新辟垦区10个,围垦总面积132.5万亩 (8.8万 hm2), 其中农业用地79.05 万亩(5.27 万 hm2),主要用于水产养殖业、种植业、林草业,实施滩涂农业综合开发,农田水利发展是基础。为加快沿海滩涂农业开发进程,将进一步总结盐土改良成功经验,结合区域发展规划优化综合治理改土措施,继续推广引水种稻淋盐改土、引淡冲洗改良盐土经验,调整水系,疏通沟洫,平整田地,秸秆还田,完善粮、棉、绿肥轮作制度,加速盐土改良。
[1]盐城市沿海发展规划纲要[R].2010.
[2]戴玉凯.论江苏农村水利建设与发展[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6.
[3]盐城市水利局,等.江苏省淮北地区现代化农村水利建设标准研究[S].2009.
S27
A
1000-1123(2011)03-0049-02
2010-11-29
仲跃(1962—),男,处长,高级工程师。
责任编辑 张瑜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