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晓萍
傀儡(木偶)艺术自唐从中原地区传入之后,就在泉州这块土地上生生不息地繁衍,并屡屡被历朝文人所传诵。从泉州现存明清时代的木偶头来看,其所呈现出的“雍容丰腴、神韵含蓄”的艺术格调,是全国其它地区的木偶造型所望尘莫及的。及至近现代,以江加走为代表的泉州木偶雕刻艺人在继承优良传统基础上发展出形态万千、浪漫夸张的,富有闽南地方色彩的造型,它们形神兼备,代表着泉州木偶造型艺术在新时期的艺术水准。然而,就像全国多数的民间艺术一样,传统的泉州木偶雕刻行业在当下也面临着何去何从的尴尬境地。为此,笔者走访了绝大部分泉州当代木偶雕刻家,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围绕着市场与创新两个方面对现代泉州木偶造型艺术做一详细调查,并试图探寻其在当下以及今后的发展走向。
现代泉州木偶艺术可谓成就辉煌,仅泉州木偶剧团就“曾主办了三届‘中国泉州国际木偶节’,为来自一百五十多个国家的来宾表演,七十余次访问四十个国家和地区,参加过许多重要的国际艺术节,所到之处赞声不绝,热心观众遍布世界”。(1)然而,这一系列辉煌的背后,却潜藏着木偶雕刻艺人许多的无奈与辛酸。与绝大多数的传统民间艺术一样,泉州传统木偶雕刻行业(包括提线木偶和布袋木偶两种)在当代也面临着生存的考验,处于何去何从的尴尬境地,特别是提线木偶雕刻行业:
“提线木偶主要是供傀儡戏演出用的。目前泉州木偶戏演出市场低迷,一年排不了几场新戏,所需求的提线木偶头非常有限,连续两年来,福建艺术职业学院木偶班均没有招到学生,随着林聪鹏等人的退休,提线木偶将面临着严峻的生存考验。”(2)
“目前泉州专业从事提线木偶雕刻的只剩下泉州木偶剧团的林聪鹏等3人,从业人员经济收入很低,即使是泉州木偶剧团知名的木偶雕刻师其月收入也只有800-1100元,所以很多人都从事第二职业,没有经济保障的职业,很难长久。”(3)
布袋木偶雕刻市场同样不容乐观,“据泉州民间工艺美术家协会负责人介绍,泉州目前从事掌上木偶头雕刻的艺人不超过20人……掌上木偶同样面临后继无人的尴尬情境。”(4)尽管在泉州广大乡间存在大量的布袋木偶戏班,但由于“民间木偶戏班大部分还是父子传承的方式。木偶头不容易用坏,一笼木偶可以用好几代人,爷爷用完了父亲用,父亲用完了儿子用,最多请雕刻艺人修一修,粉彩一下马上又焕然一新了。所以木偶需求量并不多。”(5)
没有市场就没有生存空间。在作为“戏具”的生存空间被挤压时,当代泉州木偶雕刻行业不得不另辟蹊径,踏入旅游商品、收藏品、案头摆设、玩具的行列,生产观赏性的木偶。由于“提线木偶‘千疮百孔’,脑袋上订了许多线,外观美感相对不足,所以其观赏价值大大削弱”。(6)加上近代江加走对泉州木偶雕刻业的覆盖式影响,形成了目前泉州几乎一统天下的“江派”,他们专事布袋偶头的雕刻。因此观赏性的木偶仍以布袋戏头为主。
当代泉州木偶雕刻市场,由于材料、工艺、作者等因素不同,木偶价格差异很大。根据笔者实地考察,一般市场价格如下表所示(7):
images/BZ_129_224_427_1639_957.png
雕刻机、模塑机的出现,对传统木偶雕刻行业冲击很大。泉州较大的木偶作坊往往选择江加走等大师的作品,以之为模型生产木偶,其产品造型精美,价格低廉,尽管其艺术价值受到专家们的置疑,却受到普通消费者的欢迎,价格相对偏高的手工制品因此显得没有竞争力。
低于三百元的戏偶,对于一般消费者还是可以接受的,但名家藏品,恐怕就乏人问津了。从图表可以看出,名家作品,包括“江派”和当代黄奕缺、林聪权等人作品的价格,已一路攀升至万元。“当今木偶市场价格虽然看涨,但实际销量一般,主要是收藏面很窄,大多是台湾人过来买,一个偶头一千元的价格在大陆还很难有市场”(8)。
早在清朝后期,泉州木偶开始销往台湾,台湾人谓泉州木偶头为“唐山头”、“鸿文头”¬——意思是正宗的,技艺精湛的木偶头。从1987年两岸恢复交流以来,台湾人不间断来泉州购买木偶戏具,当代台湾一跃成为泉州最大的木偶收藏市场。据统计,目前泉州持续生产“江派”风味的木偶雕刻作坊及工场有十余个,1987—2005年18年来的产量分别如下表所示:
images/BZ_129_224_1859_1639_2566.png
总产量85100个只是保守的估计,实际上产量应该达到十万个以上。而“泉州生产的偶头95%以上是销往台湾。”(9)这一方面由于台湾人的购买力较强,有经济实力收购价格高昂的名家作品;另一方面在于台湾对传统民俗文化的保护意识增强,比如台湾许多学校开设专门的木偶课程,传授木偶知识,培养下一代的兴趣;当然,商业意识也是一个不容质疑的因素,许多台湾人到泉州购买木偶并非为了纯粹的收藏,而是将其倒卖,谋取利润。
从整体看,尽管有台湾市场,泉州木偶雕刻市场依旧不尽如人意,且多以粗品为主,乏有艺术性,产量高但产值却不高。此外,木偶雕刻家对自己艺术的定位也并不是很高,对木偶市场缺乏信心。
《火焰山》孙悟空(林聪权刻)
尽管市场不容乐观,仍然有一些木偶雕刻艺人专注于木偶头创作。他们对木偶造型的改革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伴随着新中国的诞生,木偶新剧目不断涌现,剧情结构的多样化要求大量跨越传统行当造型的出现。从全市范围看几乎只有泉州木偶剧团一家还在排演提线木偶新剧目,因此提线木偶的角色创新主要集中在泉州木偶剧团。据笔者统计,从1952年建团到现在五十多年时间,泉州木偶剧团共排练了五十余台新剧目,先后为这些剧目创作新角色的木偶雕刻师主要有江加走、江朝铉、林聪权、黄奕缺、黄连金等人。这些剧目,即使扣除了五台以传统造型为主的历史剧,文革十余台“样板化”造型的“样板戏”等剧目,仍然有不少造型创新。特别是神话剧、童话剧的涌现,提线木偶出现了不少神话人物和许多拟人化的动物造型。
这些专用提线木偶完全服从表演需要,比较侧重舞台的实用性和表现的技巧性,从而能够制造出奇制胜的剧场效果,这在神话剧中尤其出彩。布袋偶的创作追求与之相似。
《钦差大臣》中:师爷、朱五、钱三、贾四
作为戏具的泉州木偶造型创新主要体现在:
1.设置各种机关。现代木偶头最大的创新就在于创造了各式各样的特技效果,这在神话剧《火焰山》(1979年)中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时任泉州木偶剧团美工师的林聪权所设计的孙悟空“……用线一拉,可以探出半根金箍棒,再一提,金箍棒又缩回去,而同时在手上安机关,用线一提,手掌内又出现金箍棒,这样给观众造成一种错觉,孙悟空从耳朵中掏出金箍棒拿在手上了。还有白骨精,本来是武旦脸,我设计了一个机关后,用线一拉,一瞬间武旦变成了骷髅头,这种特技一多,观众就觉得非常神奇,兴趣浓厚多了。”(10)
2.造型摆脱程式化,趋向卡通化。专用戏头的出现,一个偶头(甚至几个偶头)只表演一个角色,雕刻师不必考虑偶头的普适性,而要求每个木偶个性要鲜明,造型要拉开距离,因此造型更趋向于夸张、卡通化。这一点鲜明地体现在由林聪权设计的《钦差大臣》(2003年)一剧中。剧中包括贾四——“公子丑”、朱五——“破衫丑”、钱三——“官袍丑”、师爷——“小服丑”、店婆——“家婆丑”,以及“家丁丑”、“衙役丑”等嘉礼丑,可谓群丑的汇集。这么多的丑角,如果都按照传统丑角形象雕刻、粉彩,在“丑丑碰面”的场面中会令观众产生“满场皆兄弟”的错觉,因而偶头的重新设计便显得十分的重要。剧中人物的性格刻画注重与身份的协调,如钱三是个贪官,因而刻画时着力于他满脑肥肠的蠢态:肥胖而至于“堕腮”、扁平的鼻子、倒挂眉、撅起的嘴巴和上扬的八字须,表明他常常吹胡子瞪眼睛,善于装腔作势;鼻梁特地绘上“钱串纹”,加上戴着“铜钱”翅的官帽,与名字“钱三”相呼应,把一个“贪财贪到面子上的”的七品芝麻官刻画得纤毫毕现。落魄的富豪子弟贾四本是笑生角色,但由于在剧中扮演假钦差,“贾”喻“假”,所以形象刻画为板着面孔,瘦长脸,瞪眼颦眉,两撇八字胡上翘,显得既凶恶又心虚。他的仆人朱五,作为狗腿子,常常狐假虎威,因而长相比较凶恶,方脸虬须、八字眉,但又得时时献媚于主人,所以本应是暴目圆睁却是满脸堆笑,眼睛眯成一线。此外,还有师爷、衙役等等丑角。这些木偶神态各异、生动传神。林聪权摈弃了泉州传统木偶以线造型的手法,以大块面塑形,刀法爽利,造成一种粗笔写意、卡通化的视觉效果。
观赏性的木偶,不必受到舞台因素的制约,因此,与传统的、作为戏具的木偶比较呈现出不同的造型特点;
1.工艺的精美性。观赏性的偶头一般放置于案头作为摆设,或者用于把玩,适应近距离观赏,要求形象美观、耐看,粉彩细腻,色彩漂亮,工艺精致,追求装饰性。“舞台上的布袋戏头必须夸张,要适当夸大五官,观众才能看得见。作为观赏性的布袋戏头,眼、鼻、嘴都画得很细,很小,整体很细致。”(11)
为了适应这种变化,木偶雕刻艺人在工艺方面也相应进行了改革,以前上色都是用刷子往木偶身上刷颜料,现在改以喷漆;以前木偶镂空只能用手工凿,现在则改用电钻。木偶雕刻机顺应这股潮流而出现,机械产品工艺精当、水平整齐划一,但也因此造成了当代泉州木偶造型千人一面,乏有创意的局面。
2.活动机关的设置。舞台上偶头的机关设置是为了制造出奇制胜的剧场效果,观赏性偶头机关设置不追求眩目的特技效果,主要体现在多头多活臂的活动造型。江加走开始设计活动头,江朝铉雕刻了“三头六臂”的吕岳,黄义罗则设计出四头八臂的鬼头,王景然则雕刻出五个头能同时活动的吕岳头,而当代“最多发展到十六个头,而且是活目活舌的”。
3.面谱类型多样化。当代泉州木偶雕刻艺人创新数量最多的是神魔鬼怪类造型。《韩非子·外储篇》提到:“鬼魅,无形者,不罄于前,故易之也”,鬼怪造型神奇而浪漫,富有想象空间,成为艺人们乐于表现的题材;林聪权的作品具有卡通化的特点:多猴头、顺风耳、太阳神形象的偶头也开始出现,以前少数民族偶头造型被程式化地归入各个行当,当代则有了写实化的描写。异国偶头造型则满足了人们求新求异的心理,是应对市场多方面的需求而出现的。
龙王(黄奕缺刻)
四头怪(黄义罗刻)
三头两角怪(黄义罗刻)
钟馗头(林聪权刻)
林聪权的作品:多猴头、顺风耳、太阳神
从理论上讲,作为纯观赏性的木偶摆脱了舞台对它的限制,应该追求比较纯粹的审美价值。但是,与作为戏具的木偶不一样的是,纯观赏性木偶的身份主体已经变成了商品——一种用于买卖的物品,所以当代泉州木偶造型艺术的创新无法沿着纯粹审美的道路勇往直前,而不得不瞻前顾后,为市场需求所牵引,受到大众顾客品位的制约。吕聪文认为:“目前泉州生产的偶头95%以上是销往台湾,所以台湾人主导着今日泉州雕刻师的作品风格,台湾本地的布袋戏文化、个人理念与市场机制成为大陆布袋戏制作产业必须理解和遵循的法则,因此台湾设计、大陆生产的分工形态就此产生。”这种说法尽管有待商榷,然而在笔者对泉州一些著名木偶雕刻师的访谈中也确实感受到这种变化。
木偶既然已经走下宗教祭坛,走出传统的舞台,踏入了寻常老百姓的家庭,创新已是势在必行。如果创新仅仅只是围绕着市场需求而缺乏更高追求的话,那么这种创新就有可能是艺术的弱化。当代泉州木偶的造型创新,似乎还在期待着江加走这样既是传统的集大成者,更是解体传统的转折性人物的出现。
注释:
(1)参见中国泉州木偶剧团编《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瑰宝——中国泉州提线木偶》。
(2)泉州木偶头啥时再走红[N].《海峡都市报》,2004-07-02.
(3)2009年12月2日,根据泉州木偶剧团团长王景贤访谈内容整理。
(4)泉州木偶头啥时再走红[N].《海峡都市报》,2004-07-02.
(5)2010年1月7日,根据泉州木偶表演艺术家魏子心访谈内容整理。
(6)2009年12月2日,根据泉州木偶剧团团长王景贤访谈内容整理。
(7)根据笔者在“锦绣庄”等木偶馆的价格调查,以及对泉州当代一些著名木偶雕刻家的访谈信息综合;“江派”主要指黄义罗、王景然、江碧峰等人;黄清辉是当代小有名气的青年木偶雕刻师。
(8)2008年2月9日下午,根据泉州木偶雕刻艺术家林聪权访谈内容整理。
(9)2006年2月3日下午,根据泉州著名木偶表演艺术家黄奕缺访谈内容整理。
(10)2006年2月3日,根据黄奕缺、黄义罗访谈内容整理,黄义罗语。
(11)参见吕聪文《布袋戏偶“花园头”之研究》第117页,中华民国94年,未版,黄清辉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