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 森 孙姝丽 闫慧芝
青岛市中心血站 山东 青岛 266071
我国临床输血工作始于20世纪20年代,特别是自1998年至今,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医疗机构临床输血管理办法(试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等的相继颁布与实施,我国输血事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近年来,临床用血量不断增加,血站采供血压力日益增大,加强临床输血管理已迫在眉睫。山东省青岛市以输血质量控制中心为依托,协调各医疗机构输血管理委员会,逐步建立起组织机构完善、保障制度齐全、分工明确的输血管理长效机制,并不断改进,在工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临床输血管理是医政管理的重点之一。为此,市卫生局特批准组建“青岛市输血质量控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承担输血质量管理、输血科室间质评、临床输血指导与管理、组织检查、输血知识培训等职责。中心作为本地输血质量管理的主要机构,将本地血站及各医疗机构的输血学、血液病学、急症医学、手术麻醉学、创伤医学、免疫学、护理学等高层次人才纳入中心专家库,并实行分组管理(如临床输血组、输血免疫组、输血护理组等)。自2007年至今,中心共组织临床输血质量检查10余次,各类输血知识培训10余次,受训人员达1 500余人次,临床合理、科学用血意识明显提高。
各医院均成立输血管理委员会,主要职责为:(1)建立与输血相关科室的沟通平台;(2)对临床输血提出建议并组织用血计划审核;(3)监督血制品使用情况并与其它医疗机构、国内外用血基准进行比较;(4)提供长期输血知识培训并引导正确的输血实践等[1]。各输血管理委员会每年定期召开输血管理工作会议,临床输血管理水平进一步加强。
依照《临床输血技术规范》(2000年版)、《山东省医院输血科(血库)基本标准》等相关规定,中心组织专家撰写《青岛市医院输血管理检查标准》。标准涵盖输血科(血库)软件配置、硬件设施、管理文件及临床用血管理等四个大项共95个小项。其中,关键检查项目30项,分值45分;一般项目 65项,分值55分。自2007年4月起,全市申请临床输血的医院均需进行输血资质评审。实行医院输血资质准入制度以来,全市已有114家医院达标,其中三级医院11家、二级医院42家、一级及未评等级医院61家。准入制度的实施,明显提升了医疗机构对临床输血工作的重视程度,逐步建立和完善了涵盖输血管理委员会-输血科-临床科室-医师的四级管理模式,为临床输血管理打下了良好基础。输血科承担临床输血指导及输血质量检查等职责;临床科主任为科室输血管理责任人;病区之间设置输血医师,对专业内大量、多次输血进行审核监督。四级管理模式的实施,明显加快了输血学科建设速度,基础设施建设、设备物料配备、专业技术人员配置等显著提高,有力地推进了临床输血管理水平的提高。
血站、医疗机构建立良好供需关系。医疗机构定期向血液管理部门提报周期性用血计划;血液管理部门对用血计划进行审核,并综合区域供血情况,统一规范计划供血模式,保证采供血工作有序开展。用血医院每年向血液管理机构(一般为卫生主管部门或血站)提报下一年度用血计划;血液管理机构对用血计划进行审核和评估,报经卫生行政部门同意后下发。血站、医疗机构实行输血信息共享,实现了临床输血网络化管理,血液供应实现了信息的可追溯、跟进,达到了血液储备和供应的针对性。
获得输血资质并不等同于终身用血权,中心对医院临床输血进行动态管理,如不定期组织质量检查、输血病历评审、输血科室间质评、输血信息跟踪、特殊输血事件调查及病历讨论等,始终对输血管理施以高压严管态势,发现问题及时反馈,特别严重的问题在一定范围内通报并责令限期整改,甚至取消资质。同时,将临床输血纳入绩效考核,制定目标考核标准;每年组织临床输血管理先进集体和个人评选,激发工作者热情,做到奖惩有力,确保工作落实到位。市输血质量控制中心定期组织输血质量专项督导检查,每半年组织统一检查,不定期穿插临时性督导检查或输血病历质量抽查,把规范用血、谨慎用血理念灌输给每位医师。
临床输血管理长效机制是涵盖管理组织构架、制度建设、人才规划、绩效考核及质量保障措施等的综合体。其不仅是管理手段的长效,更应是谨慎、科学输血意识的建立和不断改进,以达到临床输血和谐、有益的良好局面。通过近年来的实践,认为要做好临床输血管理还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落实临床输血管理绩效考核。卫生行政部门应将临床输血管理工作纳入卫生目标管理绩效考核体系中,并加大该项目的考核权重,促使医疗机构重视输血工作;输血质量管理部门应切实将输血质量管理落实到位,认真落实监督检查工作,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并反馈,并与绩效考核相结合,统筹兼顾,力保措施执行到位。
(2)对用血医院进行分级管理。因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各区市医疗机构技术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对其实行分级管理势在必行。对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及年用血量达1 000单位的医院,进行重点及全程管理,用血量越大,管理力度越大,监督检查频度越高;对用血量偏小的医院,进行抽检,引导其规范、合理用血。针对用血量的不同,采供血机构应对医院用血计划进行审核,有的放矢地制定供血计划,确保血液供应顺畅。
(3)建立医师输血资质准入制度。临床输血管理的重点在于临床医师的管理,建立医师输血资质准入制度是有效控制临床不规范用血的重要举措。要自上而下进行医师输血资质培训考核,考核合格的主治以上执业医师才具备输血申请资格;把血液申请纳入处方化管理,以保证血液输注发挥最大疗效。
(4)把临床输血管理纳入医院风险管理。风险管理和危机处理是现代医院管理者和医务人员必备的知识和技能[2]。输血存在风险,且一旦发生就是影响较坏的社会事件。因此,应加大临床医师输血风险意识培养,减少认知差距,落实风险管理。
[1]罗仕锜.输血管理委员会功效与经验分享[J].中国输血杂志,2010,10(23):817-818.
[2]叶林书,曹 静.重视风险防范减少医疗纠纷[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09,16(5):6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