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层螺旋CT多期动态扫描在肝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2011-02-14 13:49卢贺峰金吕祥张雪松田春艳鲁玉梅吴仁昌北京市怀柔区中医医院放射科北京101400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1年19期
关键词:门脉低密度螺旋

卢贺峰 金吕祥 张雪松 田春艳 鲁玉梅 吴仁昌 (北京市怀柔区中医医院放射科,北京 101400)

肝细胞癌是发病率高、死亡率高的恶性肿瘤之一,早期诊断才能早期治疗,提高生存率,降低死亡率。16层螺旋CT一次注射药物即能完成动脉期、静脉期及恢复期的图像,为肝癌的快速诊断提供了可能〔1〕。本文搜集了100例临床确诊为肝细胞癌的CT资料,探讨肝脏16层螺旋CT扫描技术和肝癌多期扫描CT诊断的应用价值。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00例肝癌患者,其中8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20例经临床诊断;男 62例,女 38例;年龄 49~73〔平均(57.9±8.2)〕岁。

1.2 方法 使用TOSHIBA Aquilion 16层CT机,对比剂使用优维显(Ultravist),浓度为 300 mgI/ml,剂量 100 ml,流速4 ml/s。对100例病例先进行螺旋CT平扫,其中80例无论肿瘤大小(包括23例结节型)均先作病灶动脉期扫描,再作全肝静脉期扫描,最后进行病灶平衡期扫描。20例仅行动脉期及静脉期扫描。注射造影剂后25 s开始动脉期扫描,注射60 s后开始静脉期扫描,180~300 s后行实质期扫描。扫描条件120 kV、200~250 mA,矩阵512×512。

1.3 影像分析 分析肿瘤类型、肿瘤多期CT特点。动脉期强化效果分为四种类型:不强化,病灶强化范围<1/4为轻度强化,病灶强化范围在2/4~3/4为中度强化,病灶强化范围>3/4为明显强化。

2 结果

2.1 肿瘤类型 100例中67例为肿块型(67%),病灶最小径5 cm,最大径16 cm;23例为结节型(23%),肿瘤最小径1 cm,最大径4 cm;10例为弥漫型(10%)。

2.2 肿瘤检出率 80例中CT平扫、动脉期、静脉期及平衡期病灶的检出率分别为87%、97%、90%、96%;20例中CT平扫、动脉期、静脉期病灶的检出率分别为84%、91%、92%。

2.3 动脉期表现 100例中不强化8例(8%);轻度强化19例(19%);中度强化42例(42%),其中结节型为8例;明显强化31例(31%),其中结节型为15例。肿瘤内见病理血管35例(35%),即供血血管增粗、扭曲或紊乱;30例病灶于动脉期呈轮辐样强化;静脉早显31例。

2.4 静脉期表现 69例肿瘤增强效果逐渐减弱,低于正常肝组织,轮廓清楚;而14例肿瘤呈等密度表现,其余则较正常肝组织略有增强。100例中有门脉癌栓21例,其中弥漫型8例。

2.5 平衡期表现 80例中78例的病变呈低密度,接近平扫密度。60例肿瘤内见坏死的低密度灶,其中巨块型50例(83.3%),结节型3例(5%),弥漫型7例(11.7%)。

2.6 其他征象 100例中51例瘤周可见假包膜征象,肿瘤子灶26例,合并肝硬化49例。

3 讨论

常规CT由于扫描速度的限制,扫描时间较长,很难抓住肝脏增强扫描的动脉期,给病灶的定性诊断带来一定困难。而16层螺旋CT,由于扫描速度快,一次注射造影剂即可获得全肝动脉期、门脉期和延迟期图像,提高了肝癌的检出率和诊断的准确率。

肝脏为双重性血供,肝动脉占20% ~25%,门静脉占75% ~80%,而肝癌90% ~94%由肝动脉供血〔2〕,且大多为多血供型,故在动脉期,肝癌表现为明显强化呈高密度,而肝实质增强并不明显,二者间密度差异增大,病灶易检出,肝癌在动脉期呈高密度,门脉期和延迟期变为低密度,呈“快进快出”的强化特征,决定了典型肝细胞癌各期表现为动脉期呈高密度,门脉期、延迟期呈高、低密度,时间密度曲线呈速升速降型〔3〕。

本组100例肝癌的动脉期扫描,92%的病例均能显示动脉期肿瘤血管强化,其中轻度强化19例、中度强化42例、明显强化31例;而明显强化病例中结节型肝癌15例(48.4%)。本组中平扫、动脉期、静脉期及平衡期对病灶的检出率提示CT增强动脉期及平衡期在肝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起着重要作用,单一的平扫或静脉期易发生漏诊或误诊〔4〕。在动脉期还能显示肿瘤的异常血管,本组35例肿瘤内见病理血管,其中30例病灶血管呈轮辐样强化;静脉早显31例。大部分病灶在肝动脉期显示清楚,而门脉期呈等密度而不易发现。8例(8%)病例虽然动脉期没有出现明确强化表现,肿瘤实质仍表现较低密度,但这部分肿瘤的静脉期强化效果仍然没有动脉期高,可能这部分肿瘤血供较差,或由于肝硬化等导致肝的血液循环障碍而出现肝血流较慢的缘故。

本组69%的肿瘤于静脉期肿瘤强化密度降低,提示肿瘤内的造影剂逐渐退出,在周围正常肝实质强化的衬托下,肿瘤境界更加清楚。静脉期正常门静脉充盈呈高密度,当门脉内有癌栓时,则形成充盈缺损的表现。本组出现门脉癌栓21例,其中弥漫型肝癌80%的病例出现门脉癌栓。肿瘤增大后易造成组织缺血坏死、液化,则在静脉期及平衡期正常肝实质均匀强化,肿瘤组织逐渐强化密度降低,可清楚地显示肿瘤内有无坏死及肿瘤边缘的假包膜征象。本组60例肿瘤内见坏死的低密度灶,其中巨块型50例,51例肿瘤周可见假包膜征象。

表现不典型的肝癌病例常需要与海绵状血管瘤、肝局灶性结节增生鉴别。常见的肿瘤为早期肝癌和海绵状血管瘤〔5〕。本组23例结节型肝癌,在多期扫描中,动脉期都出现了早期结节状强化,持续时间在静脉期之前,静脉期强化密度逐渐降低,至平衡期由于周围正常肝实质强化效果增加,肿瘤结节内的造影剂被洗脱而呈相对低密度区。这反映了肝癌的血流动态特点。而海绵状血管瘤在动脉期出现的斑点状、环状强化,多自肿瘤边缘开始强化,静脉期强化效果增加,一直保持到平衡期的3~5 min之后,大多数病例鉴别诊断不难。

肝脏16层螺旋CT的三期和双期扫描,尤其是动脉期扫描对肝癌供血血管的变化、病理循环、肝癌子灶、动静脉瘘的显示以及肝癌的血流动态研究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扩大了肝癌的CT诊断应用范围。

1 Fu XH,Tang ZH,Zong M,et al.Clinicopathologic features,diagnosis and surgical treatment of 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 in 104 patients〔J〕.Hepatobiliaxy Pcmcreat Dis Int,2004;3(2):279-83.

2 周康荣.腹部CT〔M〕.上海:上诲医科大学出版社,1993:33-4.

3 郭玉斌,王洪珍,吕 冀,等.肝癌的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的特征分析及诊断价值〔J〕.中外医疗,2008;20(17):126.

4 刘跃元.多层CT动态扫描在肝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山东医药,2009;49(36):76-7.

5 成明富,许 美,崔 璇,等.螺旋CT在肝癌诊断及治疗随访中的价值〔J〕.淮海医药 ,2010;28(1):20-1.

猜你喜欢
门脉低密度螺旋
低密度隔热炭/炭复合材料高效制备及性能研究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松南气田低密度低伤害随钻堵漏钻井液技术
低密度超音速减速器
旋风“螺旋丸”
门脉高压患者上消化道出血时间的分析及临床护理
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的疗效探讨
奇妙的螺旋
256层螺旋CT在肺撕裂伤诊断中的应用
特利加压素联合经颈内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治疗门脉高压型上消化道出血4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