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瘟持续发生与免疫防制

2011-02-14 04:53杨培昌李慧姣邢志先
中国兽医杂志 2011年5期
关键词:免疫抑制毒株猪群

杨培昌,李慧姣,邢志先

(1.云南省楚雄州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云南楚雄675000;2.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北京海淀100081)

1 猪瘟持续发生的原因

猪瘟在我国猪群中普遍存在,隐性感染或持续感染的带毒猪虽然表面看似健康,但能长期甚至终生带毒排毒,猪瘟病毒(CSFV),可通过水平传播感染其他猪,使这些猪发病死亡,或在体内滞留又成为持续感染者;也可通过母猪或公猪精液经胎盘垂直传播,感染胎儿,引起母猪流产或产下弱胎、死胎、木乃伊胎等繁殖障碍,部分仔猪出生后不久发病死亡,成为仔猪阶段发病死亡率高的主要原因。经胎盘感染后幸存的仔猪多为先天免疫耐受,成为新的持续感染者。这种猪若留作种用,则导致持续感染→种猪垂直传播→胎盘感染→母猪繁殖障碍→仔猪带毒→后备母猪→持续感染,如此恶性循环。在各种因素诱导下,导致猪瘟的发生和流行,成为一个地区猪瘟持续发生和流行的重要原因,特别种猪隐性带毒是发生猪瘟的主要传染源。据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近年用猪瘟荧光抗体技术对我国部分省、市规模化猪场种公、母猪进行的检测,其阳性率高达12.17%[1],带毒范围为3%~33%[2]。持续带毒种猪将CSFV垂直传播给仔猪的传播率可达45%~100%[3]。持续感染的CSFV可在母猪体内维持750 d以上,甚至终身带毒[4]。

2 猪瘟流行毒株与疫苗的免疫性的研究

2.1 猪瘟流行毒与疫苗毒 CSFV属黄病毒科瘟病毒属,与牛病毒性腹泻(BVD)和边界(BD)病毒抗原性和结构密切相关。CSFV只有一个血清型,根据抗CSFV单抗反应,不同毒株间抗原性差异显著且呈多样性。王琴等[5]对国内分离的流行毒株进行毒力测定表明,我国流行的不同猪瘟病毒毒株间的毒力和致病性存在强中弱和高中低差异,但不稳定,经本动物连续传代后,其毒力和致病性逐渐增强并稳定在较强程度。毒株毒力差异与基因分型无关,同一流行毒株的不同代次可能毒力不同,但分子结构无明显变化,表明CSFV基因型遗传特性比较稳定。涂长春[6]对我国流行的CSFV进行基因分析发现,目前我国流行的毒株有2个基因群,4个基因亚群。其中2.1和2.2基因亚群是我国最主要的流行毒株。而我国强毒石门株和兔化弱毒疫苗株同属的基因1群流行占次要地位,不同的基因群CSFV之间能否存在交叉免疫保护作用,目前使用的疫苗是否有效,这是当前我国猪瘟防治工作中最引人注意的问题。

2.2 猪瘟兔化弱毒疫苗的保护性和安全性 据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对目前使用的猪瘟兔化弱毒疫苗效力和安全性研究表明,用猪瘟兔化弱毒细胞苗免疫猪后,分别用不同的猪瘟野毒株单独或联合攻击,能完全获得保护,用猪瘟荧光抗体(CSFFA)检查攻毒前后的免疫猪,其抗原为阴性,证明目前使用的猪瘟兔化弱毒疫苗具有坚强的保护力和能完全抑制猪瘟野毒在体内的复制。接种猪瘟兔化弱毒疫苗的猪不产生病毒血症和脑炎病变,不发生向外排毒,猪瘟兔化弱毒在猪体内最多保留42 d。分别接种妊娠前、中、后期的母猪,均未引起繁殖障碍,也未在仔猪中分离到疫苗毒,说明猪瘟兔化弱毒C株不通过胎盘传播,对胎儿不产生有害影响[1]。用猪瘟兔化弱毒在易感仔猪连续传7代,其毒力不返强,对疫苗株Erns基因的序列分析,进一步证实猪瘟兔化弱毒疫苗的遗传稳定性[7-8]。我国CSFV虽然有不同的传播来源,存在不同的基因群和抗原差异,也分离出不少变异毒株,但并未发现不同的血清型,血清学上的差异并不十分明显[6]。CSFV的基因变异尚未对目前的猪瘟兔化弱毒免疫构成威胁,猪瘟兔化弱毒对不同基因型的CSFV能产生完全交叉免疫保护,完全能抵抗目前国内流行的野毒攻击,还能抵抗基因3群;既不会在猪体内滞留或造成妊娠母猪带毒综合征,也不会通过胎盘垂直感染仔猪,仍然安全有效,只要使用得当,完全可以获得有效的免疫保护。适当加大疫苗免疫剂量还能减轻或抑制母源抗体干扰[6]。猪瘟兔化弱毒疫苗对许多国家消灭猪瘟起到了关键作用,仍在世界上广泛使用,也是我国用于预防猪瘟的惟一疫苗。

2.3 猪瘟的免疫抑制 CSFV感染后由于损害猪的造血系统和网状内皮,引起血液中白细胞减少、网状细胞逐渐消失,细胞吞噬能力下降,先天感染CSFV的猪突出变化是胸腺萎缩和外周淋巴器官缺乏淋巴细胞和生发滤泡,淋巴结肿大,免疫器官受损,对疫苗免疫不能建立中和性抗体应答,导致免疫抑制,容易引起二次CSFV感染和多种继发混合感染,使猪瘟病程复杂化[9]。特别是隐性带毒猪和先天感染的仔猪可导致猪免疫麻痹或仔猪免疫耐受,引起免疫失败。先天感染带毒仔猪不论是吃初乳,还是免疫接种疫苗,均不能清除体内已存在的猪瘟野毒,也不能使其产生免疫应答,免疫接种疫苗不但不能保护带毒仔猪,反而会加快其死亡。猪瘟持续感染是引起猪瘟免疫抑制造成失败的源头,经带毒种猪将CSFV垂直传播给仔猪是引起仔猪猪瘟免疫抑制的直接原因[3-4,10]。

另外,免疫抑制性疫病单独或混合感染可导致猪瘟疫苗的免疫抑制。宁宜宝[11]等对猪细小病毒(PPV)、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猪伪狂犬病病毒(PRV)等3种非猪瘟病毒单独或混合感染对猪瘟疫苗的免疫效力研究表明,PPV、PRV、PRRSV单独或混合感染后可直接干扰猪瘟疫苗的免疫应答,使免疫过的猪仍能被猪瘟野毒感染,并在体内滞留,是造成猪瘟持续感染的另一主要原因。

3 猪瘟的防制措施

控制和消灭猪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求多方面密切配合和坚持不懈的努力,制定和建立相关的规章制度、政策措施以及猪瘟防制规划和技术规范,并认真加以落实,才能实现防制猪瘟的目标。在防制技术方面必须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制的方针”,主要包括以下5个方面。

3.1 加强科学饲养管理,提高猪的抗病能力 加强日常的饲养管理,保持圈舍清洁卫生和良好的通风、适宜的温、湿度和养殖密度。推行自繁自养和“全进全出”的饲养制度,避免不同生产用途和生长阶段的猪混群饲养,减少应激。改善饲料营养,注重日粮营养平衡,杜绝饲喂发霉和劣质饲料,保证猪的体质健康,提高猪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3.2 重视养殖环境卫生治理,消除病原体的入侵

制定严格的消毒和卫生防疫制度,做好猪舍、用具、车辆、粪便污水、道路等养殖环境定期消毒,清除养殖环境中的病原体。加强人员、车辆、用具的卫生管理,避免随意进出和乱串混用。加强养殖环境生态治理,提高粪便污水等废物的无害化处理能力。搞好养殖场所的杀虫、灭鼠工作。慎重引种,对引入的猪应事先检测并进行隔离观察,确认健康无疫病后方可转入正常饲养,避免引种而引入外来疫病。生产中出现的病、死猪和母猪流产物要求认真做好深埋等无害化处理。通过全方位推行养殖生物安全措施,建立防止病原入侵的多层屏障,最大限度地减少疫病侵入机会。

3.3 实施强化免疫,提高猪群特异性抵抗能力 由于猪瘟隐性带毒在猪群中普遍存在,当猪群免疫不当或其他因素影响,易引起猪瘟发生和流行。因此制定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实施强化免疫,是防止猪瘟发生和流行的有效措施。由于各地猪瘟流行情况不同,不同的猪场饲养管理和猪群免疫状况也各异,制定免疫程序应根据各地具体情况,结合抗体监测等因素综合考虑,抗体达不到保护水平的应及时补种。值得注意的是虽然猪瘟疫苗可刺激非CSFV感染猪产生坚强的免疫效力,但不能刺激已感染CSFV的猪产生相应的免疫抗体,也不能清除体内感染的CSFV,若反复补免后抗体水平仍然低下的猪很可能发生了先天或隐性感染,或感染其他免疫抑制性疾病,应坚决淘汰,杜绝传染源。

3.4 强化病原检测,及时消除猪瘟传染源 隐性带毒猪,特别是带毒种猪,是引起猪瘟发生和流行的根源。开展猪群猪瘟的监测净化,是控制和消灭猪瘟的关键措施。在猪群中定期对种猪逐头进行猪瘟监测,及时发现并淘汰隐性带毒猪,消除传染源,逐步培育无猪瘟带毒健康种猪群。猪群中出现不明原因病、死猪和母猪流产,应及时查明原因,进行相应处置。

我国已建立了多种快速、特异、便捷的猪瘟实验室检测方法,如:ELISA、RT-PCR等等。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一些快速、特异、简便、适合基层推广应用的猪瘟检测新技术将不断出现,这些技术的应用,将推进我国的猪瘟检疫净化工作。目前免疫荧光抗体试验(FA)在一些猪场净化猪瘟取得成功,也是许多国家执行猪瘟消灭计划的法定试验。

3.5 重视其他疫病的控制,防止猪瘟免疫抑制的发生 在养猪生产中 PPV、PRV、PRRSV、PCV-2等免疫抑制性疾病不仅可导致猪瘟免疫抑制,造成免疫失败,而且往往与猪瘟混合感染或继发感染,使猪瘟防制复杂化,因此除采取控制猪瘟的措施外,应重视这些免疫抑制性疾病的监测和采取相应控制措施,才能提高猪瘟的防制效果,降低猪瘟的危害。

[1]丘惠深.猪瘟综合防治[J].猪业科学,2007,2:64-69.

[2]宁宜宝,亢文华,王琴.非典型性猪瘟及其预防控制[J].河北畜牧兽医,2005,21:711-715.

[3]宁宜宝,王琴,赵耘.猪瘟病毒持续感染与猪瘟预防控制[J].中国兽药杂志.2005,39(5):31-35.

[4]宁宜宝,王琴,丘惠深,等.猪瘟病毒持续感染对母猪繁殖性能及仔猪猪瘟疫苗免疫效力的影响[J].畜牧兽医学报,2004,35(4):449-453.

[5]王琴,宁宜宝,赵耘,等.9株猪瘟分离毒株的致病特性[J].中国兽医学报,2007,27(2):145-149.

[6]涂长春.猪瘟国际流行态势、我国现状及防制对策[J].中国农业科学,2003,36(8):955-960.

[7]丘慧深,王在时,郎洪武.我国发明的猪瘟兔化弱毒疫苗仍是预防猪瘟的有力武器[N].中国畜牧水产报,2000-06-11(003).

[8]王琴,宁宜宝,王在时,等.猪瘟病毒流行株与疫苗株Erns基因的序列分析[J].中国农业科学,2004,37(3):446-452.

[9]杨汉春.猪传染病策略防控大讲堂:《猪业科学》2005-2008年猪病文章精选(猪瘟流行现状、分析与思考,崔尚金)[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2-10.

[10]王琴,宁宜宝.猪瘟免疫失败主要原因的解析[J].中国兽医杂志,2005,41(6):16-36.

[11]宁宜宝,赵耘,王琴,等.3种非猪瘟病毒单独或混合感染对猪瘟弱毒疫苗免疫效力的影响[J].中国兽医学报,2004,24(2):112-114.

猜你喜欢
免疫抑制毒株猪群
健康猪群体系建设的主要措施
法国发现新冠新变异毒株IHU
猪群咳嗽多发季 养猪人如何应对
不同灸法对免疫抑制兔脾脏、胸腺影响的组织学研究
防控猪群免疫抑制的技术措施
金线莲多糖对免疫抑制小鼠脾淋巴细胞体外增殖、分泌NO及细胞因子的影响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类NADC30毒株流行现状
丹参总酚酸对大鼠缺血性脑卒中后免疫抑制现象的改善作用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IBRV/JZ06-3基础毒株毒力返强试验
猪瘟强毒株与兔化弱毒疫苗株的LAMP鉴别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