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翔
(天津新港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 天津 300456)
当前,调整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受到修造船企业普遍关注和重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作为市场主体,防范市场风险、做大做强是永恒的主题。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影响远未结束,国际上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如美国、欧洲、日本的经济增长动力不足,大宗商品价格高;国内经济增长速度趋缓;航运市场运力增加、运量减少,市场低迷,3大主力船型新船需求减少,再加上部分造船能力过剩,使得船舶市场竞争激烈。因此,调整结构成为修造船企业抵御市场风险的重要手段。一方面调整船舶产品结构,开发绿色环保、特种船舶和高难度船舶;另一方面调整产业结构,开发非船和海洋工程,特别是海洋装备产业,有着广阔的前景,更是修造船企业重点拓展领域。
石油天然气是重要的战略能源。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对油气的需求不断增长。就我国的石油消费情况,国家工信部发布的上半年我国能源消费情况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消费快速增长,其中石油消费超过了GDP增速,原油的对外依存度达到55.2%的新高,这是我国原油对外依存度连年打破历史纪录后,首次超过美国。我国是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和石油进口国,据国际能源机构 (IEA)预测,到2030年,中国石油消费量的80%需要依靠进口。因此,中国急需寻找新的石油增长区间。
近年来,我国石油产量一直在2亿t左右徘徊,年产量增长1.5%左右,石油产量的增加远不能适应石油消费需求的增长,未来油气资源增长主要来源于海洋。据中海油宣布,2010年中海油海上油气年产量首次突破5 000万t油气当量,同比增长5%,占我国石油产量的1/4。海底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而我国有300万km2的海域,按照2008年公布的第3次全国石油资源评价结果,中国海洋石油资源量为246亿t,占全国石油资源总量的23%;海洋天然气资源量为16万亿m3,占总量的30%。在上述中国海洋油气资源中,70%蕴藏于深海区域。海洋油气资源有很大潜力,后备资源充足。因此,长期来看,陆上石油增长缓慢,海上石油将接替陆上成为国家能源供应的重要支柱。
我国加快实施国家海洋资源开发战略,重视海上石油开发。中海油提出建设“近海大庆、深海大庆、海外大庆”三个“大庆”的发展目标。第一个目标已基本实现,“十二五”期间将在海外建成一个“大庆油田”,2020年前在国内再建一个深水为主的“海上大庆油田”。海上石油开采已实现上游向下游、国内向国外、浅水向深水、传统能源向现代能源体系的跨越。深海油气资源开发发展异常迅猛。
中东地区、巴西、墨西哥、美国等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加大了海洋油气资源开发的步伐,我国也加快实施海洋资源开发战略,为海洋工程装备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2010年10月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中提出:要“面向海洋资源开发,大力发展海洋工程装备”。海洋工程装备作为高端装备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被国家纳入战略新兴产业范畴。国家工信部拟出台的《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必将为推动我国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海洋石油产业链长,海洋工程装备的种类繁多:一是用于深海气象、海况、海底工程地质、环境监测、应急救援装备,如测量船、深水地质勘探船;二是用于深水物探作业、深水钻探装备,如物探船、钻井船等;三是用于深水钻完井装备,如钻井生产平台、钻井船等;四是用于油气资源采集生产装备,如采油平台、FPSO、张力腿平台等;五是用于海上工程船舶,如动力定位起重铺管船、深水工程勘察船、多功能定位船、半潜式自航工程船、半潜式自航工作船等;六是用于运输、环保、应急救援装备,如穿梭油轮、多功能定位支持船、三用工作船等;七是用于供应、生活后勤保障装备,如生活平台、功能平台、物资供应船、拖带船等。同时,随着海上油气开发的增长,海上石油公司不断向产业链的中下游拓展,为了增加发现的油气构造的可开采性、降低成本,一些在陆地加工的设施不断“搬到”海上,从而为海洋工程装备的创新和海洋装备市场的拓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一些新理念的特种装备应运而生,同时有着较好的市场前景,如:浮式存储再气化船 (FSRV)、浮式液化天然气发电船 (LNG-FPGU)、浮式港口、天然气制油设施 (GTL-FPSO)等。
博思数据研究中心发布的《2011—2015年中国海洋石油行业发展前景及投资分析报告》显示,2010—2020年装备市场容量:钻井平台需求2 000亿美元;浮式生产设施需求1 000亿美元;海洋平台辅助船需求约125亿美元。海洋工程技术装备作为世界海洋油气开发制造业主要产品,“十二五”期间年市场规模估计将达到800亿美元。我国海洋工程装备“十二五”总体目标提出,到2015年国家海洋工程技术装备制造业综合实力大幅提升,国际竞争力显著提高,初步形成科研开发、总装建造、模块建造、设备供应、技术服务等一体的体系,成为世界主要的海洋工程装备的制造大国,“十二五”末海洋工程装备国际市场份额达到20%,海洋工程装备年销售收入超过2 000亿人民币。因此,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海洋工程船舶与海洋钻井装备和海洋生产装备等海洋工程装备是与修造船最接近的领域,修造船企业具有发展海洋工程装备的独特优势,更直接也更容易进入海洋工程装备市场,这些优势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有适应海洋工程装备制造的先进生产工艺流程及相应的设施设备资源,为海洋工程装备制造提供了天然的硬件条件;②有先进的船舶设计能力和技术基础,为海洋工程装备开发建造提供技术依托;③有适应重大装备制造的质量体系和管理体系以及现代制造的理念,为海洋工程装备建造提供体系保障和管理支撑;④有完善的经营体系和与时俱进的合作理念,为海洋工程装备市场的拓展和成本有效控制提供了经营条件。
发展海洋工程对于优化企业产品结构、应对造船市场风险、提升企业技术优势都有重要作用。世界海洋工程装备技术正向深水、大型化、集约化、智能化、清洁化和水下生产体系发展,修造船企业要加强对海洋工程装备市场的研究,加大技术投入和技术储备,加快生产模式和经营模式的创新,做好专业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充分发挥现有优势,尽快提升海洋工程装备建造能力。
1)加强技术储备,提升创新能力。海洋工程装备是高技术、高难度产品,船体结构和动力性只是其工作的平台,“工厂化”的功能性是其重要特征,是与常规船舶的区别所在。一方面海洋工程装备在性能、材料、焊接工艺、防腐技术等方面有其特殊要求,要加强新技术新工艺开发研究、新材料应用以及质量检测、人才培训等;另一方面海洋工程装备在不断发展,随着海洋油气开发向深水进军,对海洋工程装备的勘探、钻采精度和功能性要求不断增加,海洋工程装备技术不断升级换代,在新产品开发设计和自主创新能力方面要进一步增强。
2)加强资源整合,提高专业化制造能力。修造船企业虽然具备建造海洋工程装备的生产要素条件,但海洋工程装备的建造专业性强,在建造方式上有其特殊的要求:一要找准产品定位,按现代制造理念进行生产要素资源和技术资源的整合,提升海洋工程装备建造能力;二要加强生产管理资源和人才资源整合,再造海洋工程装备生产管理流程,提升建造效率;三要加强海洋工程装备建造的工法研究,提高模块化制造、配套供应、设备安装及调试能力,形成工程项目总承包能力。
3)加强管理创新,建立适应海洋工程装备制造的管理体系。由于开发海洋资源恶劣的工作环境和复杂的水文气象条件以及工程人员海上工作生活的特殊要求,海洋工程装备的结构和功能复杂,对海洋工程装备制造提出严格的规范和要求,企业应根据海洋工程装备的特点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环境等管理程序以及质量管理体系,推进精细化管理,通过转变管理方式,提高管理效率和建造质量,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4)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壮大设计和建造队伍。海洋工程装备是技术密集、知识密集型的产品,建造这样高技术、高难度的装备需要有专业技术人才和技能人才队伍作支撑。
大力开发海洋资源,海洋工程装备必将先行,从而使海洋工程装备处在海洋产业的价值链核心,谁掌握了装备,谁就会在未来海洋开发竞争里面占据优势,抢占制高点。
我国正在实施“十二五”发展规划,海洋石油开发重点是发展深水海洋工程,为此,深水物探船、深水勘察船、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深水起重铺管船、深水工作船等深水工程装备将有大量需求。世界海洋工程装备市场也日趋活跃,海上油气开发的研发和投资力度加大,现有海洋工程装备的租金不断攀升,近几年海洋工程装备有较大需求。
①国际金融危机后,石油需求恢复性增长,石油价格高企,促进海洋工程装备公司重新启动在危机期间搁置的海洋装备订造计划;②在加快海洋资源开发步伐的背景下,海洋资源的研发和投资不断加大,海洋工程装备需求不断增加;③海洋石油开发由浅海到深海,作业的水深越来越大,距陆地距离越来越远,对深海海洋工程装备的需求越来越大;④由于海上油气田的可开采性、经济性的要求,海洋油气产业链不断向下游延伸,“工厂化”功能性的海洋工程装备需求增加,促进了海洋工程装备市场结构性新的需求;⑤目前修造船市场处在低位,部分造船能力过剩,海洋工程装备业主从降低建造成本、提高建造质量角度考虑,一定程度上促进其抓住时机下订单。
另外,从近期中国大洋协会发布的信息得知,国际海底管理局理事会刚核准了大洋协会提出的多金属硫化物矿区申请,使大洋协会在西南印度洋国际海底区域获得了1万km2具有专属勘探权的多金属硫化物资源矿区,并在未来开发该资源时享有优先开采权,这也是大洋协会继2001年在东太平洋获得7.5万km2多金属结核资源勘探合同区后,在国际海底获得第2块享有专属勘探权和优先开采权的海底矿区,它必将带动和促进海洋工程装备市场的发展。
从总体上,近些年海洋工程装备市场前景看好,修造船企业应加强对海洋工程装备的功能性研究,认真分析自身优势,做好海洋工程装备产品的方向定位,抓住契机,尽快提升企业核心竞争优势,借助海洋工程装备的发展实现企业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