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成伟
(青海省湟中县大才乡兽医站,青海湟中 811605)
湟中县地处青海省东部农业区,湟水流域中游,全县辖属15个乡镇,393个行政村,10.72万农户,42万农业人口。土地总面积405万亩,其中耕地面积98万亩,占总面积的25.9%;天然草场183万亩,可利用草场145万亩。全县存栏猪16.04万头、牛6.86万头、羊17.93万只、鸡35万只,全县畜牧业服务体系健全,防检监督结构齐全,现有专业技术人员221名,村级防疫员443名。
近年来,我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坚持"加强领导、密切配合、依靠科学、依法防治、群防群控、果断处置"的原则,加强基层动物防疫队伍建设,建立健全防疫体系,制定并组织实施疫病防治规划,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和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有力地保障了全县畜牧业健康稳定发展和公共卫生安全。
2.1 组织协调能力得到增强 县上成立了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指挥部,制定了重大动物疫病应急预案,处理突发重大动物疫病的能力得到增强。
2.2 动物防疫体系得到健全 结合兽医体制改革,县上成立了畜牧兽医局,乡上成立了兽医站,村上有村级防疫员,县乡村三级动物防疫体系得到进一步健全,工作职责进一步明确。
2.3 动物防疫队伍得到加强 动物防疫工作的重点在基层,难点也在基层,没有基层动物防疫队伍作保证,就不可能做好动物防疫工作。为此,结合兽医体制改革,县上确定了448名村级动物防疫员,使基层动物防疫队伍得到加强。
2.4 疫苗储存条件得到改善 通过实施动物防疫冷链体系建设项目、基层检疫监督项目、乡镇兽医站基础实施建设项目,疫苗储存条件得到较大改善。县站有疫苗冷藏柜,乡站有冰箱冰柜,防疫员有疫苗冷藏箱。
3.1 群众认识程度低 部分养畜户认为畜禽是自己私人财产,打不打防疫针、畜禽死了是自己的事,其他人无权干涉。片面地认为防疫员打防疫针是为了向养殖户收取费用,为个人赚钱,以致在工作中不配合,影响了整体防疫效果。
3.2 消毒不彻底 在防疫过程中,由于没有多余的防疫器械,防疫员对针管、针头消毒不经常,一枚针头打到底,极易扩散畜禽传染病。
3.3 养殖方式落后 本县畜禽养殖仍以千家万户分散为主,规模养殖比例少,管理粗放,有的农户鸡猪同圈混养,牛驴同圈拴喂,畜禽间极易传染疫病。特别是一些边远山区,农户居住比较分散,动物防疫要爬山涉水,工作的难度增大。
3.4 操作不规范 在防疫过程中,要求部位准、剂量足、消毒严,但由于村组配合不够,没有指派畜禽保定员,大家畜性情暴躁,该打到肌肉组织的打脂肪组织或皮下组织,引发家畜颤抖、厌食等症状,给防疫工作带来负面影响。
3.5 防疫员年龄偏大 目前,虽然全县配齐了村级防疫员,但防疫员的年龄偏大。主要原因是防疫员的报酬低,辛辛苦苦一年,也挣不了几个钱。年轻人不愿意搞,外出打工一个月甚至半月的报酬都比担任防疫员全年的报酬多。
3.6 补针不及时 动物免疫是常年性的工作,春秋两季是集中免疫时间,对错过这一时期出生的仔畜、孕畜、病畜、新购进的畜禽等要进行补针,这样才能做到全覆盖免疫。这项工作要靠养殖户申报,村防疫员实施,但事实是养殖户没有这方面的常识,村防疫员又怕麻烦,导致畜禽补针不到位、不及时,存在疫情隐患。
3.7 组织管理不到位 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是政府行为,也是社会行为,是公共卫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组织实施必须以政府为主导。当前面临的问题是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纳入基层政府公共卫生管理的程度不够,基层政府对动物免疫的重视程度不够,部分基层政府工作人员认为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是畜牧兽医部门的事,在工作过程中宣传、组织、管理不到位,只是开开会,发个文,泛泛的安排,没有解决动物防疫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具体问题。防疫时配合不力,发生疫情时推卸责任,怨天忧人。
3.8 识读器的使用难度大 由于村多,技术员在每个村跟不过来,大部分防疫员识读器又不会用。
动物防疫是一项行政工作,也是一项技术工作,涉及面广,工作量大。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创新动物防疫管理新机制。特别是作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基础性措施的免疫,更应注重政府管理力度的加强,运行机制的创新,技术部门的监督执法,这样才能确保免疫落到实处。
4.1 进一步提高认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将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列入乡镇政府目标考核,明确工作职责,防止重开会安排,轻检查落实,将"政府保密度、业务部门保质量"的规定落到实处。各级政府不是将目标责任书层层签定下去就算完成了任务,而是要加强检查监督,切实履行政府在动物防疫工作中的领导、宣传、组织职责,将动物防疫与年度考核相挂钩。对因组织不力,发动不充分,免疫密度低而引发疫情的乡镇,县上要严格追究政府主要领导的责任。
4.2 配齐村级防疫人员,逐步提高待遇。动物防疫工作涉及千家万户,量大面广,有一定的技术含量。虽然目前全县配齐了村级防疫员,但防疫员年龄普遍偏大,精力跟不上,手脚不麻利,对防疫质量或多或少带来了影响。今后村级动物防疫员重点要从有专业特长、热爱本项工作的畜牧兽医大中专毕业生中选择,经县业务主管部门培训、考核合格的,核发“动物防疫员证”,由县业务主管部门聘用,从事动物防疫工作。
村级动物防疫员实行动态管理,县业务主管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村级动物防疫员管理办法》和《村级动物防疫员工作考核办法》,并对其进行管理和考核,留优汰劣。村级动物防疫员报酬实行收费和财政定额补助相结合。财政定额补助每人每年1 000~1 200元,列入县级财政预算,逐年到位。
4.3 建立村级动物防疫阵地,提高服务质量。村级动物防疫室(兽医室)设在村委会驻地,面积20 m2左右,由所在村无偿提供建造土地,村防疫员(兽医)出资修建。村级防疫室的设立,能方便与养殖户的联系,有利于全年两次集中免疫和补栏畜禽的补免、防疫档案的建立、动物标识的佩戴、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监督、疫情监测等公益性工作。
县业务主管部门要积极争取项目,为村级防疫室配发冰箱、疫苗冷藏箱及防疫器械,提高服务功能。
4.4 强化普法宣传力度,依法开展工作。各级政府、县乡畜牧兽医部门,要加强普法宣传。让广大养殖户充分认识到防疫不单是个人的事,而是关系社会政治稳定的大事,树立“防重于治”的思想和依法防疫的意识,改变人畜混居、鸡猪混养等传统养殖陋习,逐步形成养殖户支持防疫、配合防疫、主动防疫的局面。
4.5 加强村级防疫员的培训,提高人员素质。县乡畜牧兽医部门,要定期不定期举办培训班或讲座,对防疫员进行基础知识、基本操作技能、法律法规知识培训,提高防疫人员的业务素质,增强工作责任心,确保防疫工作科学规范进行。
4.6 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和检查考核办法。县业务主管部门,要根据我县疫病流行状态,制定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对防疫工作中主要指标免疫密度,免疫质量要根据动物标识、免疫档案、调查养殖户、疫苗领用量等进行综合评定,免疫质量以血清学检测结果为依据。对达不到规定密度和有效保护率的,要责令限期进行补针。
动物防疫工作是一项运用动物疫病的免疫、监测、检验、隔离、扑杀、销毁、消毒等综合性技术措施。只要我们坚持做到组织领导到位、技术措施到位、依法监管到位、自觉配合到位,努力实现由单纯追求免疫密度为主转变为注重免疫效果和质量,由春秋两季集中免疫向春秋两季集中免疫和常年补针相结合转变,由专业队伍向以专业队伍为主全社会防疫转变,由单纯的依法强制防疫向全民自觉配合防疫转变,全县畜牧兽医事业一定会生机勃勃,又好又快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