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青 徐杰其 毛容武 李筱 吴泽良 金国安
(1 浙江省武义县林场; 2 浙江省武义县林业局 321200)
在各类迹地上,完全没有人力的参与,而只是利用自然的力量重新恢复新一代森林的过程,即为天然更新。天然更新几乎不需要人工造林投资,但依靠天然更新恢复森林成林时间较长,林木生长不整齐,生产的木材质量差,产量低,不能很好的发挥林地资源效益。人工更新虽然更新效果好,形成幼林快,质量高,能充分的利用林地资源,培育出大批量的合格材,但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生产成本相对较高。
利用各类树种的生物学特性,比如杉木伐根萌芽性强的特性,在各类迹地上采取一些必要的人工措施作为辅助,同时充份利用自然的力量,促使迹地尽快恢复森林。杉木人工林萌芽更新可以发挥人工造林的优点,又能减少造林投入,所以,在林业生产上已经谱遍应用。要充分发挥杉木人工林萌芽更新的经营效益,就一定要做好萌芽更新的营林措施。
不管是幼中龄林抚育间伐形成的还是成熟林主伐而形成的杉木伐根,都有很强的萌芽能力。可见,采伐年龄对萌芽力没有太大的影响。但是,相对壮林(树龄在15~30年生)的杉木采伐迹地、火烧迹地上形成的萌芽林,其萌芽条长势更旺盛,生长后劲更足。
林场在“十五”期间皆伐的杉木人工林多为25~35年生的人工实生林。此年龄段内伐桩的营养物质积累非常丰富,其萌芽力也还非常旺盛,而且林场杉木林伐前林木分布均匀,结构合理,生长质量好,这为萌芽更新创造了条件。
目前,浙江省规定杉木人工林的主伐年龄是26年。在采伐限额充足的前提下,要尽可能的在法定采伐年龄到达时及时安排采伐,这样才能培育出生长更加旺盛的下一代杉木萌芽林。
在南方,一年四季采伐的杉木林都可以进行萌芽更新。但是,冬季休眠期实施采伐的杉木林,根部养分足,翌春萌发的萌芽条生长更旺盛,林分郁闭早,成林快。而春季采伐,通常树液已开始流动;初秋采伐,树木还在生长。所以,这后两个采伐时期采伐的杉木林,其萌芽条都不如冬季采伐的萌芽条长势好。所以,要尽量选择冬季休眠期实施采伐,以利更好的培育下一代萌芽林。
近几年,油锯在林木采伐中应用较为谱遍。调查发现,用油锯采伐形成的杉木萌芽林在五年内被风吹倒所占的比例要比用斧头采伐形成的杉木萌芽林被风吹倒所占的比例来的多。这是因为,斧头在采伐过程中对树桩的地表部分有一定的伤害,这样一来,杉木萌芽条就大多要从地表以下萌生,它的萌芽枝和树蔸的结合部位在地表以下,这就促进了萌芽条根系的分化;而用油锯采伐的树桩几乎没有受到伤害,其萌芽条大多在地表上方萌生,甚之在锯口萌生,它的萌芽枝和树蔸的结合部位在地表以上,其萌芽枝上根系分化就慢。
另一方面,用油锯采伐后形成的杉木萌芽条,因在地表以上萌发,分化数量较多,这不仅仅浪费了树根的营养成份,同时,还因各萌芽条之间争夺阳光和生长空间,而减弱了长势。而用斧头采伐后形成的杉木萌芽条,多数在地表以下萌发,分化的株数少,其生长空间大,吸收阳光充分,光合作用好,生长快,长势强。
以前,通常在迹地更新时要进行炼山。炼山在清除迹地杂物、消灭病菌和害虫的同时也达到了对树桩地表部分进行伤害的目的,也就促进了杉萌芽条从地下部分萌生。所以,通过炼山的杉木采伐迹地,其萌发的萌芽条更健壮,生长更加旺盛,成林更快。近几年来,随着环境保护意识和森林防火意识的增强,火源管理更加严格,在采伐迹地更新时已经少用炼山的形式了。所以,在计划采用萌芽更新的杉木人工林进行采伐时,提倡用斧头采伐,并且一定要控制伐根高度,最好能控制在5厘米以下,这样就能对伐桩的地上部分造成充分伤害,从而保证杉木伐根的地下部分萌生新枝了。
冬季主伐后要及时对采伐迹地进行清理,具体要求是,劈除杂草灌丛和非目的树种,对采伐废弃物过多的林地要进行集中处理,使树桩不被采伐时废弃的枝叶遮盖。由于此时迹地内易燃物较多,在山农活动频繁的采伐迹地四周还应把易燃物清理干净,以防止森林火灾的发生或漫延。
可以根据伐前林木的分布和生长情况决定是否要补植。通常,采伐时杉木达到每亩160株以上而且分布均匀的不考虑补植,在此标准以下要及时进行补植(林场的杉木人工林,在主伐前一般都经过间伐抚育管理,主伐时保留株数基本上是每亩70~120株)。补植前,在伐桩之间进行整地挖穴,每亩挖穴数量加主伐桩数量大约在200~240穴之间。新挖的种植穴必须分布均匀,用细碎土壤填穴,穴面作成馒头形。翌年早春选择良种实生苗定植,每穴栽2株,要做到苗根舒展,苗直端正,踩紧土壤,松土培蔸。补植树种以杉木为主,特别是土壤肥沃、适合杉木生长的采伐迹地更应以杉木为目的树种。对相对贫瘠的迹地,也可选择一些速生耐瘠阔叶树种或适应性强的录化树种进行补植,以形成杉阔混交林。
在萌芽更新当年(采伐翌年)的6~8月进行块状松土除草一次,并对萌芽条进行选择,除选留伐桩上坡位1~2根健壮萌芽条外,劈除其余的萌芽条。有补植的,对实生苗还要进行培土扶苗。
在完成更新的第二年和第三年,6~8月份分别进行一次抚育,抚育措施要求同第一次。第四年和第五年只需在每年的6~8月进行一次简单的劈草除萌抚育。
从近几年林场的情况看来,一般8~10年生的杉木萌芽林,林分达到蓄积起算标准,这时可进行第一次抚育间伐。间伐后每亩保留立木160~200株;第2次间伐在第一次间伐的5年后进行,间伐后每亩保留立木100~160株。间伐时要遵循“去小留大,去劣留优,去密留稀,去萌留实”的原则,而且要保持立木分布均匀。
杉木萌芽更新只能在原来的杉木生长较好的新形成的采伐迹地上进行。林场在七十年代造林时,为了达到连片整齐的目的,在一些瘠溥的山顶等不适宜杉木生长的地块上也人工营造了杉木林,对这些林子在采伐后,应选择一些适应性强的耐瘠树种进行人工造林更新,或者以丰山育林的形式进行绿化,而不应一概采用萌芽的方式进行更新。另外,从林场情况看来,第一代杉木萌芽林采伐后,虽然其树桩还有一定的萌芽力,但因树桩已老化,土壤肥力减弱,其萌芽条长势明显比第一代萌芽林弱。因此,萌芽林采伐后一般不宜再次采用萌芽更新。
萌芽更新的杉木林前期生长比实生林要快,而且更新成本低,但后期生长缓慢,难以成大材。所以,杉木萌芽更新只能以生产中小径材为主。
[1] 叶镜中.杉木萌芽更新.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02.
[2] 季冬林.杉木林萌芽更新经营技术.林业实用通讯,2000,06.
[3] 陈端吕,夏世华,周富康等.第二代杉木人工林的更新方式与技术.中南林学院学报,2001,04.
[4] 叶雪萍,姚付洪.谈杉木萌芽林除萌工作.现代农业科技,20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