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脘痛临床辨治5法

2011-02-12 14:07潘万雄
中国中医急症 2011年6期
关键词:枳壳胃脘白芍

潘万雄

重庆市忠县中医院(重庆404300)

胃脘痛是临床常见病症。以胃脘部疼痛(隐痛、胀痛、甚或剧痛)为主症,并伴有腹胀、恶心、嗳气、食欲不振、吞酸嘈杂、头晕、乏力等症。常因饮食不节、情志不遂、劳累、受寒等发作,与胃、肝、脾关系密切,而且临床以本虚标实证居多。笔者运用中医辨证,采用调理胃、肝、脾3脏的5种方法治疗本病,疗效较好且远期疗效巩固。现报告如下。

1 调和肝脾法

调和肝脾即以疏肝实脾的药物来调和肝脾的方法。适用于胃脘痛属于肝气犯脾,肝脾不和的证候。肝主疏泄,有疏达气机,发泄壅滞之功能,以协助脾胃之升降。唐容川谓“木主疏泄,食气入胃,全赖肝木之气以疏泄之,而水谷乃化”。若忧思郁怒,肝气郁结,气机郁滞,郁久横逆犯脾,脾气不升,胃气不降,发为肝脾不和证。症见脘腹胁肋胀痛,性情急躁,食欲不振,大便稀溏,或嗳气呃逆,舌苔薄白,脉弦细。治宜调和肝脾,益气和胃,方用加味四逆散(柴胡、白芍、炒枳壳、鸡内金、黄芪、砂仁、生麦芽、甘草)。

2 疏肝和胃法

疏肝和胃即用疏肝气,和胃气的药物,调理肝胃的方法。适用于胃脘痛属肝胃不和的证候。肝主升,胃主降,升降有序,则胃受纳、腐熟功能正常。若情志不舒,恼怒伤肝,以致肝气郁结,升发受阻,郁气横逆犯胃,胃气不降,通降不行,气机升发受阻,发为胃脘痛。症见胃脘胀满隐痛,胁肋不适,食少嗳气,呃逆吞酸,或恶心欲吐,舌苔薄白,脉弦。治宜疏肝和胃,方用四逆左金丸(柴胡、白芍、炒枳壳、黄连、吴茱萸、甘草)。

3 滋养脾阴法

滋养脾阴即用滋养脾阴的药物治疗脾阴不足的方法。适用于胃脘痛偏脾阴不足的证候。脾胃同居中州,胃主受纳腐熟,运化转输。饮食入胃,赖阳之动以消,赖阴之濡以化,阴阳协同,脾胃相和,一纳一运,一升一降,共同完成对饮食的消化和吸收。若饮食失节,久病脾虚,或劳伤脾胃,致脾虚不运,阳损及阴,脾气散精无源,脾失自养,发为胃脘痛。临床表现:胃脘隐痛,纳食不化,皮肤干燥,肌肉消瘦,萎软无力,少气懒言,尿频便溏,或脘痞不化,甚或肌肉萎缩,偏废不用,舌淡苔白,脉细弱等。治疗根据唐容川“调治脾胃,须分阴阳”的原则,脾阴虚当以滋养脾阴为法,药选淮山药、黄精、芡实、白芍、蜂蜜、甘草、石斛等甘平濡润之品。吴澄氏提出用“芳香甘淡之品,补中宫而不燥其津液”,其中理脾阴正方由人参、紫河车、白芍、山药、扁豆、茯苓、橘红、甘草、莲肉、荷叶、糯米组成。亦可按唐容川(滋脾汁用人参固本汤:人参、熟地黄、生地黄、白芍、天冬、五味子、知母、陈皮、麦冬、炙甘草)等方药治之。笔者认为在滋养脾阴的同时,需少佐补气升提之品,如黄芪、炒枳壳、升麻、人参等。

4 养阴和胃法

养阴和胃即用甘寒凉润之品滋养胃阴的方法。适用于胃脘痛偏胃阴不足的证候。胃为阳腑,喜润恶燥,其性主降,胃阴充足则纳食以下。若久病伤阴,过食辛燥,或过食肥甘,化热伤阴,致使胃阴亏耗,胃腑失养,升降失调,发为胃脘痛。症见胃脘隐痛或隐隐灼痛,饥不欲食,食不知味,口渴欲饮,干呕呃逆,大便秘结,舌红少津,脉细数等。治宜养阴和胃,药用石斛、沙参、生地黄、芦根、乌梅、天花粉、玉竹、麦冬等,方予益胃汤。亦可按唐容川滋胃汁每用甘露饮(天冬、麦冬、生地黄、熟地黄、黄芩、炒枳壳、茵陈蒿、石斛、甘草、灯芯),叶氏养胃汤(麦冬、扁豆、玉竹、甘草、沙参、桑叶)等方药治之。

5 温胃建中法

温胃建中即用温胃散寒,健脾益气之品治疗脾胃虚寒的方法。适用于胃脘痛属脾胃阳虚阴盛的证候。脾主运化,胃主受纳,必赖阳气为动力,以完成其升清降浊,腐熟转输之功能。若脾虚失治,或过食生冷,致脾胃阳气受损,气虚下陷,升举无力,胃络失于温养而致胃脘痛。症见脘腹胀满冷痛,喜热饮,喜温喜按,或呕吐清水,食少腹痛,或气短乏力,舌苔白滑,脉沉弱等。治宜温胃建中,益气升阳。药选党参、干姜、砂仁、黄芪、白术等。方如建中温脾汤(党参、白术、黄芪、干姜、白芍、升麻,炒枳壳、炙甘草)。

6 病案举例

案 1:张某,男性,40岁,2009年 6月8日诊。患胃痛1年余,食后腹胀,呕吐酸水,经某医院电子纤维胃镜检查确诊为“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胃溃疡”,服中西药物效差。证见上腹部胀满不适,伴头晕眼花,心悸汗出,食油腻之物后腹泻。虽服西药助消化药,亦未见明显好转,症状逐渐加重,建议中药治疗。察其舌质淡,面色无华,精神萎靡,脉沉无力。审是脾胃气虚,健运无力所致。治拟健脾温胃,益气升阳,方予四君子汤加味:党参、黄芪各18g,白术 10g,茯苓、扁豆各 12g,砂仁、陈皮各 6g,炙甘草 5g。 共进8剂,食欲增加,消化良好,胃脘胀满消失。为巩固疗效,以上方4剂细末为面调服,以作善后之图。

案2:黄某,男性,59岁,2008年10月12日诊。反复胃痛10年余,常因饮食不慎而加重,伴食后腹胀、嗳气、泛酸呕恶。经某医院钡餐检查,诊断为“慢性胃炎”,服中西药治疗未效。2个月前因脘腹胀满不适,稍多饮食或饥饿则脘痛加重,头晕,汗出,虽服西药,亦未见好转。建议转中医治疗。观其面色萎黄,神情不安,舌红苔黄腻,脉细数,尿黄少。审是脾胃虚弱,津伤湿滞所致。治以健脾益胃,养阴除湿,方用人参乌梅汤加减:太子参、海螵鞘、白芍各15g,乌梅、木瓜、莲米、茜草、玉竹各12g,山药、薏苡仁各24g,石斛20g,甘草3g。上方加减10剂后,胃脘疼痛胀满消失,食欲好转。为巩固疗效,后以参苓白术散加减,共细末为面调服。随访2年,未见复发。

7 体 会

胃脘痛以本虚标实证为多,其本在气阴亏虚,升降无力,其标在于气机郁滞,脾胃升降不利。如果仅强调中气虚弱即虚的一面,而忽略气机郁滞即标实的一面,其结果是补而不升,使有形的物质,无形的气机,当升者不升,当降者不降,当变化者不变化,以致生尅反常,出入悖逆,造成胃脘痛久治不愈。因此,临证当根据本虚标实的孰多孰少,权衡寒热虚实,分别采用陷则举之,虚则补之,寒则温之,热则清之,滞则疏之的原则,因证而治之,标本兼顾。

猜你喜欢
枳壳胃脘白芍
黄芪建中汤配合食疗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临床观察
白芍多糖抑制酪氨酸酶活性成分的筛选
HPLC法同时测定白芍配方颗粒中5种成分
清江枳壳高产栽培技术
枳壳及其炮制品色差值与化学成分的相关性
枳壳快速切割器
枳壳快速切割器
不同干燥方法对白芍中6种化学成分的影响与评价
傣医林艳芳老师临床诊治胃脘痛经验
针药合治胃脘痛40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