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 青
(宁夏彭阳县畜牧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彭阳 756500)
大力发展草畜产业是山区贫困县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突破口。为进一步摸清全县草畜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本人于2011年3~5月份,先后深入全县12个乡镇,采取全面调研与定点调研、入户调研与整村调研、基础调研与专题调研相结合的办法,对全县草畜产业发展状况作了专题调研,通过分析现状,剖析问题,提出草畜产业发展的思路和对策。
2010年底,全县畜禽饲养量达到145万个羊单位,牛、羊、猪、禽饲养量分别达到16万头、35万只、11万头、150万只,畜群结构趋于合理,牛的饲养量占畜禽饲养总量的55%,基础母畜比例达到60%,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12 845 t、4 338 t、290 t,人均肉蛋占有量分别为51kg和17.4kg。全县有各类养殖专业户3 661户,建立养殖专业村44个,成立养殖业经济合作组织11个。
畜牧业产值达到3.6亿元,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人均牧业纯收入由“十五”末的350元增加到750元。由于科技含量的提高,畜产品价格稳中有增,草畜业在彭阳县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2010年底,全县天然草场面积62.6万亩,紫花苜蓿种植面积达102万亩,年种植青草20万亩,年地膜玉米种植面积29.8万亩,饲草产量达9.5亿kg,可饲养170万个羊单位。全县现有秸秆青贮氨化池7万m3,年处理秸秆达4万t,以荣发草业开发公司为龙头的草产业开发初见成效,不但实现了草畜合理流转,而且有效增加了产品附加值。
立足推广新技术,提升养殖效益,积极实施“以奖代补”政策,鼓励农户建设暖棚和“三贮一化”池,加快品种改良基础设施建设等。2010年末,全县累计建暖棚5.1万栋,“三贮一化”池8.9万m3,年处理作物秸秆总量万t,全县养殖户普及了暖棚养畜和“三贮一化”饲草调制技术。重点引进推广了西门塔尔、利木赞、萨福克、小尾寒羊,大约克、杜洛克等优良畜禽品种,建成了草庙种羊场,白阳镇种猪场,彭阳鸡扩繁选育场,在全县12个乡镇设立黄牛冷配改良点78个,建立各种畜禽暖棚4.7万栋。推广了畜禽高产、快速育肥、高效生产、秸秆综合利用、畜禽人工授精和冷配、暖棚养殖等先进实用技术,实施了“百万农民培训工程”,培训了一大批农村科技人员,大大提高了劳动者素质、畜牧科技含量、畜禽生产水平和畜禽良种覆盖率。科技对畜牧业的贡献率达到35.4%,牛、羊、猪、鸡良种覆盖率分别达到了80%、75%、85%、90%。
基本形成了县、乡、村3级畜牧兽医服务和技术推广网络,通过采取综合防治措施,畜禽疫病得到了有效控制,牛、羊、猪、鸡死亡率明显下降。特别是《动物防疫法》、《草原法》、《种畜禽管理条例》、《饲料管理条例》、《兽药管理条例》等畜牧兽医行业法律、法规的颁布实施,使畜牧兽医工作纳入了法制化的轨道,通过开展依法治草、依法治种、依法治药、依法治疫、依法治检,有效打击了破坏草地及非法生产和经营活动,使养殖户用上了放心种、放心料和放心药,使广大群众吃上放心肉、放心蛋、放心奶,为畜牧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十一五”以来,彭阳县畜牧业虽然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与全区相比差距仍然很大。(1)由于受传统思维定势的影响,畜牧业在农村经济中仍处于从属地位,生产总量不足,整体规模偏小,畜产品量少质次,商品化程度低,尚未形成产业化发展格局,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2)基础设施薄弱,服务手段落后。服务体系建设滞后,设施陈旧,设备老化,特别是动物防检基础设施陈旧落后,新病增多,动物保护难度加大。(3)缺乏龙头企业,尚未形成产业化格局。全县没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龙头企业,畜产品加工环节落后,产业链短,农民经济合作组织少,养殖户大多是单纯的买卖关系,没有形成相互支持、相互促进、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利益共同体,农户的利益得不到有效保障。
认真开展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完成62.64万亩草原承包责任制和多年生人工种草电子录入工作。采取“更新补种、巩固新增、土地流转、规模发展”的办法,建立小虎洼流域、罗洼薛套、红河宽坪、冯庄小寺、王洼石岔、新集马洼6个千亩紫花苜蓿示范点,完成相对集中的撂荒地种植2万亩,全县新种紫花苜蓿10万亩、青贮饲料玉米1万亩,巩固提升宁南山区百万亩优质紫花苜蓿基地。
示范村建设按照“六个一”工程标准,采取政府补贴、信贷支持和农户自筹相结合的办法,对新培育发展的肉牛养殖示范村,采取自治区产业化项目扶持、农户自筹相结合的办法,择优扶持示范村内养牛5头以上、基础条件好、饲草资源充裕、积极性高的农户,对新建牛棚、饲草调制池按照项目补贴标准予以补贴;利用农机补贴政策,投放饲草加工机械;同时,每引进1头良种母牛给予3 000元。党员“双带”资金扶持,每户最多不超过2万元,将其培育成养牛10头以上的示范大户,年完成补栏基础母牛1.5万头、冷配改良母牛3万头。园区创建按照品种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无害化、监管常态化的“六化”标准要求,大力实施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示范工程,利用党员“双带”资金,对新建100~300头规模养殖园区分3个档次实行“以奖代补”措施。(1)对存栏良种牛达到100头以上的,奖励资金12万元;(2)对存栏良种牛达到200头以上的,奖励资金25万元;(3)对存栏良种牛达到300头以上的,奖励资金35万元。
以提纯复壮、提质增效为重点,以规模养殖户、重点养殖户、林区养殖户“三种户型”为抓手,采取“大户带动、规模饲养、以奖代补、以补促养、以奖促销”措施,大力培育养殖示范乡,发展一般养殖户(饲养100~500只)3 000户,饲养规模达30万只;发展重点养殖户(饲养500~1 000只)300户,饲养规模达15万只;发展规模(含林区)养殖户(饲养1 000只以上)300户,饲养规模达30万只;新建朝那鸡提纯复壮核心群,进行品种选育和疾病净化;积极扶持培育朝那鸡营销中介组织,发展朝那鸡销售中介人(贩运户);带动全县发展朝那鸡200万只。
(1)加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政府保密度、业务部门保质量的原则,坚持规模养殖场(户)、养殖园区常年程序化免疫与散养户春秋集中免疫和月月补免相结合,建立健全县、乡、村防疫体系,切实做好基础免疫、产地检疫、市场准入、屠宰检疫、边卡堵疫和疫情监测等各项基础性工作,确保重大动物免疫密度达到100%,病原学监测覆盖面以乡镇为单位达到100%,免疫抗体监测覆盖面以行政村为单位达到100%,力争全县不发生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和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等重大动物疫情;(2)加强动物卫生监督。以动物防疫条件审查、检疫监管和执法案件查处为抓手,以规模养殖场(园区)、屠宰场、活畜交易市场、产地检疫为重点,开展专项整治,加强检疫报检点建设,严格检疫申报制度,规范检疫证章管理,提高检疫质量,降低疫病传播风险;(3)加强兽药质量监管。以强力推进兽药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为中心,全面整顿和规范兽药市场,推进兽药GSP工作。尤其要加强兽药使用环节监管,建立健全兽药使用档案,治理使用违禁兽药、超剂量使用兽药及不执行休药期等问题,保障人畜安全和畜牧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