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春元
(青海省民和县前河乡兽医站,810805)
半夏泻心汤来源于《伤寒论》一书,是治疗“小柴胡汤证”因误下而成的痞证。人医临床上还运用于湿热留恋、脾胃虚弱、升降失调所致痞证,湿热内蕴于中焦而兼痞者,急性胃肠炎,症见呕吐、肠鸣、腹泻、腹胀闷满、精神倦怠、舌苔黄、脉弦细等症。
根据人医临床运用半夏泻心汤的经验,对马属动物结后继发的胃肠炎症,胃气虚弱、纳谷不化、腹中雷鸣下痢、拒食草料的病畜,多年来用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近百例,只要使用恰当,均收到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供参考。
制半夏、黄芩、干姜、党参、灸甘草、黄连、大枣,调服或煎汤服。
方解:此方调理胃肠升降失调,方中半夏、干姜辛开,散寒化痞,黄连、黄芩苦降泻热,配合党参、炙甘草、大枣补脾和中,辛开苦降,补泻兼施,可达到调理升降失调、寒热夹杂、虚实并见者。
2.1 肠炎、泻痢,体温高者减干姜、炙甘草,加白头翁、苦参、郁金、秦皮,重用黄连、黄芩。
2.2 肠冷腹痛者,加吴萸、元胡。
2.3 胃有积食,舌苔厚腻、口臭粪干者,减干姜、炙甘草,加枳实、大黄、芒硝,以泻下。
2.4 脾胃虚弱,完谷不化、草料拒食者,加焦三仙、白术、鸡内金。
2.5 寒热往来兼有表证者加桂枝、羌活。
半夏泻心汤为调和胃肠的要方,适用于邪在胃肠内致功能失调、寒湿夹杂出现的腹满、腹痛、呕吐、下痢、不食等症。结症的家畜尤其用峻泻剂下泻后,出现肠鸣泄泻、舌苔黄腻、草料停止、只喝水、精神沉郁、脉弦细数,用健脾开胃或消导法很难奏效。多年来用半夏泻心汤加减,调和胃肠而收效较快,对有些泄泻不止、口色红燥、结膜发绀、眼窝下陷,呈现虚脱、酸中毒等危证病例结合西医的消炎、输液、制酸等疗法方可奏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