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冯 雪(吉林省大安市龙沼镇新风种养协会)
环境温度是影响种猪健康水平和繁殖性能至关重要的因素。
我国大部分地区夏秋季节出现了持续高温天气,这对一些工厂化猪场猪的繁殖性能带来了很大影响。同时,母猪产后产道感染引起的高烧无乳发病率明显增多。那么,如何克服和缓解高温给猪繁殖带来的不良影响?
现代营养研究表明,适宜的营养水平是提高种猪健康水平和繁殖性能的决定性因素。无论是营养水平过高或过低,均会导致种猪健康恶化和繁殖机能减退。因此,每当进入夏秋季节高温时期,生产者要调整日粮配方,提高日粮中的能量和蛋白质水平,保证种猪拥有正常繁殖的营养水平。
水对猪体温调节起着重要作用。高温环境猪主要依靠水分蒸发来散失体热。饮水不足或水温过高会使猪的耐热性下降。有试验证明,猪饮水量随环境温度升高而增加,在气温为7~22℃时,饮水量和采食饲料干物质比为2.1~2.7∶1;气温升高至30~33℃时,饮水量和采食饲料干物质比提高至2.8~5.0∶1。由此可见,饮水对猪在高温条件下的健康和繁殖是绝对必需的。保证充足的清洁凉水(水温控制在10~12℃以内)有利于猪体降温并能刺激采食,提高采食量。
我国大部分地区特别是河西地区夏秋季节天气具有早晚较凉、中午酷热、昼夜温差大的特点和动物的产热规律。如果在每天12时饲喂,下午14时产热最高,此时正值一日中气温最高的时候,很容易产生热应激。因此,每当进入炎热季节,猪场应改变猪的饲喂时间,早餐宜早,可在6时左右;晚餐要晚,宜在19时左右;午餐可避过中午时间饲喂,以充分利用天气凉爽时猪的良好食欲多采食饲料。湿拌料可以更湿一些并加喂青绿饲料来提高适口性,促进采食。
对种公猪来讲,合理的运动是提高健康水平和配种能力必不可少的手段。在高温季节更应坚持不懈,但应随着饲喂时间的改变而相应的改变,即每日在早饲后和晚饲前各进行0.5~1小时的驱赶运动。配种或采精的两次时间也可安排在上、下午运动后0.5小时左右,尽可能使种公猪中午休息的时间长一些。同时,高温对种猪最为直接的影响是性欲降低,发情延迟。因此,在夏秋季节高温时期,可充分利用公猪效应弥补高温带来的性欲降低的不良影响。
尽管如此,环境温度也是影响种猪健康水平和繁殖性能至关重要的因素。只有将环境温度控制在最适宜的温度范围内,才能保证以上技术措施发挥最佳的作用,真正实现母猪的高产与稳产。因此,在高温季节采取有力的降温措施,保证猪舍经常处于适宜的环境温度、凉爽舒适,对维持猪的繁殖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从畜牧气象学角度来讲,夏秋季节应切实做好防暑降温工作。但是,当外界气温超过29℃时,提高风速、加大通风量对畜舍降温的作用大为减小。因此,在夏秋季节高温时期只有通过冷却降温来控制舍温。
对工厂化猪场来讲,最简单的方法是自制喷雾滴水系统,即在一根直径为2~3厘米粗的硬质塑料管上,每隔5~10厘米周径方向交错钻开0.2厘米左右的小孔,再分别插上10厘米长的相应细管,设置于猪栏上方30厘米处。硬质塑料管口接自来水。每当气温高于22℃时,每0.5小时或1小时打开喷雾滴水1~2分钟来冷却降温。
人为有意识地冲凉公猪睾丸无疑是降低高温对公猪繁殖影响的一个有效手段。值得注意的是,在实行冷却降温的同时,猪舍的隔热设计、遮阳、防止水箱和水管受阳光直射都是不可缺少的技术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