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经贸关系及其前瞻

2011-02-11 03:16高鸾
经济视角·下半月 2011年8期
关键词:互补性竞争性中国

摘 要:近几年,中国和印度的关系得到了极大改善。中印经贸关系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前景。本文回顾了中印经贸关系的发展历程,在分析中印关系的竞争性和互补性的基础上,探讨了中印关系发展中存在的障碍,提出了一些化解问题的方法以及促进两国经贸关系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中国;印度;经贸关系;竞争性;互补性

作者简介:高鸾,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助教,研究方向:国际经济与贸易。

中图分类号:F752.7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1.08.70 文章编号:1672-3309(2011)08-170-03

中国和印度是两个具有悠久历史、灿烂文明的东方大国,是两个拥有世界近2/5人口的发展中大国,也是两个拥有两千多年交往史的邻邦。两国的关系一直是世界关注的焦点。进入21世纪,在世界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国际化的浪潮中,两个古国又焕发出勃勃生机,经济实现了稳定快速的增长,成为世界经济的两大亮点。两国关系在曲折中不断升温,双方迎来了中印关系的第4次高潮,两国的经贸关系,也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好的发展机遇。因此,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一下中印两国的经贸关系,重新给两国的经贸关系进行定位。本文从中印经贸关系的现状入手,分析了中印在经济贸易领域的竞争性、互利性和互补性,找出了中印两国发展经贸关系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富有建设性的政策建议,以期对中印经贸关系的发展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一、中印经贸关系现状及其呈现的特点

中国和印度分别被誉为中国龙和印度虎,两国的经济总量在世界上名列前茅。但是由于政治等多方面的因素,中印经济贸易往来一直在低水平徘徊。1990年,双边贸易额仅为2.6亿美元,约占当年中国对外贸易额的0.2%、印度对外贸易额的1%。这有悖于国际贸易的“引力模型”(该模型认为两国的双边贸易流量与他们各自的经济总量成正比,而与他们之间的距离成反比;进口国的经济总量反映了该国进口能力,出口国的经济总量反映了该国的出口供应能力,两国之间的距离反映两国之间贸易阻力的大小),与中印经济大国的地位是极不相称的。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两国经济发展和双边政治关系的改善,中印经济贸易关系发展迅速。1995年,两国贸易额猛增到11.6亿美元,比5年前增加了5倍。1998—2002年中印贸易额增速明显加快,年均增速为31.6%,2003年增长53.6%,2004年增长79.2%,2005年,中印双边贸易额达到创纪录的187亿美元,增长近40%。2010年达到了617亿美元.增长率为43%,大大超出了两国的预期,但与两国贸易额以及两国的国民收入相比,还是不相称的。

审视中印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贸关系的发展历程,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1. 双边贸易增长明显,商品贸易结构有一定变化,合作领域不断扩展。2.双边贸易额基本保持平衡,近几年我国稍有逆差,但规模总体较小,发展空间很大。3. 两国经济合作发展迅速成为中印经贸关系的一大亮点,并逐步走上正规。4. 高附加值产品及各自有特色产品的贸易量太低,有较大的潜力可挖。5. 高新技术领域的合作微乎其微,有待加强。

二、中印经济的竞争性分析

有人曾将中印关系定位于“竞争性的伙伴关系”。诚然,一样的人口众多,相似的发展阶段,面临同样的发展问题(如:资源问题、二元经济问题、就业问题等),相邻的发展中大国,这些都使得中国和印度之间的竞争不可避免。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贸易伙伴方面。从中印两国各自的主要贸易伙伴国的分布结构来看,两国都以西方发达国家作为主要的经济贸易伙伴。这是由中印两国所处的发展阶段的性质所决定的,短期内不会有根本性的变化。且两国出口的产品相似,都以矿产品、塑料产品、钢铁产品、服装和鞋类产品等为主。中印双方在这些方面的合作虽有潜力,但前景相当有限,这必然影响了两国各自的贸易规模。同时,中印两国在与东南亚贸易中也存在竞争。当中国积极推动从昆明到新加坡,途径马来西亚、泰国、柬埔寨和越南的泛亚铁路建设的同时,印度也在筹划将“铁路铺到河内”。一条铁路,显示了“中国龙”和“印度虎”对东南亚贸易的竞争。

2.吸引外资方面。中国和印度正处于经济的起飞阶段,需要吸引大量的外资进行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和现代化建设。据调查,78%的国际跨国企业领导人把中国作为投资的首选国家,而64%的企业领导人把印度作为第二位的考虑对象。这说明在印度在很多方面还是很有竞争力的:⑴政治稳定。在印度历史上很少发生暴力运动,政府更多以和平方式解决。这就降低了投资印度的政治风险,有利于坚定投资者的信心,吸引大量外资进入。⑵英语的普及程度。在印度,英语是第二种官方语言,国民的英语普及率很高。这有利于实现印度的国际化,对海外的投资者很有吸引力。⑶印度IT产业和软件业的高度发展以及印度所处的时区(与美国相差恰好十二个小时),为印度吸引国外资金特别是美国的资金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⑷印度健全的法制和完善的资本金融体系为外资的进入提供了良好的软环境。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今后的几十年里印度将是中国在吸引外资方面强有力的对手。

3.制造业方面。中国和印度都是人口大国,失业问题严重。这就要求两国政府必须大力发展制造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众所周知,中国已成为世界的制造业基地。印度对此垂涎已久。尽管在短时期内,印度还难以撼动中国“世界工厂”的地位,但是在某些行业印度已对中国产生强有力的冲击。以家纺为例,印度劳动力成本优势已开始凸显。数据显示,印度向员工支付的每小时平均工资低于中国沿海地区工人工资0.09美元。同时,欧盟已经取消了对中国纺织品的普惠待遇,更多的欧盟定单转向印度。随着制约印度制造业发展瓶颈的改善,印度必将成为中国强有力的竞争对手。

4.能源方面。目前,中国是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能源消费国,印度是第六大能源消费国。据探测,印度的能源储量(特别是石油)极其匮乏,而中国的能源储量也远不能满足国内的需求。两国之间的能源之争已不可避免。据报道,印度国家石油天然气公司已获准在苏丹和利比亚开采石油,而中化工和中石油早已在此投资开采。无独有偶,由于中国开列的条件更为优惠,印度在安哥拉的石油开采项目竞标中输给了中国。同时,印度的能源外交与中国的战略也存在冲突。

三、中印经济的互补性与互利性分析

中印两国有着不同的要素禀赋,各自的比较优势以及面临的相同的处境使得两国经济的互补性和互利性远大于竞争性。中国和印度都是WTO成员国,两国之间加强合作、发展经贸关系、建立战略性的伙伴关系,既符合WTO的精神,也有利于各自国家的经济发展,这是一个双赢的过程。因此,双方应当保持“避免竞争,加强合作”的态度,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加大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合作:

1.IT产业。在印度政府优惠政策和信息技术法案的推动下,印度的IT产业的发展令人瞠目结舌。据NASSCOM(印度软件与服务企业协会)的预测,到2020年,IT产业创造的产值将会占印度GDP的28%。不容置疑,印度已跻身世界一流的软件行列。相比而言,中国硬件发展神速。就生产能力、生产规模和市场占有率而言,中国是亚太地区屈指可数的硬件大国。这样,两国就可以进行合作,各取所长,创建自己品牌(中国和印度很少有自己的品牌)。这对于两国是很有吸引力的,也是可行的。正如一种说法所言,“中国的硬件陪上印度的软件,世界就在我们脚下”。同时,中国的互联网服务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上网的计算机呈指数增长以及中国企业的信息化和电子商务建设都对软件的需求越来越迫切,这为印度软件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在人才需求方面,印度现有55万IT软件人才,本国的需求量是45万人,富余10万,而中国现在IT专业人员只有15万人,实际需求量约35万,缺口很大。这样,中印在委托加工、人才交流方面的合作将有广阔的前景。

2.机电产品。机电产品的出口在中国对印度的贸易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中国的机电产品性价比优越,深受消费者的青睐。而中国国内的市场已接近饱和(特别是中低挡产品),迫切需要开拓广阔的国外市场。印度家电制造业正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家用电视、冰箱、洗衣机和空调的普及率较低,潜在的需求巨大,对中国的家电厂商很有吸引力。印度正大力建设水力、火力发电站,改造老电站,加快更新输变电设备。因此,印度近期对变压器、高压电线、继电器等产品都会有较大的需求。同时,印度对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所需的混凝土输送设备、起重机、筑路设备等的需求量也很大。这都为中国机电产品的出口提供了一个大市场。但应当指出的是,中国的机电产品技术含量较低,附加值不高,售后服务的体制不健全,缺少品牌和特色。这大大影响了中国机电产品在印度市场所占的份额,特别是高档产品市场。因此,在今后的一段时期内,中国应有针对性地提升产品等级,增加产品的竞争力。

3.项目合作。 ⑴工程承包合作。基础设施早已成为印度经济发展的瓶颈。据了解,印度的电力、通讯、公路、铁路等基础设施相当落后。印度政府意识到这一点,并制定了相应的优惠政策以加快基建的步伐。而中国在这些方面有明显的技术优势和实践经验,中国公司进军印度承包工程正逢良机。中钢、中建、中铁、中兴、华为、海尔、TCL等许多大企业都已进入印度市场。⑵资源合作。中印两国在能源需求方面存在竞争。但同样的需要也使得两国完全有可能而且应当团结起来,共同开发,合作经营,相互协调,谋求共同的发展。两国在苏丹的尼尔油田的合作就是一个很好的范例。在其他领域,如铁矿石、焦炭、海产品等资源方面,双方各有优势,合作潜力巨大,两国应积极推动。

4.旅游业。中印两国历史悠久,文物古迹、人文景观繁多,风土人情别具特色,自然景观优美宜人,都具有发展旅游业得天独厚的优势。双方在这些方面的合作将很有发展潜力。2002年,中国将印度确立为中国公民自费旅游的目的地。但令人遗憾的是,中国赴印度旅游的规模较小,而印度到中国旅游的人数更是少的可怜。因此,双方应加大宣传力度,简化手续,积极推动双方旅游业的合作,其前景将不可限量。

四、中印经贸关系发展存在的问题

中印经济互补性强、互利性大、合作潜力巨大、前景广阔。良好的国际环境给两国迎来了发展经贸关系千载难逢的机会。但是,如果把中印经贸关系看作是晴空万里,一点问题都没有,也是不符合实际的。中印之间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和摩擦。

1.政治影响显著。中印之间存在边界争端,双方为此曾发生过边界冲突,双边关系也曾因此陷入僵局。这给中印经贸关系的发展带来了变数,大大影响了两国投资者的信心。同时受中印战争的影响,印度国民中有不少存在“反中情节”,这给中国商品在印度的销售和扩大生产带来了影响,也给中国资本在印度的安全带来了不确定性。而在印度一些高层人士和政府官员中间,“中国威胁论”盛行,这必然会给中国在印度投资和中印经贸关系的发展带来障碍。还有一个问题,印度对中国同巴基斯坦的关系怀有很大疑虑。这些都是中印发展经贸关系的隐患。

2.印度在市场准入方面存在欠缺。印度尽管推行改革开放的时间较早,但其始终坚持实行“进口替代”的经济发展战略。经济发展具有较明显的内向性,外贸依存度低于20%,远低于中国。印度虽早就加入了WTO,但其关税水平仍然在20%—30%之间,这使得中国的许多商品望而却步。同时,印度在商品检验严格、通关手续烦琐等方面的非关税壁垒运用较多。印度也是对中国反倾销立案以及起诉较多的国家之一。

3.相互了解较少,市场风险相对较大。中国和印度虽近为邻邦,但由于种种复杂原因,两国交流较少,彼此之间缺乏了解。印度对中国的了解大都停留在1962年的水平,中国也对印度缺乏了解。中国的TCL集团就因不了解印度公民把价格与质量相挂钩的习惯而盲目降价导致损失惨重。在双边贸易往来中,双方还存在市场信息不同、贸易渠道不畅、经济风险较高的问题。中国就经常遇到货到港后,印度进口方拒不赎单,致使中方货物被拍卖的事件。同时,中印两国的相关经济仲裁机制不健全,两国还没有签定双边投资保护协定,使得双边贸易及经济合作合同签定后的监督机制和仲裁、索赔等机制都不健全,从而增大了两国企业开展双边贸易和投资的风险,也使经贸合同的履行相对较低,制约了双边经贸关系的健康发展。

五、化解问题,探求进一步发展的路径

“21世纪,将是中国和印度的世纪”,中印两国要想进一步发展经贸关系,保持经贸额持续快速的发展,双方必须寻求一条适合于两国国情的发展路径,趋利弊害,互惠互利,优势互补,将中印经贸关系不断升级。为此,在分析了两国经济贸易关系的竞争性,以及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笔者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1.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加强政治互信。政治因素一直是影响中印经贸关系最大的障碍。双方应本着“搁置争议,发展经济”的原则,将暂时无法解决的边界争端等问题交给专门的工作小组进行解决,而将双方的经贸关系放在友好和谐的政治环境下。同时,两国最高领导人应经常接触,就相关问题交流经验,交换意见,最好建立双方领导人的定期会晤机制。实践证明,双方高层领导人每次访问,都会给两国贸易带来更多的机遇,推动两国经贸关系向前发展。

2.互惠互利,建立自由贸易区。中印双方都是WTO成员,双方降低关税符合WTO精神。根据双方签订的《曼谷协议》,印度给予中国106种商品的优惠关税,中方给予印方182种商品优惠关税。但印度的关税水平依然让很多中国厂商望而却步。中印双方是邻邦,经济大国。高关税不仅给两国带来巨大的福利损失,也造成了巨大的交易成本,这是不符合效率原则的。两国完全有条件学习NAFTA模式,在东亚和南亚建立一个自由贸易区,实现贸易的零关税,这既是双方经贸关系的大事,也是“造福于人民”的好事。

3.加强交流,增进友谊,更好的相互了解。首先,中国要加强了解印度的市场情况、法律法规、进出口政策、办事程序及其经商习惯。中国企业与印度合作时,不要急于求成,要充分考察其经济实力和信誉,注意规避投资风险。其次,实行“走出去”的战略。要让印度消费者了解中国商品的品牌和技术水平。采取举办专场展览会和博览会的方法是很有效的,因为这不仅能推销产品,而且能了解印度市场,结识很多客户。除此之外,加大广告宣传,积极参加印度举办的各种展览会、博览会等也是很有必要的。再者,筹备建立中印企业高层管理层论坛,加强中印企业间的交流与联系。

4.加强协调,避免盲目竞争。在开拓印度市场过程,中国企业之间缺乏协调,盲目降价,恶性竞争。中国对印度生丝出口就是一个例子,生丝是中国唯一能够垄断国际市场的出口产品。由于国内市场供大于求,日本、意大利等国市场需求萎缩,只有印度市场需求较大,导致中国企业蜂拥而入,竞相降价,致使个别生丝出口企业损失惨重,而且还被印度反倾销局定为倾销。笔者认为,中国应建立一个中国对印出口企业联合会,使各企业之间能互相交流,加强协调,有效避免类似事件的发生。

综上所述,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印经贸关系的发展潜力是巨大的,前景是广阔的。只要双方互信互利,趋利避害,共同努力,两国的经贸合作一定可以取得更大的成就。21世纪将是属于中国和印度的。不久的将来,我们会看到两个东方巨子的和平崛起。

(责任编辑:李综艺)

参考文献:

[1]维特尔、曼哈林安姆.印度IT产业揭密[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互补性竞争性中国
中澳农产品贸易的竞争与互补
探讨TPP国家与我国农产品在国际贸易中的竞争及互补
中泰双边贸易互补性与竞争性分析及政策建议
中印商品贸易结构的互补性实证研究
肯尼·格雷特,爵士的“中国”调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