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秀南 廖泰全
(海南省澄迈县人民医院检验科,海南 澄迈 571900)
尿干化学(dry chemistry)检测具有检测项目多、所需尿量少、结果检测精密度高等优点,扩大了尿液检查的内涵,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但是,由于尿液成分复杂,干化学项目繁多,其检测原理各不相同,所以影响因素很多[1,2]。现根据笔者多年来的工作实践和相关文献报道,将尿干化学检测中的常见影响因素总结如下。
最好收集中段尿,女性患者尿液标本中应避免混入经血和阴道分泌物,男性患者如同时进行前列腺和精液检查,必须先收集尿液标本。干化学检查不可应用加入抑制剂(如氟化钠)和防腐剂(如甲苯、甲醛)的尿液,这些化学试剂会对某些成分的测定形成直接的影响。
干化学检查要求尿液应新鲜,标本留取后越早检查越好,从尿液的排出到检验应在2h内完成。尿液放置时间过长,不仅可分解破坏尿液中的管型、红细胞,白细胞等有形成分,造成这些有形成分干化学阳性而镜检阴性的所谓假阳性。还可因细菌等各种因素引起尿液化学成分的改变,如由于尿中细菌的大量繁殖使葡萄糖和蛋白质的分解;细菌分解尿素,使尿液PH值增高;久置使尿中尿素分解和盐类析出形成结晶,以致尿比重下降;胆红素在阳光照射下成为胆绿素,使胆红素含量减少或呈假阴性;尿胆原见光分解成尿胆素,以致尿胆原减少或呈假阴性;乙酰乙酸是酮体的主要形式,尿标本的长时间放置,会降低酰乙酸含量逐渐,而逐渐升高β-羟丁酸和丙酮的含量,由于三种酮体物质检测的灵敏度差异甚大,可造成检测结果很多大的差异。
由于同一项目不同厂家的试纸反应原理也不尽相同,尿试纸带各项目的反应原理不同,所以应选择与尿液分析仪相配套的试纸条,同时各实验室不可频繁更换试纸厂家。尿液试纸开封后应一周内用完,且每次使用后必须塞紧筒盖,避免放入冰箱保存,以导致其吸水变质或空气氧化。室温保存在15 ℃~25 ℃的通风干燥处为宜。一般试纸浸湿时间要求控制在1~2s的时间内,室内温度增高和浸湿时间的延长,会增强蛋白质、葡萄糖、尿胆原和胆红素的阳性,减弱酮体阳性,导致PH降低。浸湿后的试纸带不宜甩动,以免互相污染影响结果,同时禁止用手触摸试纸带上任何一个测试模块。
药物具有生物活性,药物本身及其代谢产物干扰尿液测定的现象并非少见。临床治疗中滥用抗生素的现象时有发生,许多新药对临床检验的干扰还尚未发现。药物因素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始终困扰着检验工作者,有时甚至是难以避免的。青霉素是临床最常用的抗生素,滴注后76%于6 h内以原形从尿中排出。青霉素结构中含有的肽键与蛋白质分子结构类似,可增强磺柳酸法结果,减弱干化学法结果。干化学法的原理是试纸带膜块上pH值的变化。青霉素分子结构中的-COOH可电离出H+,该离子可导致pH值的变化而减弱尿蛋白的阳性。因此,对于静脉滴注青霉素治疗的患者,尿液检查最好选择在5~6 h后,应考虑到不同的测定方法应的不同干扰作用,干化学法减弱结果甚至为假阴性。氧哌嗪是青霉素的衍生物,其分子结构中含有两个牢固结合的肽键,与磺柳酸可发生明显的结合,可产生类似尿蛋白的假阳性反应。氧哌嗪青霉素不影响干化学法的检测,而影响磺柳酸法尿蛋白的测定。因此,临床检验时在遇到磺柳酸法尿蛋白强阳性,与显微镜检查或仪器检测结果明显不符时,应了解用药史,详细询问病情,及时反馈给临床。另外,尿中含大量庆大酶素和头孢时,可降低白细胞的检测结果,出现与镜检结果不符的现象。尿液中含有呋喃坦啶和大量胆红素时,可对白细胞的显示色反应形成干扰,升高白细胞的测定结果。
维生素C是最常用的维生素类药物。本药口服或滴注后体内代谢快,水溶性好,尿中浓度迅速升高。高浓度的维生素C可使尿中葡萄糖、隐血、胆红素和亚硝酸盐的结果减弱或出现假阴性。维生素C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对尿液成分测定的影响机制可理解为竞争性抑制反应。维生素C通过还原过氧化氢,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过氧化氢的浓度,从而影响到葡萄糖的测定。维生素C对尿隐血的影响与葡萄糖类似,通过对试纸带膜块上过氧化物的还原,使亚铁血红素还原过氧化物释放出的[O]减少,影响到色原(邻连甲苯胺或四甲基联苯胺)的氧化。高浓度的维生素C抑制偶氮反应和重氮化反应,从而干扰胆红素和亚硝酸盐的测定。一般认为,常规剂量口服维生素C不会影响实验结果,但大剂量口服特别是静脉滴注时,可在30min迅速升高尿中维生素C的浓度,并且随着尿液的浓缩其浓度不断上升。不同批号的试纸抗维生素C的干扰不同,不同浓度的维生素C对尿液检查的影响不同,同样浓度的维生素C对尿液中不同成分的影响也不相同。从事尿液分析的检验人员,应参照本实验室的试纸和仪器,建立健全维生素C在多大浓度范围内才对以上实验影响程度及产生的影响如何,选择维生素C滴注后的最短取尿时间。
尿液如被他氧化性污染物,如:84消毒液污染,试纸带与污染物起氧化反应可致潜血出现假阳性结果。尿液如受季胺类化合物污染,可导致蛋白出现弱阳性。
除了干化学试纸带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外,不同尿液分析仪检测的灵敏度也有所不同。目前,任何一台尿液分析仪对显微镜检查的起到过筛实验的作用,即使可进行胞分布直方图及无玻片镜检细报告的电脑遥控显像尿液分析仪,也不能完全取代显微镜。基于以上原因,实验室需要常规镜检的情况至少应包括:①标本留取前使用了对尿液检查有影响的药物红细胞、亚硝酸盐、白细胞、尿蛋白有阳性者或四项均阴性而尿维生素C(++)以上;②泌尿系统或可疑泌尿系统疾病的患者;③近期内尿检异常正在治疗观察的患者。④尿液混浊或尿色异常者;⑤可疑尿中有肾上皮细胞、管型、病理性结晶、亚硝酸盐还原酶阴性的细菌等异常成分。
以上所述各种影响因素都是在日常检验工作中经常遇到的,所以我们要高度重视,必要时在报告中注明,为临床提供客观、准确的检验依据。
[1]叶应妩,王毓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M].3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
[2]黄山,许健,邓小林.医学实验室全面质量管理理论与实践[M].贵州:贵州科技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