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凌飞
(长春市中心医院 干部二疗区,吉林 长春 130051)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亦称缺血性心脏病,是指冠状动脉因粥样硬化和/或伴随阻塞所致的、以心肌缺血、痉挛造成管腔狭窄为主要特征的心脏病[1]。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因生活水平提高而引起的疾病其发病率不断增高。近年来,冠心病已经成为西方发达国家致死的首要原因,国内冠心病发病率也呈逐年上升趋势:冠心病发病率近10年增加2~3倍,急性心肌梗塞10年增加2倍以上[2]。至今,我国冠心病致死率已经位于脑血管意外、肿瘤后的第三位。冠心病发病率及死亡率逐年上升是一个全球性的健康问题,是当今人类一大灾难性疾病[3]。故而预防和调护冠心病具有重要意义。
本组病例选自2009年1月到2011年2月在我院住院的120例冠心病患者,其中男72人,女48人。年龄62~80岁,平均69.7岁。本组患者中有心脏搭桥手术术后患者11例,支架3例,基本能够生活自理;心悸、心绞痛患者87例,特点是反复发作的心前区悸动不安,甚至疼痛;心力衰竭患者19例,表现为心率失常,时有晕厥,活动后加重。以上均符合冠心病的诊断。
经过内科药物治疗及有效的护理,包括生活护理、心理护理、用药安全护理等三方面的精心护理,120例患者,80例无症状出院,占病例总数的66.7%;36例好转,偶有心悸,服药后可缓解,占病例总数的30%;4例症状、体征未见明显缓解,自动出院,占病例总数的3.3%。
使冠心病患者胸痛减轻或消失,治疗期间生活需要得到充分满足、促进患者身体和心理的充分休息,生命体征稳定,逐渐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活动能力,保证患者排便通畅,同时耐心、谨慎观察病情,及时发现并有效控制心律失常、避免休克和心衰等意外事故发生。
3.2.1 休息与运动
冠心病患者的护理着重患者的有效休息和逐渐恢复活动能力。嘱咐患者养成每日运动的习惯,运动量可渐进增加。但应避免用力活动,运动时如有任何不舒服应立即停止运动,必要时卧床休息休息,甚至服药。要保证患者的夜间睡眠环境优良和足够的睡眠时间,睡前看电视也应控制好时间,不要看内容过于刺激的节目,以防过于激动而失眠甚至引发心绞痛;按时就寝,养成睡前烫脚的习惯,然后按摩双足心,解除疲乏,以利于尽快入睡。
3.2.2 饮食护理
饮食指导对冠心病患者有重要意义,均衡的饮食习惯和适当的热量控制(勿暴饮暴食)是有效减少冠心病心绞痛发作的重要预防措施。指导患者采取低胆固醇、低脂肪、低盐及高纤维饮食为主。冠心病发作多在晚上,故应注意睡前保健:晚餐应清淡,控制摄入量,宜食易消化的食物,并配些汤类,饮足量的水,不要怕夜间多尿而不敢饮水,若饮水量不足,则夜间血液黏稠,更易形成血栓。水有止渴、散热、稀释血液、利尿、镇静、润滑、运送营养等功效,已有研究证明,缺水与老年人冠心病发作密切相关。
3.2.3 生活护理
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是减少冠心病心肌梗死发作的有效措施。维持正常的排泄习惯,如定时如厕,少食辛辣之品,避免便秘,更要避免闭气用力解便。维持理想体质量,不暴饮暴食,每日输入能量均衡。禁烟并且防止抽二手烟。不喝或少喝含酒精、咖啡因等刺激性饮料。寒冷刺激可使心脏血液供应需要量增加,又因冠心病导致冠状动脉减少了对心脏的血液供应量,促使心肌缺血,诱发心绞痛,故冠心病患者在季节变幻时要格外注意保暖。
冠心病患者发生心绞痛大多与患者的性格和心理活动有很大关系,所以在日常护理时,要格外注意对患者心理的调整[4]。首先,嘱咐患者遇事要心平气和。冠心病患者往往脾气急躁,必须经常提醒自己遇事要心平气和,增加耐性,否则易生气引起情绪激动而发作心绞痛。其次,要宽以待人。宽恕是最大的美德,宽恕别人不仅能给自己带来安宁和平静,有益于冠心病的康复,而且能赢得别人的友谊,保持人际关系的融洽。再次,嘱咐患者遇事要扛得起,想得开,放得下。过于追求完美、追求精益求精,过于精细常常导致自身的孤立,而长时间的被孤立,处于一种孤立的心理状态会产生精神压力,有损心脏。冠心病患者对金钱、地位、名誉、对子女以及对自己的疾病都要坦然面对。最后,嘱咐患者掌握一套适合自己的身体锻炼和心理调节的方法。如自我放松训练,可以通过瑜伽、气功、太极拳等活动,修炼心性的平和,学习放松心情,维持愉快平稳的心情,增强心理调节能力。
只有有效观察患者的身体活动特征,才能掌握患者的疾病情况,辅助医师及早救治患者,并在护理的过程中避免因观察不及时、不到位而出现失误。冠心病患者最常见的症状是心悸、气短、胸痛、晕厥等。心悸是患者自觉心跳过快,伴有心前区不适,特别是反复发生不明原因的心悸,且伴有心前区不适,往往是冠心病心绞痛的早期信号。气短是指在上楼时或轻微的体力劳动,即感到气促,甚至出现夜间不能平卧,而未见其它原因,则是心功能不全的早期表现。胸痛是指患者不明原因反复出现劳累后或情绪激动后,胸骨局限性闷胀感,持续3~5min,休息或服用硝酸甘油后可以缓解,则应注意是否为心绞痛的先兆表现。晕厥是指由于一过性脑供血不足而导致出现短暂的意识丧失。如果突然出现晕厥且伴有心律率乱、心动过缓等表现的患者,则应高度怀疑冠心病心绞痛发作的可能。除此之外,还应每日监测患者的血压、脉搏、心律、心率、体温及心电图变化。有这些症状发生时或生命体征有异常变化时,应及时向医师反映,防患于未然。
住院患者常为反复发作的心绞痛患者,应嘱咐患者请随身携带硝化甘油药片,胸痛、胸闷时立即舌下含服药片,当服药无效或发病时勿惊慌,应及时返回病房,呼叫医护人员,然后安静休息,争取时间等待医师救治。患者发病时,心前区疼痛难忍,及时解除患者疼痛是当务之急,我们常采用药物性和非药物性两种方法来解除患者疼痛。在药物治疗后往往有一段时间的非药物作用时间,这时应注意转移患者疼痛感觉的情绪,谈论其他患者以往感兴趣的事情或有意义的事情,以延迟药物止痛效果,缓解其疼痛。
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社会老龄化的不断加剧,“三高”人群不断增加,冠心病的发病率和致死率也不断升高[5]。冠心病患者有其特殊的生理、病理特点,只有在饮食、心理、用药等方面详细耐心的护理,才能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作为现代医院的护理工作者,应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不仅要具备熟练的护理技术,还应当学会观察与沟通的技巧,全面而谨慎、耐心的思考问题,使患者增加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度,个性化心理干预及全方位的护理有助于解除患者的恐惧和疑虑,有助于树立良好的护士形象,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提升医院形象及竞争力。深信经过广大护理人员的努力,未来我国的冠心病临床护理将会出现新的飞跃。
[1]贾赫.冠心病护理的现状与进展[J].当代护士(专科版),2009,6(6):7.
[2]陈凌,黄慧根,丁泽林.冠心病护理的现状与进展[J].第九届中国南方国际心血管病学术会议,2007,63(45):88.
[3]李月华.行为护理在冠心病护理中的应用[J].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1):14.
[4]初岩.冠心病护理教学中加强护生健康教育能力的培养[J].职业技术,2010,4(4):6.
[5]陈花棉,宋书香.健康教育在冠心病护理中的应用[J].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