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玉红
(长春市中心医院干部二疗区,吉林 长春 130051)
高血压病是指以体循环收缩压或舒张压持续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伴或不伴有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综合征,通常简称为高血压。分为原发性高血压(95%)和继发性高血压(5%),高血压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病因和危险因素,影响重要脏器,如心、脑、肾的结构与功能,最终导致这些器官的功能衰竭,迄今高血压病仍是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现代人生活高效、紧凑,生活饮食、作息都极其不规律,因此高血压病的护理已经引起社会的重视,怎样护理已被大多数人关心[1-3]。我科通过对126例患者的精心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本组2009年1月至2011年2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患者126 例,其中男75例,女51例;年龄最大86岁,最小58岁;平均年龄72岁,其中冠心病63例,肾衰竭7例,合并脑梗死52例,脑出血4例。
长期精神紧张易得高血压,从发病机制上看,在外界刺激下病人长期处于反复的强烈的精神紧张、焦虑、烦躁状态或长期从事注意力必须高度集中的大脑皮质兴奋抑制过程易平衡失调,随着竞争加剧,如果长期承受精神上的过度负荷易得高血压。高盐饮食和超重肥胖也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中国人的饮食偏咸,每天摄盐量大约为8~20g,这可能使国人饮食中相对缺少钾、钙、优质蛋白等对血压有保护作用的成分有关。专家建议每日摄盐量不宜超过5g。吸烟、饮酒是导致高血压的重要因素,烟中的尼古丁会使小动脉收缩,经常饮酒(酒精量>15g/d)对人危害很大。
1.3.1 对症护理方法
①当患者出现明显头痛、颈部僵直感、恶心、颜面潮湿、或脉搏改变等症状时,应让患者保持安静,并设法去除各种诱发因素。②对有失眠或精神紧张者,在进行药物治疗时还应该配以心理护理。降血压药物不能随变停药和换药。高血压病目前根本无法根治,用药维持住血压平稳,保护好心、脑、肾等靶器官,防止心脑、血管病的突发,没有医师的诊断和医嘱是不能随便停药和换药的,否则血压高高低低,波动反复,这样就使病人得需终生服药。有的高血压患者服药后测到血压正常就停药,升高了病情反复,更易诱发突发性病变,危险及危及生命。③对有心脏、肾病发者应严密观察血压波动情况,详细记录出入液量,对高血压严重患者监测其心率、呼吸、血压神志等。④冬季应注意保暖,室内保持一定的室温,洗澡时宜用温水洗澡(40°C左右),避免受寒,因为寒冷可以引起毛细血管收缩,易使血压升高。
1.3.2 饮食护理
①要控制能量的摄入,提倡吃复合糖类,如淀粉、玉米、少吃葡萄糖、果糖及蔗糖,这类糖属于单糖,易引起血脂升高。②限制脂肪的摄入。烹调时,选用植物油,可多吃海鱼,海鱼含有不饱和脂肪酸,能使胆固醇氧化,从而降低血浆胆固醇,还可延长血小板的凝聚,抑制血栓形成,防止中风,还含有较多的亚油酸,对增加微血管的弹性,防止血管破裂,防止高血压并发症有一定的作用。③适量摄入蛋白质。高血压病人每日蛋白质的量为每公斤体重1g为宜。每周吃2~3次鱼类蛋白质,可改善血管弹性和通透性,增加尿钠排出,从而降低血压。如高血压合并肾功能不全时,应限制蛋白质的摄入。④高血压患者一定要控制热量和体重,肥胖是高血压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肥胖者得高血压病的患病率是正常体重的2~6倍,而肥胖的主要原因就是热量摄入过多造成的,控制总热量、控制肥胖是防止高血压病的有利措施,所以对于体重超标者必须节制饮食、平衡饮食,避免营养素过多,每天热能的供应要比正常体重者减少20%~30%,尽量少用或不用糖果、点心、饮料等食品。
1.3.3 心理护理
高血压患者多表现为易激动、焦虑及抑郁等症状,一定要对他们表现的耐心、亲切、周到,有针对性的对患者进行心理辅导,减轻患者的压力。保持平静的心境,当有较大的精神压力时应向他人倾吐,将压力宣泄避免情绪激动及过度紧张、焦虑,适当加强自身修养,保持乐观情绪,多听音乐,教会患者训练自我控制能力,对于易激动的老年患者做好家属工作,减少不良刺激,保证患者有安静舒适的休养环境。要多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细致观察,针对患者不同的心理状态及特点进行引导,使患者积极努力的配合治疗和护理。
1.3.4 健康教育
让患者认识到高血压病的严重性,要积极配合医师的治疗,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坚持长期的饮食、运动、药物治疗,将血压控制在正常的水平。
1.3.5 出院指导
出院前为患者及家属讲解有关高血压病的知识,帮助患者树立长期对抗疾病的信心;对于出院的患者可以进行定期的回访,提供宣传资料,掌握了解患者的情况,定期组织患者家属来院参加相关护理的知识讲座,提供专业的护理知识。提示要定期测量血压,按期去医院复诊,根据血压变化情况和医嘱而坚持长期、稳定、持续的用药。用药的基本原则就是用单一的药品,以最小的剂量使病人的血压降到理想的水平。切忌不能降压过急或过猛,这样做很容易产生低血压以及不适应降压过程,反而头晕不适、恶心、脑供血不足等并发症。正确的安排作息时间,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对高血压患者的预防和护理是极其重要的。合理正确的安排好工作和休息的时间,这样能缓解工作中的压力,使身心都能得到合理的减压和精神上的释放。心理舒缓、身心健康,尤其在睡觉之前避免看过多的刺激性的影视节目和做过多的体育活动。
126例患者均在我院得到了及时的治疗和细心的护理,患者血压控制良好,效果满意,并且在院期间未发生并发症。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老年人的身心健康问题越来越引起社会的重视,但是近年来老年人高血压患病率逐年上升,80%的患者对高血压病的认识仅限于降低血压,没有更深入的探讨了解,至于血压需降至到多少才算理想却没有自我护理和保健的意思。由于高血压多靶器官的损害需累计到一定程度才能表现出症状,很多患者没有什么症状时就不听从医师的嘱咐按时用药,导致耽误病情,因此一定要利用患者在院期间家属探访的机会,给与相关知识的讲解,将有助于在患者离开医院后在家里能够创造良好的治疗氛围,提醒及监督患者遵医嘱治疗,达到理想的效果。要针对高血压患者多集中在老年人群的现象努力探索,找出适合老年人高血压病护理的最有效方法,对于轻度高血压患者可通过调整生活节奏、良好的休息和充足的睡眠而恢复正常。血压较高、症状较多或有并发症的患者应卧床休息,避免体力和脑力的过度兴奋。对高血压出现并发症的护理时要让患者避免活动、安定情绪、遵医嘱给予镇静剂、开放静脉通路,血压高发生时首选硝普钠静点治疗[4,5]。发生心力衰竭时要让患者吸氧。同时保持良好的心态、多放松心情、适当的参加适合自己的运动、合理的膳食习惯才能合理的控制血压。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1]于杰.高血压病的护理及健康指导[J].中外健康文摘,2010,7(27):62.
[2]吕建梅.高血压病的护理[J].中外医疗,2010,29(30):69.
[3]肖威.老年高血压病的护理及临床用药观察[J].当代医学,2009,15(6):91.
[4]马悦光.高血压病的护理及自我监测[J].中国实用医药,2009,4(34):76.
[5]李春红.住院高血压病的护理干预措施及其效果探讨[J].护理与实践研究.2010,7(1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