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月芬
(苏州市相城区望亭镇卫生院,江苏 苏州 215155)
在我院的住院患者中,常常因为各种原因引起的意识障碍而伴有吞咽困难,以致于不能经口进食。通常都需要插胃管,通过鼻饲的方法来治疗,鼻饲是通过胃管提供给患者食物,满足机体营养与新陈代谢需要,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以达到促进患者康复和维持患者的生命。鼻饲就是将胃管经一侧鼻腔入胃,从管内灌注流质饮食,水和药物的方法,“只要肠道功能许可,首选肠内营养”已逐渐成为共识[1]。现在将我院住院病房中鼻饲患者的护理工作做一分析与总结。
2008年1 月至2010年1月,收入病房需鼻饲患者共30例,其中男22例,女8例,年龄最大91岁,最小65岁,其中脑出血16例,大面积脑梗死12例,其他病因2例,所有患者都不能自己进食,入院后通过给予留置胃管鼻饲流质。
30例住院患者均好转出院,住院时间7~86d,平均35d。通过尽早采取鼻饲饮食,供给机体足够的能量和营养,再配合医师通过胃肠道给药,从而增强机体得免疫力,促进病员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同时也适当减少静脉输液量,降低了医疗费用。
3.1.1 心理护理
鼻饲患者往往对进行性加重的进食困难、日渐减轻的体重焦虑不安;对所患疾病有部分或较全面的认识,迫切希望能早日手术,恢复进食。但又担心麻醉和手术意外,表现出日益紧张、恐惧,失眠、食欲下降,甚至情绪低落。护士应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了解患者及家属对疾病和手术的认知程度、心理状况。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实施耐心的心理疏导。讲解和提供手术和各种治疗的相关知识和注意事项等,尽可能减轻其不良心理反应。
3.1.2 正确的体位
取正确的体位,昏迷的患者平卧位、将头稍微后仰,让食管尽量伸直;清醒的患者取半卧位,有利于提高插管的成功率。
患者取合适的体位,先清洁鼻腔,测量胃管插入长度,做好标记,一般采取低半卧使膈肌下降,利于呼吸,但床头抬高角度不易过高,由于垂直的压力阶差,平卧时胃尖血流量增多;直立时胃底部血压最大,而胃尖最小;又因胃底部容量比胃尖部容量小4 倍,如床头抬高的角度过大,更造成胃尖仅有通气而血流灌注进一步减少,形成胃泡死腔,不利于术后胃氧和。为了更有效地使胃泡组织充分氧和,胃内的血流/ 通气正常,可在病情稳定的前提下每1h变换患者体位。当胃管插入14~16 cm左右的时候让患者尽量做吞咽的动作,尽可能将胃管迅速送入胃内。
胃管插入后应妥善固定,为了患者能适应鼻饲,开始的时候滴注时营养液宜从小剂量开始,每次量约50~100mL,持续滴注每小时约50mL,然后逐渐增量。温度为38~41度。 可采用分次、间断推注和滴注的方法,推注量每次不超过200mL,每次间隔时间2h,持续滴入的速度以60~80mL/h为宜。注射前后,应用温开水冲净胃管,以免食物在胃管内腐败变质。一旦出现不良反应,应对症处理,并根据血液化验结果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调整营养方案。
3.4.1 腹 泻
腹泻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主要是由于大量液体进入胃肠道时刺激肠蠕动或大量使用广谱抗生素,使肠道菌群失调引起[2]。在护理上,如有腹泻发生,通畅进行对因处理:减少管饲流质量及脂肪摄入,保持管饲流质温度接近体温。在饮食上,患者应尽量多吃一些能进入食道的食物,如半流食和全流,并要注重半流食和全流的质量,不要限制热量,要做到营养丰 富,饭菜细软,容易消化和吸收,必要时可做匀浆膳。若患者不能进食流质且营养状况较差,可根据医嘱补充液体、电解质或提供肠外营养。注意观察和记录患者的尿量,以判断患者有无脱水及决定输液的速度和量。
3.4.2 便秘及其护理
由于患者长期卧床,肠蠕动减弱,导致鼻饲液在胃肠道内停留时间过长,容易造成粪便干结而致便秘。在护理上告知慢性便秘患者不要憋大便,鼓励患者在散步或早餐后2h排便,并每天大便1~2次。适当增加运动。适当的运动可减少便秘的发生,对运动无禁忌的患者,每天要求步行或慢跑10~30min。合理使用药物。根据患者情况使用润滑性泻药,如甘油、蜂蜜、液体石蜡及促肠动力药及微生态剂,如:普卡必剂、金双岐等[3]。
3.4.3 食物返流及其护理
返流是胃内食物经贲门、食道由口腔流出的现象。应选择管径适宜的胃管,鼻饲时和鼻饲后取半卧位,借重力和坡度作用可防止返流,鼻饲后尽量避免搬动以免因搬动患者时胃受机械刺激而引起返流,鼻饲前应吸尽气道内痰液,如痰液过多者需随时吸痰,动作轻柔,吸痰管不宜插入过深,避免呛咳,可防止返流;昏迷患者因胃肠蠕动减弱,消化液分泌减少,鼻饲应缓慢逐步开始。
胃肠道内营养的供给是人类固有的消化吸收利用营养的最佳途径。尤其在昏迷状态下,有的患者失去咀嚼和吞咽功能,不能由口进食,病情重,病程又长,丢失量多等特点,容易导致营养不良,需要增加营养,所以必须进行鼻饲补充营养。因此,做好胃管及其预防并发症的护理,对于配合医师的治疗,促进患者的康复起到了积极而重要的作用。
[1]Robert G,Stephen A,Vincent W.Guidelines for the provision and assessment of nutrition support therapy in the adult critically ill patient: Society of Critical Care Medicine and American Society for Parenteral and Enteral Nutrition[J].Crit Care Med,2009,37(5):1-30.
[2]田小京.高龄患者胃镜引导下空肠置胃管营养支持的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1,36(8):59.
[3]王茶娟.老年患者管饲的并发症[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4,13(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