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 春
(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吉林 长春 130021)
外治法是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广泛应用于临床,即可避免肝脏的首过效应及胃肠道的破坏,减少给药次数,延长给药时间,又可维持恒定的有效血药浓度,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提高临床疗效[1]。笔者运用中药足浴治疗老年轻中度高血压,取得了满意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本文病例68例均是2009年12月至2010年12月来我疗区及门诊诊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且拒服口服降压药者。病例均符合 2005 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版)的标准诊断,年龄≥60岁的1、2级高血压患者,排除假性、继发性、重度高血压及肝、肾功能异常者。入选病例包括男42例,女26例;年龄 60~78岁;1级高血压37例,2级高血压 31例,病程最短1个月,最长32年,其中合并冠心病36例,脑中风后遗症52例,糖尿病18例,高脂血症22例。
将中药杜仲、天冬、豨莶草、夏枯草、茺蔚子、牛膝、白芍装于制好的医用纱布口袋,制成药袋。每次以3L沸水浸泡1个药袋60min,后加入温开水至10L,保持水温在30~40℃,足浴40min,同时保证中药浸液达到三阴交穴位处;每日早8时,晚6时各浸泡一次;28d 1个疗程。浸泡结束后30min采用我疗区柱式血压计测量血压,同时于日间另检测3次血压,治疗过程中不服用任何其他降压药。对上述诸药过敏者禁用。
参照 2002 年《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的降压疗效标准执行:显效:①舒张压下降 10mmHg 以上,并达到正常范围;②舒张压虽未降至正常,但已下降 20mmHg 或以上。须具备其中 1 项。有效:①舒张压下降不及 10mmHg,但已达到正常范围;②舒张压较治疗前下降10~19mmHg,但未达到正常范围;③收缩压较治疗前下降30mmHg 以上。须具备其中 1项。无效:未达到以上标准者。
68例患者中显效15例,占22.1%,有效46例,占67.6%,无效7例,占10.3%,总有效率89.7%。患者用药1天血压有所降低,用药3~7d血压基本趋于稳定,且能有效的维持 24h 的降压作用,至疗程结束时患者血压稳定。同时冠心病 36 例中20例未见发作,22例高脂血症患者中11例血脂较前明显降低。
我国老年人高血压的患病率高达40%~45%,其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死亡率均高于成年人高血压者[2],老年性高血压患者目前多应用利尿剂、β-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CCB)、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等药物治疗。上述药物虽有明确的降压作用,但长期服用均有一定的副作用且易产生对药物的耐受[3]。
老年高血压可归属于中医学的“眩晕”、“头痛”等范畴,其病变在肝,根源在肾,实质为本虚标实。《临证指南医案肝风》言:“肝为风木之脏,有相火内寄,体阴用阳,其性刚,主动主升,全赖肾水以涵之,血液以濡之,肺金清肃下降之气以平之,中宫敦阜之气以培之,则刚动之质,得柔和之体,遂其条达畅茂之性,何病之有”,可见肝之阴阳平衡与其它脏腑又有密切关系,其中肝肾关系最为密切,肾阴不足不能涵木,引致肝阳上亢,阴虚阳亢为老年高血压病的根本病机。因此,笔者应用由中药杜仲、天冬、夏枯草、茺蔚子、白芍、豨莶草、牛膝等制好的医用药袋足浴治疗老年高血压病。
杜仲补肝肾,强筋骨,《药品化义》:“杜仲,沉下入肾,盖肾欲坚,以苦坚之,用此坚肾气,强壮筋骨。”《五脏苦欲补泻》云:“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杜仲辛甘具足,正能解肝肾之所苦,而补其不足者也”。天冬,具有滋阴润燥,清火,生津的功效,常用于肾阴不足,阴虚火旺之症。《本草汇言》言:“天门冬,润燥滋阴,降火清肺之药也,统理肺、肾火燥为病”。夏枯草,具有清泻肝火之功,现代常用于肝热、肝阳上亢之高血压。《本草通玄》记载:“夏枯草,补养厥阴血脉,又能疏通结气;《逢原》将夏枯草性味改为苦辛温,自有至理,苦能泄降,辛能疏化,温能流通,善于宣泄肝胆木火之郁窒,而顺利气血之运行”。茺蔚子具有活血调经,清肝之效。《本草经疏》:“茺蔚子,补而能行…….肝脏有火则血逆,肝凉则降而顺矣…….”。豨莶草具有清热,通经活络的作用,常用于高血压病的治疗,收效满意。牛膝,活血通经,补肝肾,强筋骨,引火(血)下行,《本草经疏》:牛膝,走而能补,性善下行,故入肝肾。本品性善下行,苦泄下行能引火(血)下行,以降上炎之火,用于火热上炎,阴虚火旺之证。本方以以杜仲补肝肾之虚,以天冬补所亏之肾阴,二者共同达到治本之效,配合茺蔚子、夏枯草清肝,白芍柔肝以治标,同时配合豨莶草,清热的同时,通经活络,补而不滞,并以牛膝引诸药下行,直达病所。
三阴交,三阴,足三阴经也,为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此三条经脉对调节血压有重要作用,三阴交穴是足三阴经交会穴,可调三阴经之营气,以行气血;是三经之枢纽,既能健脾胃,助运化,又能养血柔肝,滋阴益肾,所以调节此穴即能达到调节三经作用。且早8时,晚6时分别为肝肾经经气旺盛之时,此时上述诸药作用于此经穴上可更好的发挥其滋养肾阴,以潜肝阳之效,达到更好的降压疗效。因此,充分利用中医中药辨证论治、整体调节的特点及中医外治法的优势,治疗老年高血压,降血压的同时,在保护靶器官方面也具有独特的疗效,对延长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生命,改善生活质量意义重大。
[1]车燚,李超英,孙丽红.新剂型新技术在中药透皮给药系统中的应用[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7,14(5):92-94.
[2]张新文,尹锦东.替米沙坦治疗老年性高血压病 103 例疗效观察[J].药物与临床,2009,47(5):88-89.
[3]张相宜,郭森良,吕圭源.抗高血压中药的降压作用机制研究进展[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5,29(1):8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