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丹丹 谢学建
(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药品科,江苏 南京 210002)
近年来,随着中药提取物注射剂制剂技术的发展,开发出越来越多的品种。中药注射剂在临床上的应用种类越来越多,范围越来越广,同时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也逐年增多,随着鱼腥草事件[1]和双黄连注射剂不良反应[2]的发生,中药注射剂的应用及其不良反应也备受关注。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临床表现为多样性,主要表现为:
蔡庆群等[3]对9种常用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865例进行统计,结果以过敏反应最多,小儿、老年人以及具有药物过敏史的患者更易发生过敏反应。
以中度及高热为主,伴有或不伴有寒战。
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
以心律失常多见,亦有心绞痛、心肌损伤等。宋一平等[4]报道疏血通引起16例不良反应患者的发病是高血压、脑栓塞、还有心肌供血不足、病毒性心肌炎、冠心病、中风后遗症、慢性骨髓炎合并伸肌腱粘连。
头痛、头晕、眩晕、烦躁等。
急性肾功能衰竭、肺水肿、呼吸困难、过敏性休克等。
①辩证论治,合理给药:据有关部门统计,中药注射剂西医医师处方使用的占95%[5]。临床上出现患者无病症表现,中药注射剂被大量使用。甚至,在某些情况下,寒症误用寒药,热证误用热药,产生不良反应导致病情加重。中药治疗疾病讲究整体观念,临床医师应加强中医理论的学习,对中药注射剂的使用做到根据病情变化,因人制宜,全面考虑,辩证医治。②严格遵守说明书规定的用法、用量:临床上超剂量使用中药注射剂也是引发不良反应的原因之一。张惠霞等[6]报道,在3414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中,超剂量用药者为730例,占21.38%。虽然目前中药注射剂的使用说明书内容还不规范、不完整,但说明书上的用法、用量是进行实验、试验、临床使用而得出的结果,它是正确使用药品的法定依据。因此,只有遵守说明书的用法,选择正确的给药途径和给药剂量,才能避免和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的用药安全。③注意配伍禁忌:合理选择溶媒,严格按照说明书中规定的溶媒种类和稀释比例用药。中药注射剂成分复杂,作用靶器官不一,因此,应单独使用。谨慎联合用药,如特殊情况下需要联合用药,应考虑药物间的相互作用及联合用药的效果。如参麦、瓜蒌皮、华蟾素、大株红景天等中药注射剂的pH为4~6.5,偏酸性,与0.9%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后可能会因盐析作用而产生大量不溶性微粒,故一般应用5%或10%的葡萄糖注射液稀释后静滴 (即使考虑患者有糖尿病史,也可以通过皮下注射适量胰岛素抵抗)。复方苦参、灯盏花素等注射液偏碱性,则应用0.9%氯化钠注射稀释后缓慢滴注,避免与pH值过低的液体配伍使用,以免有效成分析出,形成沉淀。④严格遵守用药适应证,谨慎对待过敏体质者、老年患者用药过程中不随便超出适应证范围用药,严格按照说明规定的适应证范围开医嘱。对于过敏体质者,应详细询问过敏史;对于高敏体质者,用药前应做皮肤过敏试验[7],如心脉隆注射剂使用前需做皮试。对于老年患者,应考虑年龄、身体耐受及其他相关疾病等因素,使用中药注射剂时要加强用药观察、用药监测,及时发现问题,避免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8]。
①配置溶液前,认真阅读说明书,了解中药注射剂的特性,查看溶媒使用是否正确,避免盲目配伍。②一般情况下,中药注射剂应单独配置,单独使用。中药注射剂成分相对较多,保存不当可能影响药品质量,所以配置药液时必须对光检查,发现药液出现浑浊、沉淀、变色等现象时,应停止配置。③需要联合用药,两种药物混合配置时,一次只加一种药物到输液瓶,待混合均匀后液体外观无异常变化,再加另外一种药物。④配置药液时,严格实行查对制度,无菌操作原则,避免和防止药液污染,从而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①临床静脉滴注中药注射剂时,初始速度应缓慢,观察15~20min,并注意巡视。②静脉滴注中药注射剂时,要注意该药与静脉补液及其他注入药物之间有无配伍禁忌。③输液过程中,对存在配伍禁忌的两组药,应间隔给药,同时使用生理盐水冲管过渡,必要时更换输液器。④输液过程中出现皮疹、寒战、发热等不良反应时,应立刻停药并对症处理。⑤输液过程中,要注意滴数,如参附、生脉注射剂,儿童及年老体弱者以20~40滴/分为宜,成年人以40~60滴/分为宜,以防止不良反应的发生。
随着医疗水平的发展,大多数的医院开展了静脉药物配置中心,集中配置静脉药物,促进静脉用药安全。药师应严格审核医师医嘱,核对规格、剂量、浓度、是否合理配伍及用药途径,同时指导护士合理、规范配置药液,加强临床中药注射剂使用的监督,从而减少和控制不良反应的发生。
在当前中药注射剂质控标准不完善、制备工艺不先进、提取工艺受限的情况下,要想减少或避免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发生,只有从规范使用、合理配伍、正确配置、安全输注这些环节来改进,以确保中药注射剂在临床安全、合理的使用。
[1]国家食品与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暂停使用和审批鱼腥草注射剂等7个注射剂的通告.国食药监安[2006]218号[R].2006.
[2]李兆君.73 例双黄连注射剂不良反应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08,5(1) : 63-64.
[3]蔡庆群,席萍,丁群彬.临床常用九种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分析[J].广东药学,2003,13(2):47-49.
[4]宋一平,方一清,柴华.疏血通注射液不良反应分析及预防[J].中国药师,2009,12(9):1305.
[5]曾聪彦,梅全喜.对中药注射剂安全性问题的探讨[ J].中国执业药师,2009,6(10):19.
[6]张惠霞,陈建玉,宋成.3414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分析[J].药物警戒,2006,7(4):232-235.
[7]孙燕燕.中药注射剂致过敏性休克综合报道[ J].河北医药,2005,3(27):231-233.
[8]李尔军.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认识及防治对策[ J].临床医学工程,2008,15(1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