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检验检疫科技工作理论与实际问题初探

2011-02-11 05:01朱水芳
质量安全与检验检测 2011年3期
关键词:检疫检验科技

朱水芳

(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 北京 100029)

1 历史发展新阶段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站在“十二五”开启的历史新起点,全面分析国际国内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情况和新挑战,系统领会和掌握党和国家重大战略步驟,找准质检部门阶段特征,明确发展战略定位,把握机遇,应对挑战,意义重大。

党中央针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情况和新挑战,做出了一系列重大战略决策,如:分三步走本世纪中叶实现我国现代化,在 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政府职能转变,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现代农业,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等。特别是十七届五中全会做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该规划深刻认识并准确把握了当今世界经济结构进入调整期、世界经济治理机制进入变革期、创新和产业转型处于孕育期、新兴市场国家力量步入上升期等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明确提出我国要继续抓住和用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努力培育发展新优势,增强国际治理参与能力,抢占未来发展战略制高点,努力发展壮大自己;提出了以科学发展观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深化改革开放,保障和改善民主,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等一系列新的政策举措。

以上党和国家的一系列战略决策,为质检工作现阶段工作定位提供了宏观经济与政策环境。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在不断深化改革,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满足人民群众不断提出的物质文化新要求,质检工作也面临着空前的发展新机遇,重点有如下 3个方面:

(1)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十二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线,核心任务是要从以前只注重数量增长转到要注重结构、质量和效益上来。作为主管“产品、服务和管理”质量安全的国家主管部门,质检总局的职能已成为党、国家核心业务。

(2)政府职能转变的核心任务是政府要减少微观经济管理,加强宏观经济调控,加强市场监管功能以及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功能;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质量安全”成为人民群众日常生活关注重点,也是政府服务社会的重点工作领域。作为国家市场监管和服务社会主要部门之一,质检总局职能成为国家政府机构职能转变过程中,需要重点加强的领域。

(3)“改革开放”一直是我党坚持的三大政策之一 (一个中心和两个基本点),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提供强大动力;对外开放为我国引进了“资金∕源、技术、管理经验和国外市场”,外贸一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动力“三驾马车”之一;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全球治理的不断深入,我国参与国际治理层次和深度在不断增加。质检总局作为国际贸易市场准入、国际技术法规制修订主要主管部门,在国家对外开放中的作用日益加强。

职能是组织机构的灵魂,仅凭以上 3点质检工作国家重要职能,就足以说明质检工作已成为国家经济社会生活中核心组成部分,越来越重要,责任重大,质检工作充满了工作机遇。

在看到机遇的同时,也要看到我们的前景充满着挑战,主要有如下几方面问题:

(1)经济社会发展不均衡和社会处于深度变革期,给质检工作带来重大挑战。主要表现在社会诚信在部分人群缺失、道德失范、假冒伪劣产品仍有市场甚至高科技造假等,导致突发质量安全隐患不断涌现。

(2)质量安全事件社会高度关注。一个质量安全事故可以毁掉一家企业甚至一个产业,并影响社会稳定和引发政治事件,这要求我们有高度的责任感、灵敏性和应对舆论、社会和政治等各方面的能力。

(3)我国经济对外依存度大,国外经济危机、不合理技术贸易措施等都可能引发我国重大经济社会事件,需要我国在更高层次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具有全面应对措施体系。

(4)质检工作体系还存在不适应形势的地方,尚不能完全满足质检执法把关的需要,如质检工作缺乏理论指导和宏观战略研究,质检工作规律把握不够深入,质量工作科学统计和评价指标体系尚未建立,质检工作体系不健全,技术手段欠缺,基层自由裁量权大等。

如何“忠于职守、勇于负责、严格把关、造福人民”,是党和人民交给质检工作者一项光荣而艰巨的长期任务。

2 构建中国特色质检工作体系面临科技支撑引领问题

回首质检事业十年发展之路,一方面质检工作取得了许多骄人的成绩,如改革开放 30年来,我国对外贸易高速增长,平均年递增 20%以上,产品出口到世界各地,这对一个技术、标准、商业信誉等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的发展中国家来说,质检部门作用不言而喻。另一方面,新的历史时期,党、国家和人民提出了新的要求,质检工作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如前所述,目前的质检工作体系还存在着一些不适应的地方,存在不少薄弱环节。

作为一个以技术执法为主体的国家职能部门,如何落实“科技兴检、人才强检”,真正利用科学和技术支撑和引领质检工作发展方式的转变,构建中国特色质检工作体系,已成为总局领导和全体质检系统员工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

目前检验检科技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1)检验检疫科技应对全球化提出的科技需求不力

发达国家是推动全球化的主要力量,他们拥有技术、管理及政策环境等核心竞争力优势,在这些方面无需做出重大调整。但是他们与发展中国家同样面临着日益凸显的生物、环境、卫生、经济等跨境公共安全问题,并早已做出相应的重大战略、政策、机构、人员等变更。

如欧洲各国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需要,建立欧洲统一大市场,需要协调各国技术法规、标准和认证体系,为此欧盟发布了《关于技术协调和标准化的新办法》规定:欧委会按照欧盟的法律程序发布对各成员国具法规约束力的指令,凡是涉及到产品安全、生物及环境安全、人体健康、消费者权益时都制订指令。值得一提的是欧盟最近设立了 7个研究所组成联合研究中心 (JRC),2000人每年数十亿欧元预算,专门为国际及欧盟指令、标准的制修订、实施、认证认可等提供科学技术支持。

美国成立了 17万余人组成的国土安全部,统一协调全球化影响下的国家公共安全事务;建立了由 13个部委参加的国家外来生物防控委员会;对美国动植物检疫局进行了大改组;增设了解决国际贸易质量安全争端,外来有害生物风险分析、检测、监测和应急预警的管理部门;加强了应对全球化公共安全事务研究机构,如最近成立了国家食品安全研究所、植物健康研究中心,研究人员近 1000人。

德国则成立了应对国际贸易、研究产品质量安全的风险分析研究所,有 800多人。

我国在这方面与发达国家和自身的实际需求差距巨大。我国也成立了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研究所从 2个增加到 10个,但总的编制未变,这样原来研究方向人员的编制反被压缩,如动植物检疫研究所正式编制不到 30人,无法满足外来有害生物防控、促进农产品食品出口重要科研、进出境产品质量安全等需求,更难实现国境生物安全科技重大创新。

(2)没有形成理论与学科体系

检验检疫涉及各种质量安全事件,涉及到灾害生物、有毒有害物质、产品质量等的风险评估、检验、监测、预警、应急处理、安全允许量等一系列重大科技问题,既有重大技术问题,更需要从理论上取得突破。如果要有效地进行外来生物风险评估,就必须了解外来生物的传入规律、灾害机理、损失动态变化规律等;要认定每一有毒化学物质的安全允许量是否科学,就必须了解其毒理学规律;要找出各种看似“偶然”和“突发”安全事件的内在原因、联系、必然规律,就必须重点研究建立质量安全科学指标体系、模型和理论等;我们更需要各种特有的侦检 /探测技术、方法、设备、装置,质量安全事故侦检网络、风险预警和应急处理国家平台等。目前国内相关部门,甚至质检本系统内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质检总局是一个检测机构,只需要发展检验技术,将质量安全监管这一复杂系统工程“简单化”处理,这样认识上和行动上的“不到位”,在客观上严重干扰了检验检疫事业科技发展。

(3)国家投入不够

美国在外来生物防控、生物反恐、农产品出口等方面,国家都有专项资金投入,每年每个项目预算都在10亿美元以上,而我国在这些方面基本上都没有专项经费安排,“事权”和“财权”严重倒置。因此,我国急需实施“国家质量发展纲要”、“国境生物安全防御工程”、“出口产品质量安全保障工程”、“技术贸易措施应对工程”等国家专项计划,使得国家事由国家出钱办,而不是成为个别人的自愿行动。

(4)学科团队建设不足,高端人才缺失

珠峰之所以能成为世界第一高峰是因为屹立在青藏高原上,而在平原或孤岛上不可能出现世界第一高峰。因此,只有具备一定规模、高水平科技团队,才能出现国际领军人物,占领世界科技高地。目前,检验检疫科技人才,无论在规模、质量都与国家实际需求存在一定的差距。

3 建议

(1)组织解决检验检疫重大科技问题,充分发挥科技支撑和引领作用。全面统一规划重点任务,全国科技资源分工协调使用。紧扣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和国家质检总局新的职责定位,明确重点学科发展方向、重点科技领域,制订相应保障政策措施,紧抓“质量安全领域重大理论、技术问题和全局性前瞻性重大科技需求”,如:质量、安全、功效的检测、监测和验证相关科技研究,外来灾害生物灾害机理、入侵规律和检测、监测和防控科技研究,质量安全风险评估与预警科技研究,出口产品技术贸易措施应对科技研究与国际技术标准制和法规的修订等领域,应该成为检验检疫科技支撑的重点,并尽快获得国家有关部委支持立项。对于这些方面一抓到底,毫不动揺,才能真正产出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科技成果。

(2)要把“中国检验检疫科学、中国检验检疫学会、检验检疫研究生专业人才培养”当成 3件头等大事来抓,尽快获得教育部、科技部、民政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等部委的支持,在各自主管的领域内为检验检疫科技设立专有“门户”,为质检科技事业长远发展打下基础。

(3)人才是第一资源。关键岗位有“合适”人才,可以成就一番事业,反之可以毁掉一个事业的长期发展机遇。因此,应该探索检验检疫科技人才成长规律,创造有利于创新科技人才成长的环境。具体来说,一是可根据重点学科和重大科技发展需要,规划、引进、培养和大胆使用领军科技人才,构建学科团队,配备或研制相应一流科研设施,主攻重大科技问题,特别注意发现高素质科技人才、年轻高端人才培养使用。对此主要需要获得中央编办公室的支持,适当扩大中国检科院的编制,保障有一支约 600-800人的稳定科技核心队伍,建立一支能代表中国国力、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国家科技精英团队。二是要将真正有志于检验检疫科技发展、“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实干家”放到重要科技岗位上,并且要建立有效的高端人才“评价机制”,使得培养、发现、使用高端人才有据可依,按规律办事。三是各口岸局根据实际需要,建立检验检疫学科下的各种特色研究室,解决各口岸局面临的实际问题,并组织实施国家项目中需要各省市交办的工作。

(4)构建功能齐全、布局合理的检验检疫科学平台。争取“外来动植物检疫防控”、“外来有毒有害物质防控”国家重点实验室,构建卫生、动物、植物、食品高安全等级研究实验室,在全国统一规划、分工协作的检验检疫风险评估、检测、监测、处理、功能评价等实验室网络,建立检验检疫国家标本馆、菌 (毒)种库等。

(5)国家专项投入。设立国家外来灾害生物防控专项资金,用于外来灾害生物风险侦检、检测、监测、检疫处理、灾害防控、损失补偿等。设立出口农产品食品检疫准入技术支撑专项,解决出口产品风险评估、检疫检测、监测、处理、非疫区建立等方面的科技问题,解决农产品和食品出口瓶颈和因检疫安全而造成的重大风险。

(6)加大国际科技合作,包括在科学研究、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标准法规制修订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合作;加大中国在质量安全科技国际学术地位和相关国际技术标准法规制修订“话语权”;实际参与或主导国际检验检疫科技的发展。

猜你喜欢
检疫检验科技
英国检疫隔离立法源流及启示
《检验检疫学刊》简介
检验检疫学刊
对起重机“制动下滑量”相关检验要求的探讨
电梯检验中限速器检验的常见问题及解决对策探究
《检验检疫学刊》简介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关于锅炉检验的探讨
小议离子的检验与共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