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证的治疗与针刺顺序

2011-02-11 15:55:07蔡英姿王爱玲
中国民间疗法 2011年8期
关键词:右小腿阳陵泉腧穴

蔡英姿 王爱玲

(山东省荣成市人民医院,264300)

针灸治疗痛证的疗效是众所周知的。临床上多以“通则不痛,痛则不通”的理论为指导,针刺时选取疼痛局部腧穴,并配合循经远取,以达“疏经通络”之目的。但针刺顺序多无一定规律,或仅依据传统的“从上向下”的针刺顺序。笔者近年来按一定的顺序针刺,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一般资料

治疗组81例,其中男性50例,女性31例;年龄最小者12岁,最大者68岁;病程短者 1天,最长 4个月;上肢肩背疼痛者36例,腰骶下肢疼痛者45例。对照组60例,其性别、年龄、病程、病位与治疗组对比,经统计学处理无差异。

治疗方法

两组均按局部选穴配合辨证循经远取,行平补平泻手法,每日针刺1次,10次为1个疗程。治疗组针刺顺序与疼痛发展传变的顺序相反,即疼痛从上向下扩展,则先针下部腧穴,后针上部腧穴;疼痛由下向上扩展,则先针上部腧穴,后针下部腧穴。对照组不按顺序针刺。

治疗结果

疗效标准:痊愈:疼痛基本消失,肢体功能活动正常,6个月内未复发。显效:疼痛显著减轻,仍有酸痛不适,肢体功能活动基本正常。无效:疼痛有所减轻,或疼痛反复发作。

治疗结果:治疗组81例,痊愈56例,显效20例,无效5例;对照组60例,痊愈30例,显效15例,无效15例。

第1疗程治疗组痊愈40例,显效15例,无效3例;对照组痊愈18例,显效5例,无效10例。第2疗程治疗组痊愈16例,显效5例,无效2例;对照组痊愈12例,显效10例,无效 5例。

典型病例

患者,男,26岁,1999年11月初诊。患者于1999年10月21日因受寒致腰部冷痛,2天后疼痛沿右下肢后侧传至右小腿外侧,活动后痛甚。

查体:腰椎活动范围可,腱反射对称,右直腿抬高试验30°,右臀部环跳穴处压痛,并放射至右小腿外侧,舌质淡白,苔薄润,脉紧。证属寒痹,病在足少阳胆经。治宜疏风散寒,通经活络。针刺首取环跳穴,继取阳陵泉穴,治疗1次疼痛即感减轻,治疗5次疼痛明显减轻而近痊愈。依此治疗1个疗程后,未继续治疗,半月后复发如初。故改顺序针刺,先针丘墟穴,次针阳陵泉穴,再针环跳穴,治疗1个疗程后病愈,1年未复发。

体会

痛证的病因多种多样,但归根结底皆因经络气血不通所致。依传统针法循经取穴或以痛为腧,且“自上而下”针刺,或不按顺序针刺腧穴,其收效慢且易复发。根据《灵枢◦周痹》:“痛从上下者,先刺其下以遏之,后刺其上以脱之;痛从下上者,先刺其上以遏之,后刺其下以脱之”之理,故选用该法按一定顺序针刺治疗,提高了临床疗效,较对照组有显著差异,同时缩短了疗程,降低了复发率。

猜你喜欢
右小腿阳陵泉腧穴
阳陵泉穴功效主治及生物学机制研究进展*
针刀松解颈周腧穴治疗颈源性高血压的临床观察
《针灸大成》阳陵泉穴临床应用
河南中医(2021年6期)2021-04-17 20:28:04
追风逐日
浅析“肝胆阳陵泉”的理论依据及临床应用
温针灸阳陵泉联合等速肌力训练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的疗效与对视觉模拟评分法和Lysholm膝关节评分的影响
世界中医药(2018年9期)2018-09-10 23:18:55
中医针灸腧穴与泰医按摩穴的比较初探
天津中医药(2016年6期)2016-08-11 08:57:11
现代针灸教材关于肩周炎的“同功穴”分析
吉林中医药(2015年9期)2015-07-10 03:30:12
李顺保教授奇经八脉腧穴考证研究
西部中医药(2014年6期)2014-03-11 16:07:38
高频超声诊断软组织异物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