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转珍* 乔振华 刘兆玉 方雅琴 杨林花 马艳萍 贡 荣 王亚林
(1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血液科,山西 太原 030001;2 山西省第二人民医院血液科,山西 太原 030001)
患者男性,60岁,主因“间断发热、全身淋巴结肿大2个月,皮肤瘙痒、黄疸1个月余”于2009年3月15日入住我院。
患者在2009年1月中旬受凉后出现寒战、发热,测体温39℃,伴乏力、腹胀,抗感染治疗疗效差。1月24日,发现全身淋巴结进行性肿大,尤以左腋下淋巴结肿大明显,伴疼痛。1月29日出现不全肠梗阻,予禁食、补液持续胃肠减压等保守治疗,梗阻症状减轻。2月3日全身皮肤暗红色皮疹,瘙痒难忍伴脱屑,肝脏损害明显,AST、AST均>1000u/L,胆红素>400μmol/L,期间患者持续高热,进行性衰竭,低白蛋白血症,出现腹水,自觉双下肢麻木间断针刺样痛。骨髓活检示:散在分布的郎格罕细胞,该类细胞体积较大,核膜薄,染色质细致,部分可见折叠、凹陷及分叶状,核仁不清,提示LCH;双下肢肌电图示:多发周围神经损害。3月3日左腋下淋巴结活检结果示:Ki67细胞较多阳性,S-100神经蛋白+,CD10+,CD1a+,确诊为郎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血β2-MG 4106ng/mL,尿β2-MG 3933 ng/mL,CRP 85.6mg/L。
COEP(CTX+VCR+VP16+PRED)方案(CTX 800mg d1;VCR 1.5mg d1;VP16 100mg d1~5; PRED 80 mg d1-5)化疗一疗程,体温降至正常,一般情况明显好转,生化检测指标明显好转,瘙痒减轻,肝功能检测指标数值下降一半,未能达到正常,仍感双下肢麻木间断针刺样痛,双上肢也出现麻木疼痛、手抖,有时无诱因感心烦、胸憋、气促,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动过缓,24h动态监测示:心率波动于32~78次/分。第二次COEP方案(原方案)化疗后一周,再次出现高热,顽固性瘙痒,血培养示玫瑰色库克菌败血症,加用利奈唑胺抗感染治疗体温下降至正常,同时试用抗过敏药物,并黑豆馏油外抹,瘙痒无缓解,心率、肝功能指标无明显好转,淋巴结无明显缩小。之后调整化疗方案,于4月23日改用BCEP-T(BLEM 15mg d1;VP16 100 mg d1;长春花碱 10mg d1;PRED 40mg d1~5,7~10;沙利度胺200 mg QN)方案化疗5d,皮疹未再增多,然而顽固性瘙痒患者仍无法耐受。遂再次调整治疗策略,4月30号始BECP-TF(BLEM 8mg d18;VP16 50mg d18;+长春花碱 10mg d8 +沙利度胺+PRED-FLUD)方案化疗,化疗过程中,皮疹减少,瘙痒减轻,已可耐受,淋巴结明显回落。之后出院继续原方案化疗,每周一次,共用三周,三周结束时,皮疹完全消退,瘙痒完全消失,生化检查已完全正常,心电图复查正常,骨髓活检已不能找到郎格罕细胞,各项检测指标均恢复正常。患者已恢复正常生活。后BECP-F原方案再次巩固治疗3个疗程,随访16个月,患者病情稳定。
郎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angenhans cell histiocytosis,LCH)原称组织细胞增生症,是一组原因未明的组织细胞增殖性疾患。传统分为3种临床类型 即莱特勒西韦综合征、(Litterer-Siwe病,简称L-S病)、汉-薛-柯综合征(Hand-Schuller-Christian病,简称H-S-C病)及骨嗜酸肉芽肿(eosinphilic granuloma of bone,EGB) 病因未明,近年来研究发现多与体内免疫调节紊乱有关。男性多于女性,儿童多见,有一定的家族遗传性 有学者认为本病具有肿瘤的性质[1]。
国内对于该病的报导多为儿童[2,3],成人朗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报道较少。
该病有多脏器、多系统累及的特点。临床表现多种多样。病变可以局限,也可以广泛,病情轻重不一,轻者临床症状较轻,不需要特殊治疗,病变重者为广泛的脏器浸润伴发热和体重减轻,严重者进行性衰竭死亡。患者可有皮肤、骨损害、有尿崩症、心、肝、肺、骨髓等脏器单一或联合损害。本例患者累及多系统 多脏器,属广泛性LCH。
该患者皮疹典型,主要分布于躯干和头皮发际、耳后、开始为斑丘疹 很快发生渗出,瘙痒难忍。瘙抓后出血、而后结痂、脱屑,最后留有色素白斑,白斑长时不易消散 各期皮疹同时存在。经过治疗,皮疹完全消退。
入院时全身X片示广泛骨质疏松,全身多发浅表淋巴结肿大,蚕豆至核桃大小,尤其右腋下淋巴结肿大,伴疼痛明显,行淋巴结活检并组织化学染色确诊LC。发病时骨髓活检提示已有骨髓侵犯。病初即表现肝脏侵犯。明显胆汁淤积、肝细胞受损,肝功能异常、黄疸、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等,如不能及时控制病情进展,最终可能发展为硬化性胆管炎、肝纤维化和肝功能衰竭。该患者病程中有肠梗阻肠道受累,考虑是郎格罕组织细胞肠道浸润所致,国外也有LCH腹部CT示肠管壁增厚,有水肿、炎症、出血表现的类似报道[4]。
此外,该患者病史短,中枢神经系统受累症状不明显,但周围神经受累症状明显,有双上肢、双下肢针刺样疼痛、麻木,并呈手套袜套样分布。
最终该患者通过皮肤活检、骨髓活检、淋巴结活检,并组化染色,明确诊断为LCH。
对于LCH的治疗,由于发病时病情轻重不一,故治疗方法不一。一般而言,对于病变局限,肝、脾、骨髓及肺均未受侵犯的,病变局限的患者,不需要全身治疗;全身多系统受累,病变严重者,需要积极治疗,否则致死率、致残率极高。治疗主要在有效营养支持、加强护理基础上,联合化疗、放疗。然而,对于LCH的化疗,目前没有统一的化疗方案。LCH发病率低,临床表现多种多样,轻重不一,故没有形成规范化的治疗措施。
为此,我们大量参阅国内外文献[5],最终选用了淋巴瘤的化疗方案,并在此基础上根据情况有所改良。
这例患者,经过第一疗程采用COEP方案化疗,体温降至正常,临床症状及生化检测指标好转,瘙痒减轻,治疗有效;然而第二次COEP方案化效果不理想,患者顽固性瘙痒,并发玫瑰色库克菌败血症。调整化疗方案,改用BCEP-T方案化疗,皮疹稳定,然而顽固性瘙痒使患者无法耐受。之后我们借鉴了国际上何杰金氏淋巴瘤的治疗方案,并加以改良,联合福达拉滨及沙利度胺,以BECP-TF(BLEM+VP16+长春花碱+PRED+沙力度胺-FLUD)方案化疗,效果显著,皮疹消退、血生化指标完全正常。之后原方案化疗,患者达到病情稳定。 我们的方案之所以有效,考虑与加用新的化疗药物,如沙利度胺、福达拉滨有关。另外,可能与化疗间隔时缩短,加大化疗强度有关。如能从发病机制方面做一深入研究,必将对该病的认识更加深入,治疗更加有效。
[1] Wiliman CL,BusaueL.Griffith BB,et al.Langerhansp cell histi ocytosis(histiocytosis X)2a clonal proliferative disease[J].N Eng l J Med,1994,331(3):154.
[2] 丁甫月,李晖,郑华兰.朗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28例临床分析[J].中国小儿血液,2001,6(1):21-22.
[3] 郑敏翠,李婉丽,赵树本.朗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33例临床分析[J].中国小儿血液,2003,8(2);73-74.
[4] Almeida M,Jose J,Oneto J.Bowel wall thickening in children: CT findings[J].Radiographics,2008,28(3):727-746.
[5] Von Stebut E,Schadmand-Fischer S.Successful treatment of adult multisystemic Langerhans cell histiocytosis with psoralen-UVA,prednisolone,mercaptopurine,and vinblastine[J].Arch Dermatol,2008,144(5):649-6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