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丽 白学章 庞 娟
(开封市肿瘤医院内科,河南 开封 475003)
结直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肿瘤之一,不能手术或有转移的结直肠癌预后较差,主要治疗手段仍是化疗。因为老年人的代谢慢,肝肾功能稍差,免疫功能较弱,骨髓造血功能低下,大多不能耐受联合化疗的毒性,故寻找疗效好,不良反应小,使用方便的单药化疗很有必要。开封市肿瘤医院自2009年3月至2010年12月应用S-1单药治疗老年性结直肠癌,现报道如下。
全组18例,女10例,男8例,年龄65~85岁,平均年龄75岁,Karnofsky评分60~80分,18例患者均经检查明确诊断IV期结直肠癌,其中低分化腺癌6例,中分化腺癌8例,高分化腺癌4例;肝转移7例,肺转移5例,盆腔转移4例,肝肺转移2例,无严重的心、肝、肾功能及血液学检查异常。
入组患者采用S-1 50mg/m2,分2次早晚饭后半小时口服,连续2周停1周,3周重复。化疗期间每周查血常规肝肾功能。至少化疗两周期以上。每例化疗2周期后复查CEA、 胸、腹部CT。若部分缓解或稳定者可继续化疗共6周期,可根据患者情况和不良反应调整给药剂量。化疗同时联合支持治疗。
按WHO实体瘤客观疗效标准评价疗效,分为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稳定(SD)、进展(PD),有效率(RR)为CR+PR。不良反应按WHO抗癌药急性与亚急性毒性表现与分度标准。
18例患者CR 0例,PR 7例(38.9%),SD 10例(55.6%),有效率38.9%。3例肺转移病灶及结直肠病灶缩小,CEA下降;1例肝肺转移及结直肠病灶缩小,CEA下降;3例肝转移病灶及结直肠病灶缩小,CEA下降,黏液血便改善;4例肝转移及结直肠病灶稳定,CEA稳定,腹痛腹胀改善;4例盆腔转移病灶稳定,CEA稳定,疼痛减轻;2例肺转移病灶及结直肠病灶稳定,咳嗽闷气减轻。治疗后18例患者Karnofsky评分达80分以上,较前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
主要不良反应为消化道反应和骨髓抑制。腹泻I度-II度4例(22.2%),恶心I度7例(38.9%),呕吐I度3例(16.7%),粒细胞减少为44.4%,I度5例,II度3例。无一例因用药不良反应而终止治疗。
我国结直肠癌患者确诊时75%已为晚期,无法行根治切除术,而可行根治术的患者,平均5年生存率50%左右,术后两年内50%-60%亦可出现局部复发或腹腔内播散及远处转移[1]。治疗以全身化疗为主,老年人常存在许多生理和器官功能的改变和衰退,导致其对化疗耐受性降低,老年患者的治疗应强调个体化,不要一味强调生存率而忽视化疗过度带来生活质量的下降。5-FU一直是晚期结直肠癌化疗的首选药。但5-FU易被正常器官和肿瘤组织产生的二氢嘧啶脱氢酶快速降解而失活,S-1是替加氟、吉美嘧啶和奥替拉西钾的复方制剂,替加氟为5-FU的衍生物,口服吸收经肝药酶作用持续转化为5-FU而发挥抗肿瘤作用。吉美嘧啶和奥替拉西钾是生化调节剂,通过发挥对酶的抑制作用使替加氟在血液和肿瘤组织中生成的5-FU的有效浓度保持更长的时间,并减轻5-FU的胃肠道反应,吉美嘧啶通过抑制5-FU代谢酶的活性从而抑制替加氟分解,增加血液中5-FU的浓度。奥替拉西钾对5-FU代谢酶具有选择性抑制作用,其中在胃肠道中的浓度高于肿瘤和血液,因此在胃肠道中抑制5-FU磷酸化,降低胃肠道反应的同时,对5-FU的抗肿瘤作用无明显影响[2]。国外临床研究表明,S-1单药治疗结肠癌的总有效率达35.5%,目前S-1在消化道肿瘤治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已在国外得到证实。
本文结果显示,18例患者治疗无一例达CR,7例达PR,有效率达38.9%。karnofsky评分达80分以上,生活质量明显改善,不良反应轻,主要为中性粒细胞减少,多为I度,胃肠道反应轻,不损害肝、肾功能,口服用药安全,患者易接受。在不良反应方面,与FOLFOX,FOLFIRI等常用方案相比明显较小。
综上所述,S-1单药治疗晚期结直肠癌,口服方便,不良反应较轻且安全,合并支持治疗是高龄,PS差或有明显合并症的晚期结直肠癌者的依从性较好的治疗方案。
[1] 周际昌.实用肿瘤科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550-559.
[2] 孙燕,石元凯.临床肿瘤内科手册[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846-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