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峰珍
(南阳医专一附院心内一科 河南南阳 473000)
低分子肝素是一种低分子量的肝素,由普通肝素解聚而成,皮下注射后能形成有效的血浆肝素浓度发挥其降低高凝状态的抗血栓形成的作用,治疗效果显著。近年来,低分子肝素作为急性心肌梗死规范治疗的一部分,在临床上已广泛应用。治疗过程中的护理问题,也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包括正确的注射方法、不良反应等。我科应用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期间配合积极的健康教育和人性化护理,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随机选择2008年2月至2008年8月住院患者80例,男47例,女33例;年龄40~72岁。用药前全面评估:对于有血小板减少症和血小板缺陷,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急性胃十二指肠溃疡,脑出血,严重凝血系统疾病,视网膜血管病及行手术的患者禁忌使用。
80例患者在给予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脐周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每12小时皮下注射给药1次,7~10d为1个疗程。注射方法:以脐上下5cm,左右10cm范围内(除外脐周1cm)注射,上下左右交替。2次注射点间距2cm以上。注射时避开皮肤破损处,手术瘢痕,有斑或痣的部位。采取垂直皱褶法注射,即注射时左手拇指食指捏起腹壁皮肤形成隆起的皱褶,在皮褶最高点针头垂直刺入,抽吸无回血,缓慢推注药物。注射时应深入脂肪层,固定好针头并在注射全过程保持皮肤皱褶状态,垂直皱褶法始终保持药液均匀注入皮下脂肪组织,减少局部组织的损伤[1]。拔针后按压3~5min,压力度为皮肤下陷1~1.5cm,避免揉搓和压迫力度过大,凝血功能障碍和大剂量使用抗凝剂者可适当延长按压时间。但有研究强调对冠脉介入术(PCI)中大量使用受体拮抗剂的患者,在术后24h使用LMWH皮下注射应延长按压时间10min最佳[2]。
1.3.1 注射前护理 询问患者近期有无手术外伤史、消化道溃疡等,发现问题及时与医生联系。低分子肝素费用高,腹部皮下注射部位特殊,患者易产生疑虑和紧张情绪。根据患者的心理状况,及时给予耐心细致的解释工作,讲解低分子肝素的抗凝效果及腹部皮下注射的必要性。腹部皮下血管、淋巴管丰富,易于吸收[3],使药物发挥更好的作用。腹壁脐周皮下脂肪层较厚,组织疏松,对药物吸收渗透作用好,同时不易误入肌层引起出血[4]。大部分患者乐于接受此项治疗,取得满意效果。
1.3.2 注射时护理 操作时密切观察患者的感受,尽可能少暴露患者,同时观察上次注射部位的情况。(1)一定要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进行注射。(2)操作轻稳,避免用力过猛,损伤毛细血管,保证垂直进针,垂直拔针,减少组织损伤。(3)注射完毕,沿进针角度拔针,松开捏紧的皮肤,用干棉签按压针眼3~5min最佳,必要时10min[5]。(4)按时用药,严格执行12h注射1次,以保证药效的持续稳定,因为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LMWH)后2~5h达到药效高峰,8~12h抗Xa因子活性下降[6]。
1.3.3 注射后护理 用药后应加强对患者的观察,护士在用药期间及每次注射前后均应详细检查患者的局部出血情况及全身各系统有无出血倾向及其他不良反应。常见的有牙龈出血及大小便出血;腹部注射部位出现硬结、瘀斑、疼痛等。在使用过程中定期检测血小板计数、出凝血时间、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及肝肾功能等,使凝血酶原时间维持在正常人2倍左右,不仅能产生抗凝作用,且不引起明显出血。操作后嘱患者切忌搓揉、挤压、热敷和按摩,防止出血,教会患者自我监护,包括观察皮肤、黏膜、牙龈及消化道有无出血倾向,注意观察尿液、大便颜色,发现问题及时与医护人员联系。经常巡视病房,倾听患者的主诉,掌握情绪变化及心理反应、病情变化及药效,分析心绞痛发作的诱因及特点,观察心绞痛发作的程度和次数以及心电图ST-T改变,给患者高度的信任及安全感。
80例患者中有65例患者注射部位出血点面积<1cm,患者不感觉疼痛,或轻微疼痛;8例注射部位出现不同程度的淤斑;4例注射局部有皮下硬结,并伴有压痛感;1例注射部位针眼处出血;2例患者皮肤黏膜出现淤斑;未发现注射部位以外的出血现象,未发现过敏反应,未见皮肤坏死现象。
低分子肝素与普通肝素比较其抗凝血因子Xa活性增强,而抗凝血因子Ⅱa活性减弱,理论上引起出血的危险性明显下降。临床上无需相应的实验室检测,易放松对可能发生的出血合并症的警惕性,忽视对患者的临床观察。然而,低分子肝素为抗凝药,损伤小血管后易引起出血,临床上在操作规范的情况下,偶尔可见注射部位出血现象,考虑为注射时损伤小血管所致,嘱患者不要紧张,并给予积极的对症处理。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常因注射部位出现不同程度的出血,引起患者的情绪改变,从而影响治疗效果。我科总结了80例患者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不良反应,将原因进行了具体分析,提出防范措施,改进了注射方法,降低了不良反应的发生,减轻了病人的痛苦,得到了患者的信任和支持,提高了护理质量,治疗效果好。
[1] 吴怀英,刘玉英,雷长英.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方法及部位的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9):53.
[2] 薛菊萍,周秋敏,苏涛,等.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局部压迫时间探讨[J].临床护理杂志,2005,18(10):40.
[3] 吴怀英,刘玉英,雷长英.低分子肝素注射方法及部位的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9):53.
[4] 刘世岭,赵清华,曾荣华,等.低分子肝素钙并发皮下出血4例临床观察与护理[J].航空航天医药,2003,14(3):177~178.
[5] 许秀丽,朱秀勒.低分子肝素注射局部压迫时间与皮下出血关系的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1):382~383,
[6] 赵炳让,耿婕,秦勤.低分子肝素在冠心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2003,3(1):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