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玉明
(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城东病区消化内科,四川 成都 610101)
肝脏病变是临床上较常见的病,某些病变常规影像学检查难以明确病变的性质,特别是肝脏包块的性质及病毒性肝炎的临床指导治疗都依赖于肝脏病理学检查。因此肝组织病理学检查在肝脏疾病的诊断、分类及预后判定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是明确诊断、衡量炎症活动度及判定药物疗效的金标准[1]。本文搜集2010年2月至2011年7月在B超引导下行肝脏病变穿刺活检术48例,获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48例患者中,男27例,女21例;年龄23~71岁,平均47.5岁;穿刺前所有病例经增强CT或MRI及超声等影像检查和肝脏生化检查,发现肝脏包块或肝损害。
术前行血常规、出凝血时间、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检查;术前2d及当天用维生素K1 10mg静脉滴注,每天1次,术前当天禁食4~6h;并和患者沟通,取得患者的积极配合。
使用PHILIPS-HD1 1超声仪、3.5MHz高频探头及固定导向穿刺架。穿刺枪为美国Bard公司生产的连续可调式自动活枪,射程1.5~2.2cm,用Bard 18G一次性穿刺针。一般患者左侧卧位,穿刺前先进行超声检查,避开大血管及周围脏器,并做体表标记。皮肤常规毒、铺洞巾,2%利多卡因沿超声指示穿刺方向做局部浸润麻醉至肝包膜,穿刺点先用手术尖刀做0.3cm小切口,穿刺时嘱患者屏住气,取18G穿刺针沿固定导向穿刺架的针槽快速刺入肝脏病变部后,启动穿刺枪按钮,然后拔出穿刺针,取出肝组织,根据需要可以重复同样方法穿刺2-3次。取出的肝脏组织,均置于中性福尔马林液中固定,经脱水、石蜡包埋,切片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
病理组织检查48例中良性病变20例,占41.7%,肝血管瘤1例,慢性乙型肝炎8例,脂肪肝3例,肝硬化结节6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1例,自身免疫性肝炎1例;恶性病变28例,占58% ,其中肝癌10例,肝转移瘤16例,胆管癌2例。本组病例穿刺后有3例出现疼痛,未作特殊处理,无出血、胆汁漏和气胸等并发症发生。
肝组织病理学检查在肝脏疾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中有重要的地位[2],B超引导下肝脏病变穿刺活检术应用于临床,尤其是在局部麻醉下利用活检枪穿刺肝脏病变部位,瞬间抽取少量肝组织进行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等检查,是诊断和鉴别诊断的重要手段。我们在超声引导下应用18G活检针做肝脏活检未发生出血、穿孔、胆瘘、气胸等并发症,均取得较好的病理标本,因而是安全可靠的,能满足病理组织切片及诊断分析的需要,而且具有适应症广、损伤小、操作简单和检查结果迅速可靠等特点。
我国是肝炎大国,仅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率就有9.09%[3]。超声引导肝脏活检除了明确肝脏包块性质、肿瘤分化程度,指导临床选择治疗方案外,还对慢性乙型肝炎的炎症分级及纤维化分期程度,指导临床合理的抗病毒治疗及疗效判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还能明确慢性肝脏损害的病因(如其他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病、酒精性肝病、肝脏遗传及代谢性疾病、肝脏血管性疾病、肝脏感染性及肉芽肿性疾病等),做相应的免疫组织化学,制定不同的治疗方案;对明确原因不明的肝脾肿大、原因不明的黄疸且已排除肝外胆道梗阻者、全身系统疾病或肝外疾病累及肝脏也有重要的诊断意义。
为了保证穿刺的成功和安全,准确的超声导向是保证安全性的前提,操作过程中要严格控制穿刺方向、角度和深度,穿刺完毕后纱布包扎穿刺伤口,并按压10~15min,腹带沙包加压2~4h以防止出血,心电监护,前2h没半小时测一次血压,血压稳定可撤出沙包。另外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及取得患者的积极配合等可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本组虽然采用了18G粗针活检,但未发生出血、胆汁漏及气胸等并发症。目前多数学者认为只要经过一段正常的肝组织,用18G以下的针穿刺,即使是血管瘤也是比较安全的[4]。
总之,B超引导肝脏穿刺活检既安全,穿出肝组织又能满足病理要求,可提高肝脏疾病的诊断水平,该技术为临床提供了可靠的诊断依据以及治疗方案的重要参考,一般在比较高分辨力彩色多普勒B超下都可以开展此项检查,具有独特的优势与良好的诊断应用价值。
[1]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和肝病学分会.病毒性肝炎防治方[J].中华传染病杂志,2001,19(1):56-62.
[2]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会和肝病分学会.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J].中华传染病杂志,2001,19(1):56.
[3]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J].中华传染病杂志,2005,23(6):421- 431.
[4]刘吉斌.现代介入性超声诊断与治疗[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4:10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