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西玲 刘 溶
新疆哈密吐哈石油医院内科,新疆 哈密 839009
脑梗死在脑血管疾病中发病率、致残率、复发率均较高,急性期处理尤为重要。神经保护剂是早期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手段之一。我院自2009年2月至2011年2月对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给予依达拉奉治疗,取得安全、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1 临床资料 发病72小时内的脑梗死患者均符合全国第四界脑血管病制定的诊断标准:年龄80岁以下,经头颅CT除外脑出血或出血性脑梗死者,首次发病或以往发病未留下神经功能缺损者,排除一过性缺血发作,无活动性出血或出血倾向者,无严重肝肾功能障碍者。随机分为二组,治疗组20例男13例,女7例,年龄34~78岁,平均年龄63.4岁;对照组男14例,女6例,年龄40~77岁,平均年龄62.5岁。
1.2 治疗方法 两组均采用胞二磷胆碱、复方丹参等常规治疗,并对伴发的高血压、糖尿病等进行对症治疗。在上述基础上,治疗组给予依达拉奉 (江苏先声药业有限公司生产)30mg加入生理盐水100ml中,30分钟滴完,2次/日,共14天。
1.3 疗效评价 根据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缺损程度评分标准,在治疗前和治疗后第2周各评分1次。基本痊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100%,病残程度0级,可恢复工作和操持家务;显著进步: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90%,病残程度1~3级,部分生活自理;进步: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无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在17%以内。
1.4 统计学方法 二组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显著意义。
治疗组总有效率85%,其中基本痊愈5例,显著进步10例,进步2例,无变化3例。对照组总有效率70%,其中基本痊愈3例,显著进步7例,进步4例,无变化6例。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 (P<0.05)。
研究表明脑梗死发生机制极其复杂,其中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后所诱发的能量代谢障碍、兴奋毒性、炎症反应、自由基损伤等级联反应是其重要发生机制[1]。然而到目前为止,关于脑梗死发生机制尚未完全明朗,但是自由基损伤却是造成脑水肿和神经细胞凋亡的重要因素,所以及时有效清除自由基是治疗脑梗死的有效措施之一。
脑缺血性损伤的发生与血小板活化因子 (PAF)、能量耗竭、自由基损伤、钙超载和神经毒性等因素有关[2-3],脑梗死治疗的目的在于改善脑部供血,减少缺血脑组织的不可逆损害。依达拉奉作为一种新型的脑保护剂 (自由基清除剂)可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减轻脑内花生四烯酸引起的脑水肿,也能防止由花生四烯酸代谢中间体脂质过氧化物引起的氧化性损害,抑制迟发性神经元的死亡,还能防止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发挥有益的抗缺血作用,因此依达拉奉治疗脑梗死非常实用。
依达拉奉作为自由基清除剂能够抑制缺血部位自由基的产生,切断链式反应的发生,减轻脑水肿,挽救缺血半暗带中濒死细胞[4]。缩小梗死范围。在急性期脑梗死治疗中具有改善预后的效果。各项研究表明,在脑缺血动物模型以及脑卒中患者的大脑缺血核心部位周围存在保持部分能量代谢的低血流灌注区域,即所谓的缺血半暗带,该药物能到达该区域并阻止梗死进展[5]。本文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结果显示:治疗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 (P<0.05),目前已有文献资料表明,依达拉奉不仅能有效改善患者发病早期的近期神经功能缺失和日常生活能力,亦能改善远期的日常生活能力。
本文研究结果提示,依达拉奉是一种有效的神经保护剂,可在急性脑梗死的治疗中推广使用。其强大的自由基清除功能所起到的神经保护作用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非常有益。
[1] Chan PH.Reactive oxyen radicals in signaling and damage in the is chemic brain [J]J Cereb Blood Flow Metab,2001,21:2-14.
[2]中华医学会全国第四界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1。
[3]黄璞,刘力强,韩勇等银杏叶提取物对中枢神经系统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J].中医院药学杂志,2005,25(6):553-554。
[4]狄晴,葛剑清,陈道文,等。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J].J Clin Neurol,2004,11(3):111-113.
[5]侯向阳,张庆军,穆建敏.依达拉奉治疗脑梗死的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0,13(19):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