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 娴 雷亿成 何 敬 王佳伟
云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放射科,云南 昆明 650021
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在临床日益增多,多由外伤所致,是临床引起膝关节疼痛、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特别前交叉韧带损伤更易发生。准确地诊断对于患者的临床治疗和预后非常关键。单纯依靠临床检查往往很难明确损伤的程度,而MRI由于多方位成像、软组织分辨率高等特点,可以清楚显示膝关节前交叉的形态及其内部结构,从而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提供直观、可靠的依据。本文通过观察21例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的MRI表现,探讨MRI运用于膝关节前交叉损伤时对损伤的具体部位和损伤程度的诊断价值,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更直接、可靠的依据。
收集我院2007年9月~2011年8月,经MRI检查明确诊断并由手术证实的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21例的资料。其中,男16例、女5例;年龄12~63岁,平均34.5岁,左膝14例、右膝7例。均有明确的膝部外伤史。病程1 d~14月。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膝部软组织肿胀、膝部疼痛、伴功能障碍。21例均在MRI做出完全或部分损伤的诊断后1~23 d内进行了手术治疗。
所有患者均使用Philips Achiva 1.5 T磁共振机进行检查。下肢外旋10-15°并用沙袋固定。使前交叉韧带位于矢状面上或者使扫描面倾斜 (矢状斜位)使前交叉带位于矢状面上。常规矢状 (斜)面、冠状面和横断面扫描。SE T1WI TR/TE 475 ms/12 ms。FSE T2WI TR/TE 4 000 ms/96 ms。PDWI TR/TE 3 000 ms/30 ms。矩阵:512 ×256,层厚3~3.5mm,间隔 0.3mm。激发次数:4。FOV:170 mm。重点观察前交叉韧带的外形、连续性、韧带内信号强度及其周软组织情况,结合临床病史得出诊断。将MRI表现与关节镜手术结果相对照。
21例前交叉韧带损伤中上部损伤11例 (52.4%),下部损伤7例 (33.3%),中段损伤4例 (19.1%),合并胫腓侧韧带损伤3例,半月板损伤21例,关节腔积液21例,骨挫伤10例。依据前交叉韧带的损伤程度,分为韧带部分性撕裂和韧带完全性撕裂,韧带部分撕裂13例,MRI表现为韧带不同程度的增粗,T2WI及STIR上出现不规则高信号,但韧带连续性存在;韧带完全撕裂8例,MRI表现为韧带断裂、肿胀、增粗、边界模糊,T2WI显示断端可见高信号,并有韧带回缩、假团块。STIR序列可见断端信号明显增高。合并胫骨平台骨折1例,合并胫骨附着部撕脱骨折1例,内侧副韧带损伤3例。
21例患者中,MRI诊断为韧带部分损伤13例,手术或关节镜检查发现11例交叉韧带部分纤维撕裂,组织水肿,2例为假阳性,由于韧带内脂肪成分过多误诊为损伤。MRI与手术或关节镜对照分析,符合率84.6%。8例MRI诊断为韧带完全撕裂,手术或关节镜发现韧带完全撕裂9例,对照符合率100%。
前交叉韧带近端附着在股骨外侧髁的后内侧面、向前、向下、向内走行,远端附着于胫骨髁间隆起的前外面;前交叉韧带的走行与髁间窝顶走行一致,前交叉韧带长约3~4cm,宽约11mm,其长轴与胫骨平台水平成60°角,前交叉韧带由多条纤维组成,呈轻度螺旋状排列。主要分为前内侧带和后外侧带,前内侧带较大而牢固,它能保持屈曲时紧张,且限制胫骨前移;后外侧带较小,保持伸直时紧张,这种解剖特点使整个膝关节在运动中,总有部分前交叉韧带保持紧张,维持正常功能。此外,前交叉韧带还有防止股骨后移及限制胫骨旋转的作用,在MRI上,前内侧带和后外侧带难以区分[1]。前交叉韧带含脂肪滑膜层,因而,在MRI成像时前交叉韧带低信号的纤维束中见条状高信号[2]。前交叉韧带在矢状位、冠状位和轴位上均可显示,以矢状位显示最佳。但有文献报道,5%~19%的前交叉韧带在矢状位上显示较差[3]。
3.2.1 损伤机制
前交叉韧带可部分或完全断裂,可单独发生或合并膝关节其他韧带损伤。单独的前交叉断裂通常由内旋位伸膝或过伸及股四头肌收缩时突然减速所致。联合损伤可由以下情况引发:膝关节极度屈曲、旋转 (例如三联症,前交叉韧带损伤合并内侧副韧带和内侧半月板损伤);屈曲、外旋、外展;过度移位。本组21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膝关节损伤史。
3.2.2 异常MRI表现
1)韧带内信号改变 (局部或整体);韧带内部结构异常 (纤维疏松、脱散、模糊不清、局部断裂);
2)韧带直径改变 (局部或整体增宽/变细);韧带外形改变 (界限清楚、不规则、部分或安全性的轮廓破坏);
3)韧带走向改变 (异常弯曲、卷曲、异常走向如水平、韧带回缩);
4)韧带旁改变:滑膜鞘内出血/肿胀,滑膜增厚,卵圆形假团块,“章鱼”征 (韧带完全断裂后残留部分呈触角样改变);
5)韧带在股骨或胫骨附着部撕脱骨折;股-胫关节对位不良 (胫骨向前半脱位)。
本组韧带部分损伤13例患者均有韧带内信号改变、韧带直径改变、韧带走向改变。2例为假阳性,由于韧带内脂肪成分过多误诊为损伤。9例韧带完全撕裂术前均可见韧带走向改变;韧带回缩并有卵圆形假团块,“章鱼”征,冠状位显示较清晰。
3.2.3 损伤MRI的分级
美国医学会对韧带损伤的分级标准,前交叉韧带损伤可分为Ⅲ级。
Ⅰ级:前交叉韧带实质部的拉伤或隐匿损伤:仅有韧带内结构改变。在T1、T2加权、及压脂像上信号增高,韧带的纤维束完整,韧带的外形未改变。
Ⅱ级:前交叉韧带部分损伤:在T1、T2加权像上都有高信号,韧带增厚 (韧带内肿胀/血肿。也可是假团块),韧带外形和纤维不规则或部分不连续。
Ⅲ级:前交叉韧带完全损伤:在MRI上表现为韧带信号明显增强,不连续,韧带可能有回缩,韧带走向异常或有假团块[4]。MRI对前交叉韧带部分损伤的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不如完全撕裂。本组病例中13例中,11例得到了准确诊断,准确率为84.6%,与文献报道相似。
总之,MRI良好的组织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是诊断前交叉韧带损伤较为准确的无创伤性检查方法。随着MRI在临床工作中的普及,以及临床医生对其检查结果的认可,影像医师诊断水平的不断提高,MRI检查技术将逐渐取代诊断性的关节镜检查。
1.胡卫东,项立,范义,等.前交叉韧带撕裂的MRI诊断[J].医学影像学杂志,2006,16(7):760-762.
2.Fayad LM,Parellada JA,Parker L,etal.MR imaging of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tears:Is there a gender gap.Skeletal Radiol,2003,32(11):639-646.
3.麦春华,杨玉,尹有珍,等.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的MRI表现[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5,21(9):943-945.
4.Pater Teller.HermannKonig Ulrich Webe r.Peter Hertel MRI Atals of Orthopedics and Traumatology of the Kn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