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燕
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王哥庄中心卫生院妇产科,山东 青岛 266105
绝经是妇女生命进程中必然发生的生理过程,提示卵巢功能减退,生殖能力终止。围绝经期是指从接近绝经出现时与绝经有关的内分泌、生物学和临床特征起至绝经一年内的期间,它包括绝经前期、绝经期和绝经后期,多发生在45-55岁年龄段的女性[1]。这段时期是女性从生理到心理上出现明显衰老过程的一个起点,是女性在一生中生理心理变化比较剧烈的时期。由于内分泌功能减退,女性激素分泌减少,引发以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伴有一系列躯体及神经、心理症状,比如:①月经周期延长或缩短,月经量多或经血淋漓不尽导致贫血,使机体抗病能力下降引发感染等;②植物神经紊乱、内分泌失调的症状,如潮热、出汗、眩晕、心悸、感觉障碍、神经性高血压等;③精神方面的变化,如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易怒、焦虑不安、抑郁寡欢,对生活失去兴趣;④泌尿、生殖系统症状,如阴道干涩、阴道皱襞减少、性交疼痛,以及反复发生的老年性阴道炎、尿道炎、张力性尿失禁;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如阴道前后壁膨出、子宫脱垂等;⑤低骨量及绝径后骨质疏松症:从将要绝经开始,卵巢雌激素分泌不足,骨丢失迅速加快,导致骨质疏松,易于发生骨折,尤其是绝经后4-5年的妇女进入快速骨丢失期;⑥毛发与皮肤的改变:如脱发、皮肤干涩、松弛、乳房脱垂;⑦性欲方面,大多数妇女性欲减退,也有少数妇女性欲增强。这些生理以及心理方面的症状通过神经和内分泌系统的自我调节及适宜的心理疏导,大部分女性能很好的适应这种变化并保持良好的健康状态,约有10%—15%的妇女症状明显,严重影响了日常的工作和生活。另外某些代谢障碍性疾病在绝经后发病率明显上升,引发肥胖、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动脉硬化等疾病。这些疾病和症状的发生除与体内雌激素水平下降而引发的血脂代谢和骨量迅速丢失有关外,还与社会文化、心理保健意识和生活方式等因素有关。因此在护理工作中,针对围绝经期妇女生理和心理特点,进行有效的心理调节和护理干预,在当前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和应用,并且也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得到越来越多女性的信赖。
1.1 围绝经期妇女的自我心理调节
首先,进入围绝经期的妇女要正确认识和理解围绝经期的生理和心理变化,对于症状所带来的苦恼要善于自我调节,切莫胡乱猜疑,无休止的寻找和探求自己躯体上所出现的任何一点不适,切忌胡乱求医,以免因心理问题导致躯体疾病的发生。要做到保持良好的心态、掌握自我心理调节的方法可以参考以下几点:①饮食起居有规律,保持心境平衡,不要患得患失;②妥善处理与同事、朋友、家人的人际关系,创造一个和谐、温馨的生活、工作环境;③坚持参加力所能及的体育锻炼和脑力劳动,可以预防关节、组织以及大脑发生“废用性萎缩”现象;参加文娱活动,扩大交际范围,通过绘画、书法、编织、打牌、刺绣等活动充实生活内容,获得集体生活的关爱,达到静心养心的目的;[2]④定期进行体格检查,及时求医改善生理、心理上的不适症状;⑤保持健康的心理行为方式,学会与人沟通、倾诉,排遣心理压力,疏泄负面情绪;⑥有条件的患者可以求助心理健康热线咨询[2]。
1.2 护理工作者对围绝经期妇女的心理护理
对于围绝经期的妇女,护理人员要做好健康教育工作,给予患者适时适宜的心理支持和干预疏导。心理干预可以改变一个人的认知,改变人的不合理的思维方式,这是围绝经期综合症治疗和预防保健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1.2.1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减少不良心理因素,医护人员通过和蔼、真诚、友好的态度,运用安慰、鼓励性语言和行为去关心、同情、支持患者,要重视患者的倾诉,让她感受到你对她的处境的理解和体会,得到患者的信赖,这样我们的指导才有说服力。要让患者明白这是妇女生命进程中必然发生的生理过程,不适症状是暂时的,不要悲观、失望,给予正确疏导,矫正其错误行为。对患者要严格遵守保护性医疗制度,承诺并保证对其隐私保密,得到她们的信任才会敞开心扉,愿意与我们交流,找到症结所在,从而释放心理压力。正确的、良好的沟通可促进心理创伤的愈合,增强机体对疾病的防卫能力。
1.2.2 制定个人治疗、护理方案 通过与患者交流,护理人员可以根据患者不同的文化背景、社会背景、接受能力的不同,采取不同的语言方式进行适当的健康教育,根据每例患者的个人特点及其对围绝经期的认知情况,寻找可以稳定其情绪的条件和因素,个人个案,不能运用统一治疗、护理标准。帮助患者掌握自我控制的方法,有意识地放松情绪,并与患者共同探讨如何根据个人情况培养高尚的生活情趣,选择适当的文体活动,科学合理的安排好生活、工作和学习。对于患者取得的每一点进步都要给予肯定和鼓励,使效果得以巩固。
1.2.3 协同治疗 建立良好的家庭氛围让患者家属也参与进来,了解有关围绝经期的知识,知道患者目前的治疗方案,让她们的伴侣和子女了解围绝经期妇女内分泌改变所带来的不适,对她们的表现予以谅解,主动关怀患者,提供生理、心理需求。鼓励家属和朋友经常探望患者并与之交谈,尽量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增强患者的自信心和自尊心,给他们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休养环境,心情愉快的接受治疗和护理。
2.1 药物指导 如果患者症状严重,通过心理调节不能缓解,可以考虑药物治疗。目前西医采用激素替代疗法(HRT),通过补充外源性的雌激素改善一系列由于雌激素水平低下而引发的一系列症状,比如月经紊乱、血管运行不稳定、植物神经紊乱症状,泌尿生殖道症状,预防绝经后骨质疏松等,都有积极的疗效。应用HT(性激素治疗)时应该综合考虑治疗目的和用药风险的前提下,采用最低有效剂量。单用雌激素易引发乳腺癌、子宫内膜癌等,所以医护人员应该严格把握用药指征,排除禁忌使用激素的疾病,让病人了解激素治疗的目的、药物剂量、用药方法以及可能出现的副作用,寻找适合个体的最佳用药方案,比如是单用还是联合用药。血管舒缩症状、泌尿生殖萎缩症状、神经精神症状是选用HT的首要适用症。患者用药期间必须定期复查,不能自主乱用药,定期复查肝、肾功、骨密度、乳腺B超、盆腔B超等,以便医护人员随时调整用药方案及护理指导。
2.2 饮食指导 合理营养是健康的物质基础,平衡膳食是合理营养的唯一途径。围绝经期妇女尽量通过食用五谷杂粮和水果来摄取植物性雌激素,如大豆、扁豆、谷类、黑米、葵花籽、洋葱、蜂王浆、葛根等等,饮食中应注意以下几点:①热量不宜摄入过多,每日1800-2000千卡,防止肥胖,宜低盐饮食;②保证足够蛋白质、维生素、脂肪、碳水化合物以及膳食纤维的摄入达到平衡膳食宝塔的标准,少食动物性脂肪,避免饮食无节,忌烟酒;③食不过精,粗细搭配,多食豆类、奶制品、富铁食品防止缺钙、贫血;④糖类、油炸食品、动物内脏类食物宜少吃或不吃;⑤多食海藻类、鱼虾、水果、蔬菜等抗氧化营养素的摄入,降低血脂,适量补充维生素AD和钙剂,为防骨质疏松,多增加日晒时间。
2.3 社区护理教育 要充分发挥社区保健功能,采取社区护理干预的方式做好病因预防,护理干预分生理干预和心理干预。如建立社区围绝经期妇女的健康档案,定期做健康体检,定期电话或入户随访,加强健康教育宣传,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采用个别口号指导、健康教育小讲座、开辟知识专栏、开展科普活动、针对性发放健康教育处方、小手册等方式,让围绝经期妇女得到及时方便的指导和治疗,树立健康观念,自觉采纳有利于身心的行为和生活该方式。[3]
2.4 鼓励患者坚持力所能及的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增强机体免疫力比如到空气清新的场所进行气功、太极拳、散步、跳舞等文体活动,防止骨质流失,预防心血管疾病和苹果体形。根据自己的爱好寻找乐趣,如书画、养花、集邮、打扑克、听音乐,从而分散注意力减轻症状。饮食起居有规律,睡前不喝浓茶、咖啡;不做剧烈运动。
总之,围绝经期是每个妇女都要面对的一个生理过程。我国围绝经期妇女的健康状况不容乐观,许多妇女因为不良的生活习惯、行为方式和态度,不同的社会文化和生活环境而陷入不健康和亚健康状态不能自拔,因为健康知识的缺乏、保健意识薄弱、心理调试能力差,求医不便,得不到家人的理解和支持等等原因,使他们还不明白自己已处于一个威胁健康的边缘地带,这需要我们加强围绝经期妇女健康知识的普及和宣传,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和心理支持,健全控制体系,建立考核监督体系和合理的保健评估制度,进一步提高围绝经期妇女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也有助于我们医护人员在围绝经期综合症的治疗方面更上一个台阶,让广大妇女同胞减少疾病之苦。
[1]郑修霞.妇产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24-229.
[2]王亚凡.封纪珍.王文立等.围绝经期综合症的治疗进展 河北医药2010,02 223-225.
[3]金青.何小萍.围绝经期妇女的心理支持与护理干预 长江大学学报2009,9(3)256-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