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冲碎石桩在穿堤河涵洞地基处理中的应用

2011-02-10 07:23孙庆平
水利建设与管理 2011年2期
关键词:冲器水压成孔

孙庆平

(新疆喀什农三师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844000)

1 工程概况

农三师前海总干渠上起叶尔羌河中游渠首,下至小海子水库进水口(麻扎),全长148.9km,是连通中游渠首和小海子应急调水渠的关键性骨干工程,也是贯穿农三师小海子垦区和前进垦区的生命线工程。前海总干渠设计流量 70m3/s,加大流量 80m3/s,渠底宽 25m,内坡 1∶2,设计水深2.28m,渠道属3级工程,主要建筑物为3级,次要建筑物为4级。

前海总干渠在16+470处与提孜那甫河相交,该处河道底高程1188.7m,高于前海总干设计水位1.3m,该处规划的河道过流量142m3/s,上口宽157m。前海总干在该处的设计流量为70m3/s,设计水位1187.4m,低于河底1.3m,拟建涵洞为4孔,长190m,每孔断面为4m×2.5m。

2 工程地质条件

工程所在区地貌单元主要属叶尔羌河中下游冲积平原,为第四系松散沉积物,河道两岸地势平缓、河谷宽浅,根据钻孔揭露,拟建建筑物场地地下水位埋深为地面以下5.0m。地层岩性分为两层:第一层为低液限粉土,厚度5.0m,压缩系数 a1-2=0.39MPa-1,压缩模量 Es=6.88MPa,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建议采用fak=80kPa;第二层为含细粒土砂,未钻穿,内摩擦角为29.0°,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建议采用fak=90kPa,该场地饱和无粘性土和少粘性土为液化土,液化深度为自然地面以下3~10.0m。为消除液化,提高天然地基承载力,经设计方同意采用振动振冲碎石桩进行地基处理。

3 振冲碎石桩布置

3.1 采用振冲碎石桩的目的

振冲碎石桩是一种施工方便、价格相对较低、能有效提高地基承载力、消除液化并在工程中广泛得到应用的一种软基处理方法。通过振冲碎石桩加固地基,形成复合地基,以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强度和稳定性,减少地基沉降,消除地基液化,以达到和满足工程的设计要求。

3.2 振冲碎石桩的布置

a.碎石桩规格和材质。采用55kW的振冲器,振冲碎石桩桩径800mm,间距1.5m,正三角形布置,有效桩长7.5m。材料为粒径30~100mm的碎石,不得使用风化易碎的石料。

b.承载力要求。为消除地基土液化,并提高复合地基承载力,fak值要求大于等于130kPa。

c.桩数分布。总桩数1700根,基础外缘外扩3排桩。

4 施工工艺

振冲碎石桩必须严格按照施工操作规程及施工的先后程序进行施工,才能达到成桩的目的。其施工程序为:施工前的准备工作→测量放线定桩位→振冲器就位→对桩位→成孔→填料震冲→成桩→检验。

4.1 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首先施工人员熟悉施工图及各种资料,详细了解和掌握施工图内容,设计意图,做好图纸会审、技术交底工作。根据施工图内容计算出施工期内应配置的机械设备,所需的施工人员,工地用水、用电和材料数量等。搭好临时设施,并确定好施工方案,绘制施工平面图。做好场地表面处理,以便机械行驶。

4.2 测量放线定桩位

根据桩位图用水平仪找平放线,并用小木桩和钢筋头固定好桩的位置,然后进行校核。在基础四周原有建筑物上留设4个基准点,便于复核和后续工作测量放线。

4.3 机具选用及就位

根据工程内容和现场情况选用机械。包括振冲器(ECQ—30)、汽车吊(或履带吊)及其他配套机具。

振冲法施工除振冲器外,尚需行走式起吊装置、泵送给水系统、电气控制台等配套设备。

上述工作就绪后,机具就位。同时安装电流控制箱及操作台接通高压水泵及压力管。检查机具、水压、电压是否符合施工要求,再进行空载试验,开机前应先启动水泵电机,然后再开振冲器电机,当振冲器电机运行指示灯亮后,方可进行工作。

4.4 对桩位

首先将振冲器对准桩位,要求振冲器垂直落下,不可出现倾斜现象,否则会偏位和损坏方向节。对好桩位后再次开动水源、电源,检查它们是否正常(ECQ—30振冲器的额定电流为60A,空载电流为25A)。

4.5 振冲成孔

一切准备完成后,开动振冲器同时启动吊车,使振冲器下降,振冲器开孔后,在孔口附近应扩孔。振冲器下降成孔过程应有必要的停留振挤固壁的步骤,同时在施工中一定要控制好下降速度,一般控制在1~2m/min左右。成孔水压要保持在60N/cm2以上,工作时可根据要求减小水量,但不得停水,以防泥砂倒灌入水管,然而在接近孔底标高时水压适当减小。每贯入1m,振冲器要提起悬留振冲5~8s,待泥浆溢出时再继续贯入。泥浆溢出孔口流入泥浆池内,用专用运输车及时运走,当振冲至设计桩底标高以上30cm时,将振冲器提到孔口,提升速度2~3m/min,再往下沉至孔底,重复 1~2次,既起至清孔的作用又达到扩孔的目的。

4.6 填料振冲成桩

成孔清孔后,用人工手推车将碎石倒入孔内,放下振冲器进行振冲挤压,在填料过程中做到“连续填料,多填慢振”,经过反复地填料及振冲,使得碎石挤压密实成桩。

在填料振冲时,密实电流应达到50~60A,水压也应达到60~80N/cm2,留振时间应大于30s。当振冲器工作时,振冲器电机的电流超过规定值时(50~60A),能自动报警——电铃发出音响,此时提醒操作者应将振冲器向上提起。振实质量由密实电流控制。

5 质量控制

抓好一个控制,一个管理:施工质量的控制,施工进度的控制,加强现场施工管理。

振冲碎石桩的质量最主要应以桩体充分密实为原则,它与成孔的进度、填料量、留振时间密切相关,只有在一定填料量的情况下,才能达到一定的密实电流。也需要一定的留振时间,才能把填料振冲成桩。

要严格把好材料质量关,应按设计要求选择碎石粒径,一般选2~4cm的碎石,并且要级配适中,最大不得超过5cm,因为粒径大不易振实,同时对机具不利。碎石含泥量不得超过10%。另外,对每根桩的填料量也要进行认真的核实和控制。

在施工中应注意:在成孔时因出现振冲器受到阻碍,电流值会突然上升,现场警铃不断发出响声。遇到这种情况,不要误认为是正确的,应认真分析原因,查明原因后采取相应措施,同时反复振冲几次,直到电流表上电流值趋于稳定为止,然后方可继续施工。

6 注意事项

a.振冲器在土层深处不得断电停振。因此施工前要了解供电情况,必要时可自备发电机。

b.成孔困难,振冲器不易沉入。主要是水压不够,应加大水压。上层较硬时水压应增大,下降速度应更慢,水压要保持60~80N/cm2,在现场管路上应装阀门以调节水压水量。

c.密实电流长期达不到。通常采取的措施是减小水压,适当增加每次的填料量。反复振冲几次,使其符合密实电流值。

d.施工现场四周如有其他原有建筑物,施工时应注意原有建筑物是否出现裂缝或沉陷情况。

7 复合地基质量检测

此次检测采用单桩复合地基载荷试验,压板下铺中粗砂找平(厚度50~150mm)。最大加荷至280kPa,每级加载值为预估极限荷载的1/10,荷载分级见表1、表2。

每加一级荷载的前后应分别测记1次压板下沉量,以后每0.5h测记1次,当连续2h内,每1h小于0.1mm时,认为压板下沉量已趋稳定,即加下一级荷载。

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可终止加载:

a.压板周围的土,出现明显的侧向挤出。

b.沉降s急剧增大、压力—沉降(p-s)曲线出现陡降段。

c.在某一级荷载下,24h内沉降速率不能达到稳定标准。

d.累计沉降量已大于压板直径的6%(63.00mm)。

e.当达不到极限荷载,而已达到方案设计最大加载压力。

表1 单桩复合地基载荷试验加荷级率(一)

表2 单桩复合地基载荷试验加荷级率(二)

荷载可分为3~4级,每卸一级荷载测计回弹量,直至变形稳定。

根据试验记录,分别绘制p(荷载)-s(沉降)曲线(见图1)及s(沉降)-lgt(时间)曲线(见图2)。p(荷载)-s(沉降)曲线反映了不同荷载作用下沉降量的变化趋势;s(沉降)-lgt(时间)曲线反映了在相同时间段不同荷载作用下的沉降情况。

图1 p-s曲线

图2 s-lgt曲线

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确定方法如下:

例如S1点试验最终加载至280kPa,累计压板沉降量31.47mm,卸载后残余沉降16.91mm。根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附录A.0.9,当压力—沉降曲线是平缓的光滑曲线时可按相对变形值确定复合地基承载力;对振冲桩复合地基,以粉土或砂土为主的地基可取s/b(s为相对变形值,mm;b为承压板宽度,mm)=0.01所对应的压力;按相对变形值确定的承载力特征值不应大于最大加载压力的一半。b取值为1000mm,则s=0.01b=10mm。从图1可以看出该曲线呈圆滑形,特征点不明显,无明显陡降段。按相对变形s=10mm从图1中找出的对应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175kPa,规范规定,按相对变形确定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不应大于最大加载压力的1/2,因此取最大加载值的1/2,即140kPa作为该点的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各点试验结果见表3。

表3 单桩复合地基载荷试验结果

根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进行统计,其中3个试验点(S1、S2、S3)的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平均为140kPa,极差为0,可将平均值140kPa作为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另外3个试验点(S4、S5、S6)的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平均为130kPa,极差为0,可将平均值130kPa作为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均满足设计要求。

猜你喜欢
冲器水压成孔
水压的杰作
不良地质情况下机械成孔灌注桩的施工
冲击成孔混凝土灌注桩施工技术
浅谈普通客车车钩缓冲装置故障分析及处理
南美洲高填方粉细砂地基振冲工艺改进及应用
适用于厚度在线测量的水压闭环控制系统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成孔技术探讨
泡沫铝隔冲器设计及其对卫星可展开附件收拢状态力学特性的影响
杂填土区灌注桩成孔方案比选分析
牛津大学《Cherwe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