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翯
(黑龙江省中医研究院南岗分院,哈尔滨150000)
胸痹是指以胸部闷痛,甚则胸痛彻背、短气、喘息不得卧为主症的一种疾病,轻者仅感胸闷如窒,呼吸欠畅,重者则有胸痛,严重者心痛彻背,背痛彻心。胸痹的临床表现始见于《内经》。《灵枢·五邪》篇曾经指出:“邪在心,则病心痛。”《素问·藏气法时论》篇亦说:“心病者,胸中痛,胁支满,胁下痛,膺背肩胛间痛,两臂内痛。”《灵枢·厥论》篇还说:“真心痛,手足青至节,心痛甚,旦发夕死,夕发旦死。”这种真心痛讲的就是胸痹的重症。胸痹与现代医学之冠心病颇为相似。
正式提出胸痹病名的是汉代张仲景所著之《金匮要略》,同时也对该病的病因病机及遣方用药进行了专门的论述,其中“阳微阴弦”的著名论断及瓜蒌薤白三方之经典方剂传承至今。“阳微阴弦”简单地说即上焦阳虚,阴寒内盛,阴乘阳位,痹阻胸阳。痹即为不通,不通则痛,故引发该病。基于对病因病机的认识继而提出了温通心阳、宣痹止痛之基本治则,瓜蒌薤白三方则应运而生。在该方基础上加减应用治疗胸痹病收到良好的疗效。下面浅谈运用瓜蒌薤白三方加减治疗胸痹病之体会。
其功用为通阳散结,行气祛痰。主治症见胸部隐痛,甚至胸痛彻背,喘息咳唾,短气,舌苔白腻,脉沉弦或紧。本方所治胸痹系由胸阳不振,痰阻气滞所致。治宜通阳散结,行气祛痰。方中以善于祛痰散结开胸之瓜蒌为主药。以温通滑利、通阳散结、行气止痛之薤白为辅药,两药相配,一祛痰结,二通阳气,相辅相成,为治胸痹之要药。佐以辛散温通之白酒行气活血,增强薤白通阳之功。药仅三味,配伍精当,共奏通阳散结、行气祛痰之功。临证时如兼有血瘀,表现为胸中刺痛,入夜尤甚,舌紫或有瘀斑,脉涩,应酌情加丹参、牡丹皮活血通络,加檀香理气温中化瘀;如痰湿内盛,胸痛伴有咳唾痰涎可加生姜、橘皮、茯苓、杏仁等行气化痰,胸中阳气亦通,痰瘀消而气机畅,则胸痹喘息诸证自除。
本方即前方加半夏,其功用为通阳泄浊,豁痰开结。主治症见胸闷如窒而痛,或痛引肩背,气短喘促,肢体沉重,形体肥胖,痰多,苔腻脉滑。本方所治胸痹系由痰浊盘踞,胸阳失展所致。痰浊壅盛,胸阳不展,故胸闷如窒而痛;脉络阻滞,故痛引肩背;气机痹阻不畅,故见短气喘促;脾主四肢,痰浊困脾,脾气不运,故肢体沉重;形体肥胖,肥人多湿,湿聚为痰,亦阻胸阳。本方瓜蒌开胸散结,半夏化痰降逆,薤白辛温通阳、豁痰下气。如加入干姜、陈皮、白豆蔻等以通阳豁痰、温中理气,则效果更佳。临证时,痰浊与血瘀往往同时并见,因此通阳豁痰和活血化瘀法亦经常并用,但必须根据两者的偏盛而有所侧重。
本方即瓜蒌薤白白酒汤去白酒,加枳实、厚朴、桂枝。功效通阳散结,消痞除满,主治胸痹气结在胸,心中痞满,气从胁下上逆者。
综观三方,同治胸痹病,但各有侧重:瓜蒌薤白白酒汤以通阳散结为主,宜于胸痹而痰浊较轻者。瓜蒌薤白半夏汤祛痰散结之力较大,用治胸痹而痰浊较甚者。枳实薤白桂枝汤较长于下气消痞散满,主治胸痹气结较甚,气上冲胸者。临床所遇胸痹患者轻重不同,病程长短各异,主证与兼证有别,患者体质又有强弱之分,因此要掌握辨证论治原则,应用经方时,辨证加减,疗效更好。例如:久病患者常常气血津液暗耗,则气血不足宜加党参、黄芪、当归,补气养血;阴津不足加白芍、麦门冬、五味子滋阴生津;年老肾亏者宜加吴茱萸、补骨脂、淫羊藿、桑寄生等;兼有血瘀者酌加川芎、三七粉、水蛭、蜈蚣等,但活血力度不宜过大,以免过耗正气而加重病情。
现代药理研究证明,瓜蒌与薤白同用可明显扩张冠脉,抗心肌缺氧,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黏稠度,从而改善心肌供血[1],达到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目的。由此为瓜蒌薤白三方治疗胸痹病寻求到了物质基础及科学根据,其加减应用必将为广大患者带来福音。
[1]张建堂.瓜蒌薤白白酒汤的方药药理及临床治验.中国医药指南,2007,1: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