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钊
(山东省荣成市中医院,264300)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系带状疱疹的后遗症,年老体弱者多发。笔者应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36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本组共36例,男19例,女17例;年龄最大78岁,最小45岁;病程最长半年,最短1个月;腰腹部12例,胸背部8例,下肢6例,上肢5例,头面部5例。主要症状有疱疹基底暗红,疱疹消退后局部痛如针刺,或隐痛不休,缠绵不止,动则加剧,甚则剧痛难忍,伴胸胁胀满,夜寐不安,纳呆,舌暗紫,苔白,脉弦细。
中药以桃红四物汤为基本方加减治疗。基本方:桃仁10g,红花10g,当归15g,白芍15g,川芎12g,元胡15g,川楝子12g,鸡血藤20g,丝瓜络20g,三棱10g,莪术10g。胸胁胀满者加青皮10g,香附12g,郁金10g;夜寐不安者加酸枣仁30g,夜交藤15g,合欢皮15g,茯神15g;纳呆者加枳壳12g,山楂15g;心烦不安者加磁石15g,珍珠母20g,牡蛎30g,以重镇安神;神经痛甚者加乳香6g,没药6g,细辛3g,蜈蚣1条,全蝎3g;气阴两虚者加党参15g,黄芪15g,黄精12g,枸杞子15g。每日1剂,水煎2次,早晚空腹服,2周为1个疗程。西药:维生素B1注射液100mg,肌肉注射,每日1次;维生素B12注射液500μg,肌肉注射,每日1次;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1ml,肌肉注射,隔日1次;激光照射治疗,波长810nm,功率1000mW,时间30min,每日1次。
治疗前、治疗结束时检查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并随机观察症状、体征的变化,观察1个月。嘱患者畅情志,调饮食,忌烟、酒、辛辣之品,配合治疗。
痊愈(疼痛消失)28例,显效(疼痛明显减轻)4例,有效(疼痛减轻)4例,无效(疼痛无明显减轻)0例。
患者,男,70岁,2009年9月10日初诊。患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2个多月,曾屡服吲哚美辛片、卡马西平片等药物治疗,疼痛无明显减轻,诊见患者右侧腰腹部带状分布的暗紫色皮损,自觉阵发性刺痛,夜寐不安,舌紫暗,苔白,脉弦细。证属血虚肝旺,气血凝滞。治以活血化瘀,行气止痛。处方:桃仁10g,红花10g,当归15g,白芍15g,川芎12g,元胡15g,川楝子12g,丝瓜络20g,莪术10g,珍珠母20g,香附12g,酸枣仁30g,黄芪15g,蜈蚣1条,乳香6g,没药6g。每日1剂,水煎服。另以维生素B1注射液100mg,肌肉注射,每日1次;维生素B12注射液500μg,肌肉注射,每日1次;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1ml,肌肉注射,隔日1次;激光照射治疗,波长810nm,功率1000mW,时间30min,每日1次。经中西药治疗半个月,疼痛基本消失。为巩固疗效,继续用此方加减治疗2周,疼痛消失,随访半年未见复发。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为带状疱疹常见的后遗症,属中医“蛇串疮”范畴,多由血虚肝旺,湿热毒盛,气血凝滞所致。治宜活血化瘀,行气止痛。方中桃仁、红花活血化瘀止痛;当归、白芍养血柔肝,酸甘化阴以缓急止痛;川芎、元胡、川楝子活血行气止痛;三棱、莪术破血逐瘀止痛;鸡血藤养血活血止痛;丝瓜络通经活络止痛。全方共奏活血破瘀、行气止痛之功效。现代医学研究证明,活血化瘀药可改善血液循环,提高免疫力,抑制受损神经的炎症渗出及神经纤维粘连,抑制神经纤维的破坏,增强神经纤维的修复能力。安神之品可降低神经末梢兴奋性。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能调节机体的细胞免疫,增强机体抗病能力。激光照射治疗能促进血液循环,促进组织修复,降低末梢神经兴奋性,提高痛阈,使局部组织的5-羟色胺含量降低,促进脑啡肽物质释放起到镇痛作用。据观察止痛效果快速显著。笔者认为,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显著,有利于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组织修复,降低末梢神经兴奋性,达到止痛目的,且副作用小,费用低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