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艳红
(焦煤中央医院 河南 焦作 454000)
心理护理干预对冷循环微波消融治疗肝癌患者的影响
王艳红
(焦煤中央医院 河南 焦作 454000)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冷循环微波消融治疗肝癌是否存在积极的调节作用。方法将13例肝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8例)患者进行冷循环微波消融治疗及心理护理干预治疗,对照组(5例)仅进行冷循环微波消融治疗。测定护理干预前后2组患者的精神状况及副作用的程度。结果观察组干预后可起到止痛、缓解精神紧张,减轻恶心、呕吐的作用,而对照组干预后精神紧张、血压偏高、副作用加重。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对冷循环微波消融治疗肝癌存在积极的调节作用。
肝癌 冷循环微波消融 心理护理干预
随着对癌症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认识到不仅生理因素可以影响癌症的发生和发展,心理因素也可以对其产生影响。研究表明癌症患者多伴发焦虑、抑郁等,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不仅会影响病人的治疗效果,而且会影响病情和预后。本文探讨针对心理因素进行的心理护理干预对冷循环微波消融治疗肝癌患者的影响,旨在从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层次上促进癌症患者的康复,并为心理护理干预在肿瘤科室的开展提供理论支持。
选取本医院2005年5月至2011年2月住院治疗的肝癌患者。其中男10例、女3例,年龄34~72岁。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1例,中专2例,初中5例,小学5例。病程4~15周,平均9.5周。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8例,对照组5例。对2组性别、年龄、病程、病情、文化程度比较。
1.2.1 心理干预方法 观察组患者进行冷循环微波消融治疗前的心理护理干预。干预内容包括:(1)介绍冷循环微波消融的目的、方法;鼓励患者说出自己面对的困难和顾虑,并对以上问题进行讨论。(2)行为训练。内容包括以交谈、静卧、轻闭双目为主的方式进行。整个干预期间要求患者尽量进行训练。(3)干预者及时回答、解释患者提出的有关临床生理和心理方面的问题。对照组患者在相应的时期仅接受与观察组患者一致的药物治疗。
1.2.2 评定方法 冷循环微波消融后患者的精神状况及副作用的程度。
观察组干预后可起到止痛、缓解精神紧张,减轻恶心、呕吐的作用,而对照组干预后精神紧张、血压偏高、副作用加重。
由于病人对冷循环微波消融有关问题认知能力差,往往导致焦虑、抑郁等负性心理状态,以致治疗前产生焦虑性高血压、心率和行为异常[1](烦躁不安,与医护人员合作差等),严重影响治疗前的准备、处理和康复。治疗前进行心理学治疗,可减少镇痛、镇静药物的应用,增强自身免疫力,强化镇痛[2]。治疗前进行心理学调查,进行相应的心理学干预,以提高病人的认知能力,并视为精神性术前用药(psychological premedicaltion)。本研究对拟行冷循环微波消融患者进行心理学调查和血压、心率的监测,发现异常心理变化的规律和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并对心理干预组采用不同方法进行心理干预,结果发现心理学干预组的血压、心率趋于降低(或减慢),反之对照组焦虑、抑郁情绪明显增加,心率增快,血压增高[3]。提示护理人员应根据病人不同的心理变化和需求,采取积极、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可以增强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病人对医护人员的依从性,起着药物难以取代的作用,在进行心理干预的实施中,护士应注意自身形象,贴近病人感情,注意个体化和认知能力的实质转化,方能达到预期心理干预效果。随着人类学、社会学及心理学的发展,医护人员开始认识到心理护理干预的重要性。研究资料表明,不同形式的心理护理干预方法已经或多或少地应用于临床,其综合治疗效果优于单纯应用手术、放疗、化疗的效果[4]。不同的心理护理干预方法所获得的心理康复的目标和效能可能不同,但这些方法均不失为癌症患者生物学治疗的有效补充。
本研究结果表明,心理护理干预所应用的认知重建、情绪表达、行为训练对癌症患者的治疗起着积极的调节作用。利用心理护理干预可以减轻肿瘤患者的应激反应,对于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促进患者对疾病和治疗的适应,减轻治疗中的不良反应,强化生理治疗的效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因此,建议开展心理护理干预来强化癌症患者的生物治疗,针对心理因素进行的心理护理干预必将成为肿瘤科护士必要的日常护理内容之一。
[1]胡翠玉,沈丹荣.心理护理干预癌症患者的治疗过程[J].中国临床康复,2003,23:3279.
[2]马存根.临床医学心理学[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311.
[3]张振香,郑蔚.心理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09,24(2):139.
[4]GUIDI L,TRICERRI A,VANGELI M,et al.Neuropeptide Y plasma levels and immunological[J].Neuropsychobiolgy,1999,40(4):188~195.
R473
A
1674-0742(2011)08(c)-0155-01
2011-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