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病理学基础》教学方法改革刍议

2011-02-10 20:11周璐
中外医疗 2011年24期
关键词:病理学实验课基础

周璐

(重庆医药卫生学校 重庆 408100)

中职《病理学基础》教学方法改革刍议

周璐

(重庆医药卫生学校 重庆 408100)

《病理学基础》是中职卫校的必修课。传统的教学方法不利于实用型技术人才的培养。为了适应社会需要,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本文从启发式教学方法、现代化教学手段、讨论式教学法等方面论述对《病理学基础》教学方法的改革。

病理学基础 教学方法 改革

教学方法是在教学思想和教学原则的指导下,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而开展的教学活动的一切方法的总和。《病理学基础》是中等职业卫生学校的必修课,是医学基础课程之一。主要研究人体疾病发生的原因、发病机制、发展规律以及疾病过程中机体的形态结构、功能代谢变化和病变转归[1]。为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提供理论基础。为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完成培养实用型技术人才的根本任务。本文从以下几方面论述《病理学基础》教学方法的改革。

1 《病理学基础》教学方法改革的必要性

1.1 传统教学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病理学教学方法主要采用的是“讲解—接受”式。即每堂课教师运用口头语言向学生叙述事实、解释概念、阐明规律,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该方法不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能体现“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传统的中职病理学的教学工具以“教材、挂图及教师黑板板书”为主,缺乏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病理学是一门形态学科,教材上的插图、挂图毕竟有限,而且有的是黑白色图,过于陈旧,不利于教师教学,更不利于学生的观察、学习,影响学习效果。

1.2 学生的基础较差、学习困难

病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病变组织器官的形态、功能的变化。掌握正常解剖学、组织学、生理学等学科的知识是学好病理学的前提。由于绝大多数中职学生的基础医学知识记忆不牢固,导致学习病理变化时倍感吃力。

传统的病理实验课也是以观看病变组织的切片为主,学生会因为看不懂而产生厌学情绪,导致在学习中产生“恶性循环”。故对《病理学基础》教学方法的改革势在必行。

2 对《病理学基础》教学方法的改革

2.1 以问题诱导的启发式教学方法,在新课前的引入

夸美纽斯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光明的教学途径之一。”要想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首先要对他激发、诱导。所谓启发式教学,就是根据教学目的、内容、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知识规律,运用各种教学手段,采用启发诱导办法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以促进身心发展[2]。课前先由教师提出几个相关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查找资料、思考、提前预习。在下次课时回答,教师以此为铺垫将新课引入。例如:在学习《肿瘤》这一章前,教师先提出问题:你在日常生活中看到过肿瘤吗?肿瘤像什么样?听说过哪些癌症……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的同时要求他们课前预习并查阅相关资料,在下一次理论课中先用多媒体展示常见肿瘤的图片,并让学生回答课前的问题。一步步将学生的思路引入主题,再进行讲解。不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学习,还提高了学生预习、自学的能力。

2.2 现代化教学手段,在课堂中的应用

现代化教学手段是指将各种电化教育器材和教材搬入课堂,作为直观教具应用于教学。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化程度的提高和教学改革的进展,现代化教学手段广泛应用于教学领域中。

在《病理学基础》的教学中,主要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根据教学大纲将教学内容制作成适合中职学生学习的多媒体课件。在课件中对以前学过的相关正常组织器官的大体标本、组织切片进行复习,再与病变器官进行对比。这种图文并茂的信息不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而且节省了传统教学过程中粉笔板书、画图的时间,增加了教师讲解、举例说明和与学生交流的时间[3],甚至还可对相关内容进行扩展,丰富学生的知识。这样在直观复习的同时加深巩固了新内容的学习,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在相应的章节还可配以DVD教学短片或Flash动画演示,使抽象的理论具体化,使抽象的知识便于理解记忆,学生乐于接受。

例如:讲解白细胞的渗出和吞噬过程。白细胞肉眼看不见、摸不着。如果简单的结合教材上的描述进行讲解,学生会感到非常抽象。故可配合Flash动画演示及在显微镜直视下观察的电教片进行讲解。学生通过动态的感官认识,会很快掌握并能描述整个过程。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增加了学习的兴趣。

2.3 讨论式教学法,用于课后强化

病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是沟通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课。讨论临床病例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临床病理讨论是由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从病理学角度设计病例,通过由小组讨论发表各自意见和看法,共同研讨。教师是讨论的引导者[4],学生是讨论的主体。由于病例讨论所占用时间较长,故教师应选择编写易于学生分析、理解的病例,同时根据分析病例的思路设计一系列问题,将病例资料提前分发给学生让学生思考。在一个章节学习结束后让学生运用所学病理知识综合分析,通过分组讨论的方式从病理学角度做出结论。讨论结束后教师予以评价、矫正。使学生更好的从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吸收知识转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设计一个由慢性乙型肝炎逐渐演变为肝硬化的典型病例并提出问题:引起该病的病因是什么?该患者为什么会出现脾大、腹水等症状?你认为肝脏会发生哪些病理变化……将病例先印发给学生课后阅读,待消化系统这一章授课结束后进行讨论。讨论主要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将学生分为3~4个小组,讨论的结果由每组一名代表发言,其他小组的同学可以对发言的结果提出疑问,并说出自己的看法,最后教师总结。这样既能起到概括、复习的作用又能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对疾病的认知能力,把书本知识转化为学生的具体知识,再进一步把学生的具体知识转化为能力,做到活学活用。

2.4 优化实验课,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传统的病理学实验课是以学生观察大体标本和病理切片为主。而在观察病理切片上所花费的时间最多。中职学生的组织学基础是个薄弱环节,如果让他们自己在显微镜下寻找病变部位可能绝大多数同学都会觉得困难。学生上实验课就“坐飞机”,把实验课当作“休息课”,导致厌学情绪的产生。

为提高学生的兴趣,在实验课时重点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可选择动物实验和观察大体标本为主。例如:“家兔的空气栓塞”这一实验。学生通过亲手操作,将适量的空气注入家兔的耳缘静脉,观察其结果。结合临床常见病因讨论其处理方法、临床工作中的注意事项。这样的实验会使学生记忆深刻,增强他们的责任心。而在大体标本的学习中,将正常器官与病变器官放在一起让学生直观的进行对比、观察究竟哪个部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既巩固了学生的正常人体学的知识又加深了对病变组织的记忆,培养了学生严谨的科学作风和医德医风。

3 结语

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其目标就是要以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这一特定的中心对象的发展为根本,培养适应岗位要求的技能人才。“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之以计不如教之以技”。在病理学基础的教学中,通过启发式教学法的引入,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讨论式教学法的开展及实验课的革新,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化了书本知识,而且使学生由传统的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摄取知识,培养了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为临床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1]王志敏.病理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2]王雅敏.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启发式教学[J].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2009,4.

[3]宁爱莲.多媒体课件在病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实用医技杂志,2007,14(6):784~785.

[4]许云斐.案例教学法在商务策划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0,28(10):47~49.

R2

A

1674-0742(2011)08(c)-0112-02

2011-07-19

猜你喜欢
病理学实验课基础
“不等式”基础巩固
“整式”基础巩固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流行株感染小型猪的组织病理学观察
“自由”的实验课
上实验课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的病理学和影像学研究进展
WST在病理学教学中的实施
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
“五抓五促”夯基础
一堂实验课引发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