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春平 刘晓明
1.江西省新余市高新区水西镇卫生院,338000
2.江西省新余市渝水区罗坊中心卫生院
芍倍液注射疗法配合手术治疗混合痔48例
彭春平1刘晓明2
1.江西省新余市高新区水西镇卫生院,338000
2.江西省新余市渝水区罗坊中心卫生院
混合痔为肛肠外科常见病,其传统术式外剥内扎术创面大,术后疼痛,愈合时间长,对于多痔核一期切除者,易导致肛门狭窄、大便失禁[1]等后遗症。近两年来,我院收治48例混合痔患者,采用外剥内扎术及术中配合芍倍液注射治疗,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本组患者48例,其中男 36例,女 12例。年龄17~75岁,平均54.5岁。病程1~20年。其中静脉曲张性混合痔24例,血栓性混合痔12例,混合痔并嵌顿12例。所有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便血、肿痛或坠胀脱出等症状,肛镜检查可见直肠黏膜下有隆起的痔核充血或糜烂。
术前2天进少渣饮食,术前1天进流质饮食,便秘者术前一日晚口服果导片3片以促进排便。术日禁食,临术前可清洁灌肠,排空大便。骶管阻滞麻醉或局麻。取侧位(痔核主要侧在下),肛周皮肤消毒。扩肛并肛门镜检,检查内痔分布及与外痔关系,以决定手术方式。
外剥内扎术:提起外痔部分,尖电刀于外痔基底部做放射状V型切口,然后弧形拐向内痔核至齿状线上0.5 cm,尽可能保留移行上皮,外痔尖刀柄剥离,出血点电灼止血。再用血管钳钳夹相应内痔的中下1/3部位,用3个0可吸收线8字缝扎内痔基底部,剪除残端。如为环状混合痔,可选择3~4个母痔区或较大痔核为外剥内扎点。
芍倍液内痔注射:外剥内扎后用喇叭口肛门镜置入肛门,观察有无出血。消毒后充分暴露未结扎子痔区痔核,取2:1芍倍注射液(2份芍倍注射液,1份0.5%利多卡因)分三步(痔核上黏膜下、痔核区、齿线上)局部注射,于痔核表面中心隆起部位进针,遇肌性抵抗感后,稍退针尖再注,药量一般要稍大于痔的体积,使药液充盈痔的黏膜下层,痔核呈弥漫性肿胀为宜。
术后镇痛及抗炎:取复方亚甲蓝注射液(1%亚甲蓝注射液1m l,0.5%利多卡因5m l,肾上腺素1滴)在创面基底部、创缘皮内及痔核结扎根部做点状浸润注射或塞入双氯酚酸钠栓2粒,创口不缝合,创面可用美宝湿敷后包扎。术后常规用抗生素3~5天,控制24 h内排便,保持大便通畅。每日早、晚及便后用1∶5000高锰酸钾液坐浴。
本组48例全部治愈,1~2周内子痔核脱落,创面一般2~3周愈合。所有患者无术后大出血、局部感染,术后随访无复发,肛门无狭窄,无大便失禁等后遗症。
痔疮为肛肠外科常见病。外剥内扎术式作为治疗混合痔的经典术式存在使肛管直肠狭窄、大便失禁的可能并发症。注射疗法通过使局部组织硬化、坏死达到治疗的目的,但注射后局部硬化、直肠狭窄、坏死、大出血等不良反应也时有发生。笔者综合二者加以运用,取得了很好的疗效。外痔行V形电尖刀切剥,出血少,曲张静脉、血栓均可剥离,能最大限度保留肛管移行上皮。母痔内痔部分不同于传统术式需全部结扎痔核,而只结扎痔核中下1/3处,使术后瘢痕挛缩轻,不致引起肛门狭窄;芍倍液注射于子痔区痔核或内扎痔保留部分是通过引起痔核组织产生无菌性炎症反应,使黏膜下组织纤维化,肛垫固定、悬吊于内括约肌上,整个过程不发生明显的炎症、出血、坏死等改变,痔核表面黏膜组织无破坏,无瘢痕形成,不致引起肛门狭窄等并发症。总而言之,此法可减少对局部组织的创伤,避免并发症,且具有疗程短、疼痛轻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蓝瑚,夏穗生.外科手术失误及处理.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04:165.
2011-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