芮靖琳,范郁山
(广西中医学院,广西南宁530001)
针灸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的临床研究概况
芮靖琳,范郁山
(广西中医学院,广西南宁530001)
回顾国内近10年来针灸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的现状,从临床观察与研究对针灸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做出概述,从而有利于找出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的治疗规律,用于指导临床。
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针灸疗法;综述
子宫内膜异位症(简称内异症)是指具有功能的子宫内膜组织在子宫腔及子宫肌层以外任何部位生长所引起的病变。中医无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名,依据其有痛经、性交疼痛、月经不调、不孕、盆腔肿块的临床表现,内异症属于中医“痛经”、“月经不调”、“不孕”、“瘕”的范畴。继发性、渐进性、进行性加重的痛经是本病的典型症状,约有半数以上的患者以痛经表现为主,严重者影响到患者的生活工作质量。针灸用于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疗效良好,临床报道较多,故笔者就针灸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所致痛经的临床报道作一简要的回顾,参考近10年的相关文献,现综述如下。
孙远征等[1]采用俞募配穴法针刺30例患者,穴取肝俞、脾俞、肾俞、期门、章门、京门,毫针快速进针,斜刺行针得气后,留针30 min。每日1次,20天为一周期,停针10天,3个周期为一疗程。治疗1个疗程,总有效率90.0%,显著优于常规针刺组和西药对照组。虽然3组总疗效相似,但俞募针刺组在痛经、月经不调、腰骶痛、肛门坠胀等症状的改善方面显著优于其他两组(P<0.01),且俞募针刺组治疗后血清CA125值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其不良反应明显低于西药对照组。
朱志强等[2]采用腹针疗法,选取引气归元、腹四关、双侧大横穴,随机配取双侧上、下风湿点1~2穴位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所致痛经30例,总有效率90.0%。林芸等[3]、陈丽娜等[4]进行了腹针组和药物组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的对照观察,结果腹针组有效率达90.0%,药物组有效率80.8%。金亚蓓[5]采用腹针引气归元法治疗痛经,总有效率92.5%。林秀华[6]研究表明,腹针配合灸法治疗继发性痛经能够明显减轻临床症状,改善生活质量。
熊运碧等[7]选择关元、中极、三阴交穴位电针刺激治疗内异症所致的痛经70例,结果总有效率为95.71%,随访6个月,其中无复发者37例。金亚蓓等[8]将病人分为体电针组和耳电针组,体电针组以气海、关元、三阴交、地机、天枢、子宫为主穴,耳电针组选取子宫与皮质下或者神门与内分泌(均为双侧)作为主穴,都给予频率50 Hz的连续波刺激,刺激强度为0.5~0.8 mA,各治疗内异症所致痛经者40例,总有效率分别为85%、92.5%。
曾睿等[9]选取关元、中极、天枢、足三里、三阴交、太冲,除关元、中极外,均取双侧。针刺得气后点燃艾条,插在针柄上直到艾条燃尽,治疗内异症所致痛经40例,有效率为95.0%。
孙占玲等[10]采用毫针针刺双侧子宫、皮质下或神门、内分泌等耳穴配合辨证加减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痊愈8例,显效12例,有效1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75%。向东方等[11]采用耳埋针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患者37例,资料显示,对于轻度、中度EMT痛经患者,中药内服与耳穴埋针法的疗效相同,但对于重度EMT痛经患者,耳埋针法的疗效优于中药组(P<0.01)。由此可见,耳埋针能升高中、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患者降低的内源性阿片肽-β-EP这一镇痛物质的水平。
张丽蓉[12]用神农注射液2 ml,选取子宫穴和次髎穴(双侧),隔日1次,交替使用,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痛经症状消失或缓解,有效率达97%以上。
汪慧敏等[13]用七厘散敷贴神阙穴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其中对痛经的有效率达83.9%,性交痛的有效率达75.0%。刘亚欣等[14]用温通药灸散30 g,放入一直径4 cm铜制容器中,底部有多个微小孔,加入10%姜酊湿润后点燃。取双侧水道、四满穴,单侧三阴交穴,熏灸每穴10 min,每天1次,10次为一疗程,总有效率88.16%,疗效显著优于艾条灸对照组。
张春玲[15]以针刺子宫、卵巢、气海、关元、中极、三阴交、太冲、气穴、大赫、水道、归来、百会、足三里,配合TDP照射治疗20例,结果有效率达100%。惠雪莲等[16]采用针药结合治疗内异症所致痛经者38例,经治疗后,显效27例,好转8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2%。阮继源等[17]采用隔药饼灸配合水针治疗内异症痛经轻、中、重三型46例,总有效率为82.6%。王丽英等[18]采用三联疗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治疗组55例采用推拿、药敷、隔药灸三联疗法治疗,于月经前10天开始治疗,选取气海、关元、中极、子宫(双)为主穴。治愈40例,未愈1例,总有效率为98.18%。对照组53例根据临床辨证予以化瘀止痛汤及血府逐瘀汤化裁,于月经前20天开始服药。治愈20例,未愈10例,总有效率为81.1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
内异症目前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而其所致痛经也极大地影响了女性患者的日常工作和生活。当前治疗方法中,药物治疗往往疗程较长,副作用大,价格较昂贵;手术治疗方面,微创手术对患者造成的创伤短时间内难以消除,同时经济负担也是不容忽视的。综上所述,近年来针灸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所致痛经的报道较多,治疗方法多种多样,但是传统的单纯针刺疗法少见,以腹针、温针灸、针药结合等针刺与其他方法结合的综合疗法多见,而近年来随着耳穴贴压、穴位注射、穴位贴敷等的广泛应用,疗效亦得到了明显的提高。然而纵观治疗方法不统一,选穴随意性大,没有形成规范的治疗方案,不同作者报道的疗效缺乏可比性,尚不能完全反映出临床的实际情况,对有关机制的实验研究也不多,今后应探讨更合理的针灸治疗方案,加强临床设计的科学严谨性及子宫内膜异位症所致痛经的实验研究,以进一步提高针灸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所致痛经的水平。
[1]孙远征,陈洪琳.俞募配穴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对照研究[J].中国针灸,2006,26(12):863-865
[2]朱志强,吕春燕,蒋华民,等.腹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所致痛经疗效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13):156-156
[3]林芸,陈丽娜.腹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30例[J].河南中医,2010,30(5):500-501
[4]陈丽娜,林芸,袁丽萍,等.腹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35例[J].湖南中医杂志,2010,26(6):75-76
[5]金亚蓓.腹针引气归元法为主治疗痛经的随机对照研究[A]//第二届国际腹针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南宁:中国针灸学会腹针专业委员会,2009:37-40
[6]林秀华.腹针配合灸法治疗寒凝型痛经疗效观察[J].山西中医,2008,24(3):30
[7]熊运碧,祝育德.低频治疗仪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所致痛经的疗效观察[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13(3):23-24
[8]金亚蓓,孙占玲,金慧芳.耳穴电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的随机对照研究[J].针刺研究,2009,34(3):188-192
[9]曾睿,洪文.温针灸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40例[J].中医学报,2010,25(147):342-343
[10]孙占玲,金亚蓓.耳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致痛经32例疗效观察[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17(12):738-739
[11]向东方,司徒仪,梁雪芳,等.耳埋针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37例临床研究[J].中医杂志,2001,42(10):596-597
[12]张丽蓉.张丽蓉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经验[J].天津中医,2000,17(2):2-3
[13]汪慧敏,王幸儿.七厘散穴位敷贴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03,22(4):24-25
[14]刘亚欣,曹银香,王荣英,等.温通药灸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致痛经76例疗效观察[J].新中医,2003,35(5):55
[15]张春玲.针刺配合TDP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J].医学综述,2008,14(7):1119-1120
[16]惠雪莲,张彦,董蕊娟.针灸配合中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38例[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09,32(3):45-46
[17]阮继源,汪慧敏.隔药饼灸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46例[J].实用中医药杂志,2001,17(3):19
[18]王丽英,刘莉,于荣艳.三联疗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55例[J].新中医,2009,41(4):80
Overview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Dysmenorrhea Caused by Endometriosis
RUI Jing-lin,FAN Yu-shan
(Guangxi College of Chinese Medicine,Nanning530001,China)
This paper reviews the status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dysmenorrhea caused by endometriosis in recent ten years,including clinical observations and studies,in order to find out the treatment for dysmenorrheal caused by endometriosis,which can be used as a guide in clinic.
Endometriosis;Dysmenorrhea;Acupuncture therapy;Summary
R246.3
A
1005-0779(2011)12-0061-02
芮靖琳(1984-),女,2009级针灸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针灸治疗神经系统疾病临床与实验研究。
2011-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