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栓系综合征的磁共振成像诊断价值

2011-02-10 20:18廉立新
中国医药指南 2011年2期
关键词:脊膜脂肪瘤圆锥

廉立新 李 炜

(河南孟州市人民医院MRI室,河南 孟州 454750)

脊髓栓系综合征(tethered cord syndrome,TCS)是由于各种先天和后天原因牵拉圆锥,使圆锥位置下移,并被“栓系”在椎管内,但常合并其他畸形,从而产生脊髓感觉或运动神经功能障碍。由于临床医师对TCS认识不足,实际工作中遇到仅手术处理脊膜膨出而忽略TCS的病例,为提高对TCS的认识和评估,MRI对TCS的诊断价值。现将孟州市人民医院手术证实的26例TCS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26例TCS均为孟州市人民医院1998年10月至2009年10月手术评实的病例。其中男17例,女9例,年龄最大50岁,最小2个月。临床表现:有排尿困难并大小便失禁10例,下肢疼痛伴跛行,足部畸形5例,内翻足5例,皮毛窦3例,肌肉萎缩无力3例。

1.2 方法

MRI设备及扫描技术,扫描采用德国西门子永磁0.35TMRI成像系统和脊柱表面线圈,常规采用矢状面冠状面及轴位20ms T2加权像(TR/TE=2000/90ms)横柱位T1加权像。矢状位4mm横轴位5~8mm成像。矩阵256×256均为腰骶段脊柱扫描。

2 结 果

26例患者中,椎管内脂肪瘤5例,畸胎瘤3例,脊髓膨出5例,皮毛窦3例,脊髓纵裂4例,隐性脊柱裂6例。26例TCS脊髓圆锥末端均低于L2椎体下缘。其中9例栓系于S1~3椎管内,MRI脊髓正常,圆锥形态消失而呈“鼠尾状”。6例因脊髓圆锥纤细与马尾神经束在矢状面上难以区分,但横轴位成像完全可以分辨脊髓或马尾神经,上述结果MRI发现与手术中所见相同。

3 讨 论

TCS的发生机制和诊断标准:脊髓栓系综合征在临床与放射学上有不同的概念。以往将脊髓圆锥位于L2椎体水平,终丝直径>2mm定义为脊髓栓系[1],近年来,部分学者认为脊髓栓系为脊膜膨出、脂肪瘤、脊髓纵裂等引起的继发性改变[2]。脊髓栓系的发生与脊髓发育过程异常有关。正常胚胎发育早期,脊柱与脊髓的长度大致相等,随后脊柱生长速度快于脊髓,造成脊髓的位置逐渐上升,至出生3个月后,脊髓至成人水平,即圆锥位于L1~2水平,如果在这个过程中脊髓上升受限时,脊髓被牵拉而绷紧引起血管功能不全及继发性缺血、变性而出现症状[3],成人脊髓圆锥末端在T12和L1椎体水平,脊髓圆锥的位置可随脊髓弯曲在一定范围内上下移位。马尾及终丝则不和硬脊膜黏连[4]。当胚胎期神经管发育过程障碍,常可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形态异常或移位及周围结构不闭合,发生脊髓纵裂、圆锥低位、棘突交叉、皮毛窦等异常改变。按照传统诊断方法,我们应以使用脊髓末端低于L2椎体下缘作为诊断TCS的标准。

TCS的分型,周国昌等[5]根据MRI表现,手术所见及脊髓栓系的发生机制将TCS分为5种类型:①终丝粗大型;②脂肪瘤型;③脂肪瘤切除术后瘢痕黏连型;④椎管内肿瘤至脊髓栓系;⑤混合型。笔者根据TCS的不同病因,手术所见和MRI表现将其如下分型:①终丝粗短紧张型:终丝粗短,其直径在2mm以上,脊髓变细且圆锥部下降并粘在硬膜囊后壁,背侧蛛网膜下腔消失。MRI轴位像可见椎管内有高信号圆点状终丝影像。终丝表面可附表薄层脂肪组织亦可合并脊髓中央管轴度扩张。临床表现可有步行困难、尿失禁和下肢无力等;②脊髓脊膜膨出型:MRI轴位及矢状位可见椎板部分或完全缺知,临床上常有双下肢活动力差及泌尿系膀胱功能障碍等症状;③椎管内肿瘤至脊髓栓系型:各种腰骶段椎管内胚胎肿瘤如皮样肿瘤、表皮样囊肿、畸胎瘤和脂肪瘤等,均可导致TCS。MRI依其信号不同多可做出正确判断,并可很好地显示脊髓末端与肿瘤的关系;④混合型:椎管内肿瘤合并终丝粗大;术后瘢痕组织黏连合并终丝增粗;椎管内脂肪堆积合并终丝增粗[6-8]。

MRI对TCS的诊断价值:TCS患者最好的诊断手段是MRI已为众学者认可,MRI以其多序列、多方位、成像和高软组织分辨力等优点[9],从本组资料结果可知,MRI不仅可良好地显示脊髓栓系,并且还可以良好地显示TCS的合并症及其他异常,在临床上如行腰椎手术或联合腰麻、硬膜外麻醉患者,应在手术前或麻醉前详细询问病情仔细检查患者,及早发现神经管闭合不全的相关体征,MRI是目前TCS的最佳影像学检查手段,因此应作为TCS和脊髓栓闭合不全术前的常规检查。

[1]高培毅,林燕,戴建平.脊髓闭合不全的MRI影像诊断(二)隐性脊柱闭合不全[J].中华放射学杂志,1994,28(8):530.

[2]Brophy JD,Sutton LN,Zimmeman RA,et al.Magneic. Resonance Imaging oflipomyelomeninggoele and tethered cord[J].Neurosurg ery,1989,25(3):236.

[3]Warder DE,Oakes WJ.Tethered cord syndrome and the conus in normal position[J].Neurosurgery,1993,33(3):274.

[4]Warder DE,Oakes WJ.Tethered cord syndrome:thelow-lying and normally positioned conus[J].Neurosurgery,1994,34(4):597.

[5]周国昌,徐建民,周天健等.脊髓栓系综合片MRI图与手术所见的关系[J].中国脊髓脊柱杂志,1994,4(4):145.

[6]Hendrich EB,Hoftman H,Hamphreys RP.The tethered spinal cord[J].Clin Neurosurgery,1983(30):457.

[7]Barson AJ.The vertebral level of termination of the spinal cord during normal and abnormal developmentg[J].J Anat,1970,106(Pt3):489.

[8]陈辉.脊髓栓系综合症病和病理研究进展[J].中华小儿外科杂志,1995,16(12):364.

[9]Yamada S,Mandybur GT,Thompson JR.Dorsal midline prooscic associated with diastematomyelia and tethered cord syndrome:case report[J].J Neurosurgery,1996,85(4):709.

猜你喜欢
脊膜脂肪瘤圆锥
脊柱手术并发硬脊膜撕裂和脑脊液漏的研究进展
圆锥摆模型的探究与拓展
圆锥截线与玫瑰线
“圆柱与圆锥”复习指导
计算法在圆锥保持架收缩模组合冲头设计中的应用
黄韧带骨化患者硬脊膜骨化与椎管狭窄的关系
后纵隔Ⅱ型髓样脂肪瘤1例
产科患者硬脊膜穿刺后头痛防治
腮腺脂肪瘤:1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山羊硬脊膜的微观形貌及三维结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