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畜产品质量安全探讨

2011-02-10 19:22李芙琴
中国动物检疫 2011年5期
关键词:禽畜畜产品畜牧业

李芙琴

(青海省果洛州兽医站,青海 果洛 814300)

畜牧业是一个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畜产品是人们十分重要的营养源,是人类生存的物质基础,畜产品消费的首要要求就是产品安全。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的生活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畜产品的安全和质量要求也愈来愈高。然而,近几年来,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使畜产品的质量不断下降,并威胁到人类的安全,也影响了畜牧业的要持续发展。畜牧业是青海的支柱产业,牧民群众赖以生存的产业。畜牧业发展与否,直接关系着牧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水平的提高;直接影响牧区广大少数民族群众致富奔小康的进程,也是能否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目标的关键,因而更注意畜产品的安全。

这些因素主要包括:在全球范围内,畜禽疫病时有发生。如疯牛病、口蹄疫、禽流感等的暴发;在国内畜产品质量与安全状况堪忧。部分肉制品蛋白含量低,脂肪多,水分含量高,风味差,货架期短。在农贸市场上,经常有注水、病死猪肉销售。另外,在禽畜养殖中,滥用饲料添加剂造成畜产品药物残留严重超标;动物排泄物污染严重,有加速禽畜病原传播之势。随着畜牧业集约化、规模化程度的提高,禽畜的粪便和生产污物、臭气等排放既集中、量又大。调查还表明,全国有80%以上的禽畜养殖场地都没有对动物排泄物进行无公害处理。这既污染了环境,又加速了疫病传播。严重影响了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由于青海特殊的地理位置、特殊的生态环境、特殊的气候条件孕育了特殊的高寒干旱环境,草地生态处于低效转化的状态,形成一个极其脆弱的生态系统。特别是,近半个世纪以来,随着全球气候逐渐变暖,冰川、雪山逐年萎缩,加之超载放牧、乱采滥挖等人为不适当干预强度的增加,导致草原生态环境恶化状况进一步加剧。生态环境状况严重地制约着该区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同时青海地区经济欠发达,技术水平相对落后,也给畜产品质量水平提高造成不利影响。

1 当前畜产品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畜产品残留超标

主要有兽药残留、农药及重金属残留,兽药残留问题是近几年随着对外交往不断扩大和国内消费水平不断提高而显现出来的。兽药残留检测起步较晚,检测水平不高。在检测程序上存在送检比例较大而抽测比例较小,主要针对大中型饲养场和定点屠宰点检测等因素的影响,对市场上大量的畜产品未能作较全面和准确的监控,一些散养畜禽产品和非定点屠宰点的畜禽产品的兽药残留问题远比检测的结果严重,为了防治疫病,养殖户大量采用抗生素等药物,其中不乏国内外早已禁止使用的药物,也造成残留超标。同时染病畜禽产品亦未能有效控制,流入市场,污染环境;农药和重金属对人体健康的损害非常严重,由于农药和重金属在人体中的聚积,可能导致多种疾病的发生,因此农药和重金属残留是畜产品质量不高的又一重要表现形式。

1.2 畜产品加工过程污染

在加工、运输、销售过程中由于卫生条件不合标准,操作不合规范已导致的二次污染也非常严重,成为畜产品质量安全的又一隐患。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①缺乏冷藏设备导致畜产品变质。在贮存设备上,存在设备老化,密封功能、保鲜功能不足的问题,特别是缺乏专用性贮存设备。②储运设备清洁不彻底造成畜产品污染。一些长期贩运畜产品的储运业主未按规定每一次都对储运工具进行消毒处理,引起畜产品连环污染。③畜产品包装容器破损引起污染。④加工方法对畜产品产生污染。

1.3 畜产品掺杂使假

目前由于市场管理不足,畜产品掺杂使假,以次充好的问题比较严重。目前市场上各种掺杂使假手段层出不穷,主要表现为注水增重;利用病、死畜禽熟食品出售;在畜产品中添加违禁物品以增加保鲜时间等。各种假冒伪劣畜产品充斥市场,不仅影响了畜产品市场的开拓,也严重损害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给畜产品市场最直接的负面影响是降低了消费者对国产畜产品的消费信心,进而减少畜产品消费数量或寻找其他的替代消费品。如果形成了国产畜产品质量不如进口畜产品质量的思维定势后,国产畜产品的市场空间就会不断受到国外畜产品的挤压,在对外竞争中败下阵来。掺杂使假等不规范市场行为进一步降低了消费者信心。消费信心下降的直接后果就是减少消费行为,国产畜产品市场萎缩,畜牧产业陷入停滞不前甚至倒退之中。

2 青海地区畜产品质量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2.1 利益驱使导致质量安全隐患

生产经营者都希望获得最大的经营效益。在市场管理不规范的条件下,经营者在利益的驱使下会采取极端利己的行为,从而损害他人和社会的利益。在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上,个人利益动机表现十分明显。以畜产品生产、加工为一方的经营者与消费者之间处于信息极不对称的状态,面对多种畜产品的内在质量问题,消费者根本无法识别真伪,这为经营者获取非法利润创造了条件。

2.2 畜产品质量监管制度不健全

制度建立是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和管理的基础,没有完备、权威、可操作的法律法规体系和质量标准体系,无法保障畜产品安全,我国先后颁布了一系列相关法侓,已形成一定畜产品质量安全的法规体系。但尚存一些不足,如缺少在畜产品生产、加工和流通各个环节都有效的食品安全基本法律,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2.3 畜产品质量管理的投入不足,技术落后

资金投入不足是影响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因素,导致制度建设、执法监管水平下降和检测水平不高等问题。没有先进的监测技术就不可能保证质量的稳定,我国畜产品生产技术落后,监测手段落后,是导致质量安全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

3 保障畜产品安全的质量措施

3.1 法律健全是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关键,尤其在假冒伪劣畜产品方面,光依靠经济处罚和行政处罚无法杜绝。建立相应高效、安全的法律体系才能促成高质量的畜产品生产。

3.2 设置高效精简的管理体系。减少多头执政效率低下的现象,即使有部门需要合作,都通过明确职责、权利和义务,确定合作规则,共同致力于畜产品质量安全的控制。

3.3 全程控制。安全的畜产品是管理出来的。但是只强调对产品的检验而忽视对过程的监控存在许多无法解决的问题。在控制最终产品的同时,必须加强对产销全过程的监控,建立起畜产品全程监控机制,做到饲料作物的生长、收获、加工、畜禽育种、饲养、屠宰、加工、包装、销售,直到消费等多环节控制。

3.4 督促运营单位的自我监控。畜牧业工业化不可违背自然规律,在畜牧业中采用工业化生产要符合不同禽畜生产过程的生物学规律。各畜产品生产企业和养殖户重视质量与安全的自我检测,做到不符合标准和规定的产品不予上市,就从根本上缓解了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

3.5 走生态牧业之路,转变畜牧业发展观念。畜牧业和畜产品的企业业主应将盈利放在首位转变到将消费者的安全放在首位,畜牧业产品应由传统产品转为生态产品。对养殖场地、禽畜粪便的处理、畜产品废品、病死畜禽的无公害化处理制定严格的环保标准,降低各种禽畜病菌的滋生与传播。

3.6 重视资金投入,提高生产和检测技术水平,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包括对畜牧业科研、教育、技术传播、品种改良与繁育,畜产品质量控制设施与技术等的投资,提高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国际竞争能力,加快畜产品生产和检测各环节技术改造和品种、设备更新力度。

3.7 加快畜牧业产业化经营进程,调整优化结构,促进产业升级。根据资源特点、生产习惯和市场需求,坚持发挥优势、突出特色、相对集中、调养高效的原则,建立和巩固特色畜禽生产基地。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畜禽科技含量。鼓励、支持和发展公司加基地、基地带农户等多种形式的一体化经营体系。扶植组建农民(畜禽生产)专业协会,结成利益共同体。

[1]宾冬梅,易诚,马美湖.浅谈我国畜产品加工业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J].家禽业,2001,25(4):41.

[2]吴存悌.动物卫生管理存在的问题与思考[J].中国动物检疫,2001,18(5):13.

[3]刘文奎,苏秦.从“绿色贸易壁垒”看我国畜禽生产的未来[J].中国家禽,2002,26(16):1-5.

[4]李志坚.特种养殖业迈入二十一世纪,面对加入WTO如何发展[J].当代畜禽养殖业,2000.(7):7.

猜你喜欢
禽畜畜产品畜牧业
浅析畜禽传染病病原体在环境中的传播途径
映像畜牧业
给禽畜配制饲料 搭配比例要合理
畜牧业也要打好“翻身仗”
春节畜产品供应面较为宽松
映像畜牧业
映像畜牧业
畜产品价格多数上涨
病死禽畜“后事”料理不是小事
2016年12月畜产品进出口统计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