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金金,谢宁,吴颂,史瑞,张真
(1.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2.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天津 300150)
血管性痴呆(VD),是在多次反复发作的脑血管病变基础上形成的以智能障碍为主的症候群。近年来,中医药在VD的防治上日益显示出优势,现将2000年以来中医药治疗VD的各种主要研究成果归纳总结如下。
近代医家根据古代医家的论述,结合临床实践,从不同角度对VD病机进行了探讨。蔡建伟[1]认为,痰浊蒙窍是本病的病理关键,瘀血痰浊贯穿本病始终,而痰瘀互结,久滞不化,酿毒损髓,败坏脑络则是本病发生及演变的核心环节。陈维等[2]认为,VD的病位在脑,其始于肝气郁结,终因瘀血阻窍,而致脑失所养,灵机记性皆失,出现善忘、痴呆等症状。
辨证论治是中医治疗VD的重要方法,不少医家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研究工作,有力地推动了中医个体化诊疗的发展和临床疗效的提高。
《中医心脑病学》将其分为5型:肾虚髓亏、脾虚气陷、风痰阻络、瘀阻脑络、心火亢盛,方选左归饮、益气聪明汤、涤痰汤和止痉散、通窍活血汤、黄连解毒汤加减[3]。赵铎[4]报道,郑绍周教授将本病分为“气虚血瘀、肾精亏虚、肝肾阴虚、痰浊阻窍”4型,分别治以补气益智,活血化瘀;温补脾肾,增智益髓;滋补肝肾,解郁增智;祛湿化痰,开窍醒神。梅建伟等[5]将VD分为3型:肝阳上亢、肾精亏虚型,治宜平肝潜阳,补肾填精生髓,方用天麻钩藤饮合左归丸加减;痰瘀阻窍型,治宜健脾化湿,逐痰活血开窍,方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合通窍活血汤加减;心脾两虚型,治宜养心安神,补益心脾,方用归脾汤加减。
2.2.1 补肾活血化痰法
江翠红等[6]随机将85例VD病人分为脑复聪组(人参、鹿茸、淫羊藿、丹参、熟地黄等)和脑复新 (吡硫醇)组。结果,脑复聪胶囊可显著提高病人的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改善临床症状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并具有较好的改善脑血流和血液流变学等作用。脑复聪组总有效率为56.60%,明显优于脑复新组(P<0.05)。
2.2.2 补肾健脾,活血化痰法
于树夔[7]将85例V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醒脑益智丸(鹿茸、淫羊藿、茯神、丹参等),对照组给予脑活素、脉络宁、胞二磷胆碱静脉滴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在智能量表积分,生活自理能力积分和实验室指标等方面,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
2.2.3 补肾化痰开窍法
刘亚娴等[8]将62例V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均给予脑活素和胞二磷胆碱治疗,治疗组加用地圣珠水煎剂。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50%,对照组为63.33%(P<0.05);治疗组在改善量表(MMSE、HDS)积分及改善血液流变学、血脂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
2.2.4 活血化瘀法
潘大军等[9]将50~78岁VD患者6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口服降粘通络胶囊,对照组口服尼莫地平加脑复康,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查MMSE积分,BBS积分,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MMSE积分、BBS积分治疗前后差异有显著性。
2.2.5 补肾益气活血法
李璟怡等[10]将60例V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予软脉灵口服液;对照组(30例)予以盐酸多奈哌齐(思博海)。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7%)与对照组(86.7%)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MMSE、日常生活功能水平量表(ADL)积分和同型半胱氨酸(Hcy)、血栓素A2(TXA2)、前列环素I2(PGI2)等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中医证候疗效、临床症状改善、内皮素(ET)、TXA2/PGI2等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
2.2.6 补肾益气、活血化痰法
胡全城等[11]将82例VD患者随机分为益肾补脑片(龟甲、益智仁、红花、人参等)治疗组和尼莫地平对照组进行观察治疗。结果,治疗组总疗效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在远近记忆力、语言理解、时空定向及命令服从方面,治疗组疗后积分较疗前有显著提高。治疗组疗后SOD上升、MDA和一氧化氮(NO)下降均具显著性意义,且治疗组SOD、MDA的改变较对照组明显(P<0.05或P<0.01)。
2.2.7 平肝熄风、活血通络、补肾益智法
刘宪平[12]将60例VD患者采用天智颗粒治疗,对照组VD患者50例服用都可喜,疗程为60天。在治疗前后分别采用MMSE和Blessed行为量表(BBS)对认知功能和行为能力进行评估,并在治疗前后观察2组的血液流变学变化。结果,天智颗粒和都可喜均可以明显改善VD患者的各项认知功能和行为能力的积分(P<0.05)。对痴呆的总体疗效、记忆认知和行为能力的改善方面的作用近似(P>0.05)。
近年来,随着研究手段和力度的不断加强,对VD病因病机的认识渐趋深入,已从某一方面、某一层次或某一阶段的研究转变为对整个疾病发展规律的整体性动态性研究。中医学认为,其病位在脑,其多发于中风之后,涉及肝肾心脾诸脏,其中肾虚为VD的重要发病基础,病机特点是以虚为本、以实为标的本虚标实证,其本为精气亏虚,其标为痰瘀浊毒内阻,临床表现为虚实夹杂[13]。但临床研究仍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1)对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不统一;缺乏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对照的前瞻性研究;2)复方临床观察所选用的药物与阳性对照药物可比性差;3)中药药理和复方作用机制的研究尚停留在探索阶段,还难以揭示方中起主要作用的药物或活性成分及构效关系、量效关系、配伍效应、证效关系及其药代动力学等;4)目前还没有特效的治疗方法,仅能延缓病程。但该病是能够预防的,故其预防应比治疗更为重要。应充分发挥中医药的预防保健优势,加大对VD相关发病危险因素的及时有效干预,预防中风等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从而降低VD发病率。
[1]蔡建伟.清毒活血化痰是治疗血管性痴呆的基本法则[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10(7):34-35.
[2]陈维,刘福友,呼兴华,等.从肝郁血瘀论治血管性痴呆[J].辽宁中医杂志,2010,37(8):1462-1463.
[3]高希言,牛学恩,陈军,等.中医心脑病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科技出版社,2000:289.
[4]赵铎.郑绍周教授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经验[J].时珍国医国药,2005,16(8):812-813.
[5]梅建伟,王辞晓,张英强.辨证论治血管性痴呆[J].四川中医,2009,27(11):22-23.
[6]江翠红,丁爱国,王白玲,等.脑复聪胶囊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7,5(5):396-398.
[7]于树夔.醒脑益智丸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9,24(6):794-796.
[8]刘亚娴,刘清蕊,单宝恩,等.地圣珠水煎剂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观察[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4,38(8):10-12.
[9]潘大军,刘静毅.降粘通络胶囊治疗血管性痴呆37例临床观察[J].中医学报,2009,24(6):71-72.
[10]李璟怡,黄俊山,张作丹,等.软脉灵口服液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9,7(9):1032-1034.
[11]胡金城,汪学军,朱成全.益肾补脑片治疗血管性痴呆42例的临床研究[J].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5,18(17):788-790.
[12]刘宪平,康康.天智颗粒治疗轻中度血管性痴呆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9,12(8):9-11.
[13]吴秀芹,梅晓云,吴颢昕.祛邪法治疗血管性痴呆研究概述[J].中医药学报,2010,38(6):11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