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联民,何 军
(江苏省丹阳市吕城中心卫生院,江苏丹阳 212351)
岳某某,女,20个月。病史:该患儿生性脾气暴躁,有喜食辛辣食物之习惯。于数月前其家人发现该患儿之双下眼睑部出现暗红色肿块,且渐趋增大,病情严重时,已导致眼裂变小、瞪眼困难、视物不清等症状,患儿十分痛苦,故终日哭闹不休、不思饮食,渐现消瘦。其家人曾先后携患儿多方求治,均诊断为重症霰粒肿,先后予以多种抗菌眼药及口服抗生素治疗,病情均未见任何好转迹象。最后又求治于常州市一家专科医院,眼科专家建议其行眼科摘除手术治疗,家人因担心该类手术可能遗留下眼部疤痕,拒绝了眼科专家的建议。后经人介绍,于 2009年 2月 22日上午 8时前来我科针灸门诊求治。检查:神清、精神亢奋;舌边红、苔薄黄;脉弦数;双眼下睑有较大之暗红色肿块,中心横径 2 cm;中心竖径 1 cm;呈椭圆形,按之质地较硬,活动度良好;患儿眼裂变小,瞪眼困难,烦躁不安,哭闹不休。诊断:重症霰粒肿(双侧)。
耳尖穴、耳背部放血疗法。操作:首先将治疗方法详尽告知家人,努力争取家人和患儿的配合。然后,术者用右手拇、食二指作反复捏按患儿双侧耳尖穴及耳背部皮肤手法,直至明显充血。局部皮肤行常规消毒,采用 1寸 28号一次性不锈钢毫针对准上述穴位或部位,快速点刺数下(耳背部点刺顺序为由上而下,由内而外),待耳尖穴、耳背部分别出血 10滴左右,再用消毒棉签紧压止血,10天治疗 1次。
在行本法治疗的同时,指导家人要作好患儿饮食护理(不吃辛辣食物,多吃新鲜蔬菜及瓜果)及情志护理(教患儿学画画、唱儿歌及每天定时收看央视少儿动画节目等方法)。
经上法治疗 3次,患儿病情已初见好转,患部肿块硬度已趋于软化,皮色由深暗红色而趋暗淡色。治疗6次病情进一步好转,患儿双眼下睑肿块范围已缩减约 1/3左右。治疗 10次,患儿双眼下睑霰粒肿块已基本消散,共治 12次而告愈。
霰粒肿属五官科疾病之一。中医学脏腑学说中有:“肝开窍于目”,肝火旺盛者可通过其经络联系,上犯于目而致病。本病例患儿因生性暴躁,属肝火旺盛之体,又有喜食辛辣食物之习惯,则更可促使肝火上犯而发病。本患者来我科就诊时,病情已达重症程度,已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在常规西药作局部及全身治疗后均未能奏效时,笔者采用耳尖穴及耳背部点刺放血疗法,并辅以饮食护理、情志护理等综合疗法治疗,取得了满意疗效。
中医学认为:耳为宗脉之所聚,人体十二经脉和十五络脉皆汇聚于耳,与耳气血相贯,耳穴与机体的五脏六腑、四肢百骸通过经络相关连。
耳尖穴是针灸临床常用的耳穴穴位之一,耳尖穴最常用的刺法是点刺放血,又称之为放血疗法,具有清热解毒、消坚散结、降压止晕等作用[1]。主治:高血压、发热、目赤肿痛、急性结膜炎、麦粒肿等。耳背部点刺放血具有清泄肺胃蕴热、疏通经络、活血化瘀、理气、消肿、止痛之功效。故耳尖穴合耳背部行点刺放血疗法,能有效刺激耳穴,通过其经络联系而传导至身体各个部位来调节脏腑功能,平肝熄火,平衡阴阳,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在耳尖穴及耳背部行点刺放血疗法的同时,指导患儿家属及时进行饮食调理及情志调养,可谓治病必求其本之原则的体现,用新鲜蔬菜瓜果等清淡食物取代辛辣之品,用陶冶情操之举来调节性情(肝火旺盛之体),这种医护并举之疗法符合标本兼治之法则,故本病能取得满意疗效。
[1]柴俊英.耳尖放血结合针刺改善高血压危象体会[J].针灸临床杂志,2010,26(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