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猪咬尾、咬耳恶癖症的发病原因及预防措施

2011-02-10 14:03
浙江畜牧兽医 2011年3期
关键词:断尾猪只寄生虫

(海盐县西塘桥畜牧兽医工作站,浙江海盐 314300)

仔猪咬尾、咬耳是异食癖的一种,是由营养代谢机能紊乱、饲养管理不当、密度过大、环境、气候变化、饲料营养改变等引起的一种综合征。在断奶仔猪中,咬尾和咬耳症的发生率一般在10%左右,且多发生在断奶后3-5 d。患猪大多数对外界刺激敏感,表现为好动,食欲不振。当猪群中有一例发生时,则可引起连锁反应。仔猪之间相互咬尾或咬耳,常因被咬者流血不止,容易继发感染而死亡。 猪场一旦发生此症,则整圈猪不得安宁,轻者咬伤,重者咬去半截甚至全部,最后因感染而导致躯体瘫痪,严重的因机体衰竭而死亡,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这种现象一般发生在采食(或饥饿)时,被咬伤仔猪常常躲于一角,如不及时治疗可引起伤口感染,组织坏死,甚至死亡,降低胴体质量。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及时防治。

1 发病原因

1.1营养因素 仔猪在生长过程中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物质全部依靠饲料供给,当饲料中的营养不平衡时,猪群可能出现应激反应而引起咬尾、咬耳。一般维生素、铁、铜、钙、镁和食盐缺乏以及纤维素不足等均可导致咬尾、咬耳症的发生。

1.2环境因素 猪舍内环境卫生条件差,有害气体如二氧化碳、硫化氢浓度过高,温度过高或过低,通风不良,氨味过重,光照过强以及因受到惊吓而引起的应激,使猪群产生不适反应,或在恶劣环境中光线过强等均可引发猪群的咬尾、咬耳恶癖症。

1.3管理因素 饲养密度过大,猪只之间相互接触发生冲突,为争夺采食和饮水位置而互相咬斗;同栏猪体重悬殊太大,体重小及体弱猪常为被咬对象,一旦咬伤就会引起猪群的群咬;饲槽不够或饮水不足往往会引起此症的暴发。不正常限饲会引起异食,不是同一窝仔猪的混群饲养等,均可引起咬尾、咬耳的排异现象。

1.4疾病因素 体外寄生虫对皮肤刺激可引起猪只烦躁不安,在舍内墙壁和栏杆上摩擦,出现外伤后可引起其他猪只啃咬;体内寄生虫如蛔虫,贫血、尾尖、耳尖坏死等均可诱发猪只的咬尾、咬耳症。

2 预防措施

2.1供给充足饲料、饮水 断奶仔猪应保证供给充足饲料、饮水。 断奶前抓好仔猪补料关,让仔猪充分适应饲料的气味、口感等,任其自由采食。 如果伴有食粪,饮尿等现象,可在每100 kg饲料中添加用锅炒黄的食盐250 g。

2.2调整饲养密度 控制饲养密度:肥猪每头占栏0.8~1.0 m2,中猪0.6~0.7 m2,仔猪0.3~0.5 m2。

2.3注意人工调教 为分散仔猪注意力,可在断奶仔猪栏中放置一些玩具,如木头、砖块、圆球等方便仔猪移动的物体。也可在栏杆上悬挂两条铁链,高度以仔猪仰头能咬到为宜,以满足仔猪好动、贪玩的需求。

2.4定期驱虫 驱除体内寄生虫,一般可用伊维菌素。另外,可在饲料中添加0.1%食盐或适量镇静剂。被咬猪只可用0.1%高锰酸钾或双链季胺盐类消毒剂冲洗消毒,涂沫碘酒或氯化亚铁防止化脓,对咬伤严重的猪只应及时隔离,单圈饲养,并用抗生素治疗。

2.5及时断尾 仔猪出生后1 d内断尾,断尾长度为尾长的1/2~2/3。此法还可节省饲料,防止仔猪咬尾。

2.6加强饲养 饲料中可适当添加复方维生素及矿物质,喂料要定时定量,禁喂霉败饲料。要少喂勤添,避免仔猪出现强烈的饥饿感,供给充足饮水,最好采用自动饮水器饮水。

2.7及时分栏 将来源、体重、体质、习性等方面基本相似的猪只组群饲养,一般每群以10~20头为宜。分群后要保持猪群稳定。刚转入保育栏的猪只容易发生应激反应,要注意观察,一旦发生咬尾或咬耳现象,就要及时调圈、隔离。

猜你喜欢
断尾猪只寄生虫
《断尾的狐狸》新编
壁虎的独白
海洋中“最难缠”的寄生虫:藤壶
白话寄生虫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杂志稿约
猪胃溃疡的病因与防治措施
猪舍富集的环境对猪只的影响?
秋冬季防应激不可忽略饮水消毒
小花猫与老鼠
猪只硒缺乏症的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