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安岳县妇幼保健院,四川 资阳 642350)
小儿急性支气管炎是小儿易发疾病,笔者采用宝咳宁颗粒治疗患儿60例,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选取120例急性支气管炎患儿,其中男62例,女58例;年龄最小8个月,最大12岁;临床症状均为发热、咳嗽、咳痰、气喘、食欲减退,睡眠欠佳,其中发热86例,气喘20例,恶心、呕吐14例;体格检查均有咽充血明显,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痰鸣音和(或)喘鸣音;29例胸片示双肺纹理增粗;均符合急性支气管炎诊断标准[1]。随机均分为宝咳宁颗粒组(治疗组)和双黄连口服液组(对照组),各60例。两组患儿性别、年龄、病情程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均予患儿头孢噻肟钠50~100 mg/(kg·d)静脉滴注,并以静脉滴注赖氨匹林或物理降温。治疗组加用宝咳宁颗粒(四川琦云药业有限公司),1岁以下者1次1/2包,每日2次;1~3岁者1次1包,每日1次;3~7岁者1次1包,每3次;7岁以上者1次1.5包,每日3次。对照组加用双黄连口服液,以下 1岁者1次1/2支,每日2次;1~3岁者1次1支,每日 2次;3岁以上者1次1支,每日3次。两组均以7 d为一疗程,在疗程中均不使用其他止咳、平喘、化痰药,观察用药后的疗效及不良反应。
痊愈:治疗7 d后,体温正常,咳嗽症状消失,双肺痰鸣音、喘鸣音消失,食欲恢复;显效:体温正常,咳嗽症状明显减轻,双肺痰鸣音、喘鸣音明显减少、食欲较前恢复;有效:体温下降,咳嗽症状减轻,双肺音减少,但食欲仍差;无效:发热、咳嗽等主要症状,疗程超过3 d而无明显改善,体温下降小于1℃,病情加重或兼有其他全身症状。以前3者合计为总有效。
治疗组 60 例中,痊愈 31 例(51.67%),显效 17 例(28.33%),有效 8 例(13.33%),无效 4 例(6.67%),总有效 56 例(93.33%);对照组 60 例中,痊愈 25 例(41.67%),显效 15 例(25.00%),有效12 例(20.00%),无效 8 例(13.33%),总有效 52 例(86.67%)。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且患儿易于接受。
急性支气管炎是儿科临床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年龄越小,发病率越高,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尤以冬春为多。外界气候冷热的变化,常能直接影响肺气宣肃,造成咳嗽。小儿脏腑脆嫩,卫外不固,更易发生。咳嗽不外乎外感咳嗽、内伤咳嗽两大类。就小儿而言,以外感咳嗽居多,且又以外感风寒所致最常见。《灵枢·邪气藏腑病形第四》云:“形寒寒饮则伤肺。”张景岳更明确指出,“外感之嗽,无论四时,必皆因于寒邪”,不论风寒或风热咳嗽,多以风为先导。风为阳邪,化热最速。故小儿风寒咳嗽大多为时短暂,易化热传里,出现痰热壅盛之象。
宝咳宁颗粒由紫苏叶、桑叶、前胡、浙贝母、桔梗、天南星(制)、陈皮、苦杏仁(炒)、黄芩、青黛、天花粉、山楂(炒)、枳壳(麸炒)、甘草、牛黄等组成,具有清热解毒、止咳化痰功效,是治疗小儿咳嗽的有效药物。方中紫苏叶散寒解表,理气和胃,行气宽中;前胡散风清热,降气化痰;浙贝母清肺止咳,化痰散结;桑叶外能疏散风热,内能清肺润燥、清肝明目;麻黄发汗解表,宣肺平喘;甘草既可抑制麻黄过于辛开,又可止咳利咽,调和诸药;天花粉清热生津;陈皮理气健脾,燥湿化痰;桔梗配杏仁,桔梗有举肺气之功,杏仁有降肺气之力,二药合用,具有一升一降,使肺气通畅,痰除咳喘自平;天南星燥湿化痰,祛风止痉;黄芩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青黛清热凉血解毒;山楂消食化积;牛黄清热解毒。因此,宝咳宁颗粒具有抗病毒、解热镇咳、抗菌消炎等药理作用,用于治疗小儿急性支气管炎,效果良好,患儿易于接受且未见不良反应。
[1]杨锡强,易著文.儿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