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瑞芳
颅内压(intracranial pressure,ICP)增高是颅内疾病及颅内继发病变的反应,也是神经外科疾病引起死亡的重要原因,ICP监测是采用传感器和监护仪动态测定颅内压的一种方法,此方法简便、测压准确,是监护ICP最准确的方法[1]。颅内压监测还可以兼做脑室外持续引流而达到减压效果。还可以进行脑室内药物治疗等。2010年2月至2011年8月我院ICU实行持续有创颅内压监测20例。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1 一般资料 20例均为颅脑术后患者,男14例,女6例。年龄26~79岁,主要是(GCS)7分以下的重型颅脑术后患者,其中颅脑外伤6例,脑出血14例。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取标准处理。如头部抬高20~30°,吸氧保持血氧饱和度>96%,室温20~24℃。20例患者均在术中在侧脑室放置专用脑室外引流装置,连接压力传感器,接监护仪进行动态持续监测颅内压。监护的零点的参照点一般位于外耳道水平的位置,将传感器放置固定在此水平。测压将三通开关调向颅内压装置监测仪的压力传感器,若需脑室引流,将三通开关调向引流装置即可。
1.3 ICP评定标准[2]①正常:ICP5 ~15 mm Hg,②轻度增高:ICP15~20 mm Hg,③中度增高:ICP20 ~40 mm Hg,④重度增高:ICP>40 mm Hg。
2.1 确保ICP监测的准确性 影响ICP数值的因素较多如:患者躁动、翻身、吸痰、尿潴留即各种操作等。当患者出现躁动不安,应及时查找原因,对症处理。操作时动作轻柔尽量减少刺激,及时发现并排除外界因素的干扰,确保ICP检测的准确性。本组有12例患者出现躁动不安,ICP轻度增高,经及时排除尿潴留、及痰等外界因素,适当使用镇静剂是察再知偏卧杂,8:西后,患者ICP处于正常范围。如出现ICP持续负值或不稳定,应检查监护仪各接头是否御接牢固,有无漏气、漏液等。
2.2 ICP监测及病情观察
2.2.1 本组12例患者当ICP20~20 mm Hg时,生命体征平稳,瞳孔正常,对光反射存在,CT提示有明显脑水肿,随着吸痰、咳嗽、翻身叩背等外界刺激,ICP逐渐升高,随着外界因素的解除,ICP逐渐下降,但患者意识、瞳孔无改变,给予脱水治疗后平稳度过脑水肿期。
2.2.2 术后ICP的动态观察有助于发现颅内迟发性出血的早期诊断,为再次手术提供时机。本组3例术后早期ICP在正常范围,继而ICP急剧升高。当ICP﹥35 mm Hg时,患者意识障碍逐渐加深,瞳孔由小变大,对光反射弱,血压升高、脉搏变慢、呼吸减慢,考虑颅内迟发性出血,复查头颅CT及时发现出血,做好术前准备。2例患者及时手术,挽回患者生命,1例患者家属放弃治疗。当ICP﹥40 mm Hg,排除外界因素,各种脱水治疗效果不明显,各种降底ICP的治疗均无效。本组2例患者术后ICP持续升高,调整脱水剂用量无明显效果,昏迷程度逐渐加深,双瞳孔散大固定,对光反射消失,最终因持续ICP增高致脑干功能衰竭而死亡。
2.3 ICP监测的护理
2.3.1 妥善固定脑室引流管 保持脑室引流管适宜的高度和引流通畅,引流管最高距患者脑室平面10~15 cm,切勿将引流管压在患者头下,以避免发生曲折[3]。必要时适当制动患者头部,进行翻身等护理操作时,保护引流管不被牵拉,防止脱出。躁动患者适当约束肢体,防止自行拨管。观察引流量及引流液颜色,根据颅内压情况保持适宜的引流速度,以保持稳定的颅内压。
2.3.2 加强基础护理 保持病室安静,尽量减少各种刺激,保持患者处于舒适的体位,保持床单干燥平整。术后为了预防患者褥疮发生,定时给予翻身拍背2 h/次。加强呼吸道管理,及时清除口腔、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同时注意大小便通畅。
2.4 严格无菌操作 为防止引流管装置的感染,每天更换压力传感器接头处的乙醇纱布,保持伤口敷料清洁干燥,更换脑室引流瓶要严格无菌操作原则,更换前应夹闭引流管,以防止逆流感染,同时使用抗生素、抗感染等治疗。
持续有创颅内压监测,为临床医生正确使用脱水剂提供了最直观的依据,医生根据精确数据科学调整用药,减少了药物对患者的损害,对提高医护质量起到重要作用。在观察ICP变化应在患者无躁动、情绪稳定、无咳嗽、校对好零点等情况下进行,同时避免吸痰、翻身或其他刺激性操作,保持呼吸道通畅,保证大小便通畅,预防并发症,及时发现病情变化,提高救治水平。
[1]王忠诚.神经外科学.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68.
[2]林德钗、陈建望、包绍智等颅内压监测指导32例颅内血肿术后治疗分析.浙江实用医学,2004,9(3):163.
[3]路以佳.外科护理学.人民卫生出版,2001,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