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毅,刘明冬
(重庆三峡中心医院神经外科,重庆 404000)
近年来,随着介入药物和介入材料的不断完善发展,脑动脉瘤的介入治疗效果得到明显改善,特别是脑血管痉挛的防治受到了广大医师的高度重视。我科自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采用罂粟碱术中导管内动脉注射治疗介入栓塞术中脑血管痉挛(DCVS),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选择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术中发现脑血管痉挛的患者23例,其中男9例,女14例;年龄40~58岁;术前 Hunt-Hess分级为1~2级,神志均清楚,有不同程度头痛,术前1 d在血压平稳的情况下静脉滴注尼莫地平粉针(规格为4 mg/支,国药准字H20051166,山西普德药业有限公司)15 μg/(kg·h);经术中数字减影成像检查(DSA)发现存在脑血管痉挛,影响手术效果,颈内动脉痉挛11例,大脑前动脉痉挛5例,大脑中动脉痉挛7例。
所有手术均准备Cordis 6F ENVOY Guide Prowler 14微导管、Agility亲水性微导丝(强生中国),trufill DCS水解脱弹簧圈(Cordis公司)。全身麻醉,置6F鞘,术中经数字减影成像检查发现脑血管痉挛后,从6F导管内给予罂粟碱注射液(规格为30 g/L,国药准H32024667,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120 mg,以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为50 mL后,于10~20 min内动脉注射,注射完毕后再次造影,对缓解不明显者可重复注射1次。对于可超选的痉挛动脉,采用微导管超选至痉挛动脉近端动脉注射罂粟碱。所有患者均完成介入栓塞手术,术毕的数字减影成像检查显示痉挛血管明显扩张、血流恢复,无动脉瘤破裂出血。术后头痛严重者做腰穿或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3~7 d,同时给予3 H治疗,尼莫地平组续30 μg/(kg·h)静脉滴注,应用25%甘露醇250 mL快速静脉滴注以减轻颅内高压症状,同时注意控制血压,积极防治其他并发症。
在数字减影成像检查脑血流上,脑血管痉挛表现为受累血管远端区域的灌注减少。脑血管痉挛程度评定可依据Kassell评定标准。术后用日常生活能力(ADL)量表判断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程度:Ⅰ级为完全恢复日常生活;Ⅱ级为部分恢复日常生活;Ⅲ级为生活需要他人帮助,拄杖可行走;Ⅳ级为卧床,但意识清醒;Ⅴ级为植物生存及死亡。
经罂粟碱动脉注射的23例介入栓塞手术患者中,术者日常生活能力分级Ⅰ级 11 例(47.83%),Ⅱ级 5 例(21.74%),Ⅲ级 3例(13.04%),Ⅳ2 例(8.70%),Ⅴ级 2 例(8.70%),其中高功能恢复(Ⅰ~Ⅱ级)16例(69.57%)。动脉注射过程中,无低血压发生,有1例患者出现心动过缓,经停止注射、肌肉注射阿托品等处理后,心率恢复正常。随访3月,所有患者无动脉瘤复发及再出血。
脑血管痉挛分为两种:一是脑血管受到机械性刺激所致的暂时性或早发性脑血管痉挛,在介入手术中,由于血液及手术器械对血管壁的机械性刺激,栓塞中导管导丝在血管中反复运动,甚至有支架扩张,极易产生短暂性脑血管痉挛;二是持续时间较长、目前机制尚未明确的持续性脑血管痉挛,也称为迟发型脑血管痉挛。迟发型脑血管痉挛不同于急性期脑血管痉挛,病理解剖学上可观察到血管平滑肌细胞发生了形态学改变。因此,迟发型脑血管痉挛一旦发生,往往难以逆转,对血管扩张剂的反应较差,且往往继发进一步的缺血性损害[1]。
破裂脑动脉瘤的手术风险大,危险因素多,脑血管痉挛应作为介入术患者的预防重点[2]。术中使用罂粟碱,能使痉挛血管明显扩张,具有预防脑血管痉挛的作用[3]。罂粟碱通过抑制平滑肌细胞环磷酸腺苷(cAMP)和环磷酸鸟苷(cGMP)的磷酸二酯酶活性,加速细胞内环磷酸腺苷和环磷酸鸟苷的更新,直接作用于平滑肌细胞引起血管扩张,对血管、支气管、胃肠道平滑肌均有松驰作用。罂粟碱的作用与给药途径有关,同时由于其可使脑血管平滑肌松驰的有效半衰期尚不能确定[4],因此动脉痉挛早期对动脉内输注罂粟碱敏感,血管痉挛可迅速逆转。介入术中可及时发现脑血管痉挛,多次动脉注射,既提高了罂粟碱的效果,又为介入手术的安全完成争取了宝贵时间。手术中早期、多次、动脉直接应用罂粟碱可能效果更佳,而当脑血管变得僵硬后,对罂粟碱无反应。在应用罂粟碱时,应严密监测心率、血压变化,如出现血压下降、瞳孔变大、呼吸不稳定等反应,应及时减慢滴速或停药,同时给予补液、扩容与支持治疗。
[1]邵 伟,刘卫东.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痉挛的研究与治疗进展[J].青岛医药卫生,2004,36(1):41.
[2]薛绛宇,李天晓,白卫星,等.791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大型宽颈动脉瘤[J].当代医学,2010,16(23):397-402.
[3]芦 奕,孙丕通,惠国桢,等.动脉持续灌注罂粟碱对免脑血管痉挛的实验研究[J].江苏医药杂志,2004,30(5):334 -336.
[4]Dipp MA,Nye PC,Taggart DP.Phenoxybenzamine is more effective and less harmful than papaverine in the prevention of radial artery vasospasm[J].Eur J Cardiothoracic Surg,2003,19(4):482 -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