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晶
各种手术的实施和危重患者的抢救都是在手术室进行的,因此手术室发生医院感染的机率显著增加,成为医院感染控制的重点科室[1]。手术室的医院感染控制率直接影响手术患者的疗效和预后,严重者可导致手术失败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我院手术室为提高医院感染控制率,采取了系列有效措施,现报告如下。
手术室成立专门的感染控制管理小组,由护士长担任组长,主管护师担任检测员。该小组主要承担检查手术室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室内微生物监测、消毒、无菌操作的正确实施等,定期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适当的解决措施。结合手术室实际情况及发现的问题,及时对各项规章制度进行补充和完善,并严格遵守规章制度。
由手术室感染控制小组定期组织全体医护人员学习有关医院感染相关知识,定期进行科室感染控制知识竞赛。通过学习和培训,让手术室的一般制度、卫生制度、参观制度、消毒隔离制度、外科洗手制度及手术室消毒制度等深入每位医护人员的内心。
3.1 手术室布局 我院手术室严格按照洁、污分开要求,总体分为污染区、清洁区和无菌区。手术室内供、排水系统良好,地面、墙壁及天花板表面光滑无裂隙,便于清洗及消毒,设有专用的特殊感染手术室。
3.2 空气管理 手术室每天常规紫外线照射两次,每次照射时间60 min,如有连台手术应在前台手术后照射30~60 min后才可进行下台手术。限制进入手术室人数,患上呼吸道、手、面、颈部感染者禁止进入手术室,进入手术室人员均应换衣,戴好口罩、帽子,减少手术室人员的走动。手术室内物品保持整洁,减少不必要搬动,保持室内清洁无灰尘,定期清洗空调滤网。用0.5%含氯消毒液擦拭无影灯、手术台及清洗地面。各手术间、卫生间、走廊及办公室的拖把及抹布应严格分开使用,用后要及时消毒。每月进行一次空气培养,使空气中菌落数控制在200CFU/m3以内[2]。
3.3 物品管理 手术器械清洗不净及没有彻底灭菌是引起手术患者院内感染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对手术器械的用前彻底清洗及灭菌是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对能耐高温的手术器械及用品,彻底清洗后采用高压蒸汽灭菌术灭菌。对一些不能耐受高温的医疗器械,可选用环氧乙烷进行灭菌处理。一次性手术用品的出现和应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医院感染,但如果不能加强一次性用品的管理,也会导致医院感染的发生。对一次性手术用品应存放在离地≥25 cm、清洁干燥的专用柜内,使用前严格核对有效期、包装密封性及型号规格等。手术后,对用过的一次性物品严格落实回收、登记、销毁制度。手术室内所用物品,均应按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分开放置的原则,对无菌物品应标明有效期,定期核对清除过期及污染的无菌物品。
4.1 术前洗手消毒制度 所用手术人员都应严格执行有效的洗手制度,刷手过程不少于5 min,然后用0.5%的碘伏纱布顺序涂抹甲缝至肘上5 cm区域2~3次。严格按无菌技术穿戴手术衣和无菌手套。该过程的实施,施行手术室人员相互监督。
4.2 术中无菌操作 手术中严格按照无菌原则进行手术区消毒、铺巾,手术护士应严格查对各种手术物品,保证均为无菌,保持手术台面清洁、干燥。巡回护士严控进入手术室人数,密切监督手术人员的无菌操作情况,发现疑似污染应立即采取合理措施。
4.3 术后处理 术后对手术所用物品进行更换、打包、回收及清洗,根据手术类型不同采用不同措施进行手术台、空气和地面的消毒。
由于实习进修学生的无菌意识较差,在手术室内往往会违反无菌操作造成手术感染的可能。因此,对实习进修的学生,要安排专门老师带教,进手术室前应进行岗前培训,详细讲解手术室的规章制度、强调无菌技术操作、丰富院内感染知识。要求巡回护士对进入手术室的学生加强监督检查,确保手术室内的无菌操作,降低手术室内感染的发生率。
施行严格的手术室管理措施以来,手术室内因素引起的感染显著减少,无菌手术出院患者的切口甲级愈合率达到了100%。手术室是院内感染的重点区域,如果能健全手术室的管理,采用科学合理的措施,能有效防止手术患者发生院内感染。
[1] 宋烽,王建荣.手术室护理管理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252.
[2] 高建萍.手术室医院感染控制与管理.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7,17(6):712-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