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君 刘学义 吴忠刚 于德水 辛颖 丁颖
血清胆碱酯酶(CHE)和血清白蛋白(ALB)联合检测越来越被临床医生重视,为了解两者在不同疾病中的关系,我们检测了来自不同疾病患者血清中CHE、ALB的含量,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病例组:272例均为2009年10月至2010年11月间我院收治的住院患者(这些患者的病情均已确诊):慢性肝炎42例,肝硬化28例,肝癌16例,有机磷中毒6例;结直肠癌5例,胃癌6例,胃炎18例,肺炎16例,肺癌5例,脑出血29例,脑梗死31例,宫颈癌5例,多发性骨髓瘤2例,乳腺癌11例,急性白血病2例,恶病质8例,营养不良12例,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13例,尿毒症15例,肺结核4例。对照组:随机抽取我院体检中心健康体检人员280例。
1.2 检测方法 受检者禁食12 h以上,次日晨空腹抽静脉血,离心后1 h内检测完毕。CHE测定方法为速率法,ALB测定方法为终点法。CHE的测定试剂由北京利德曼公司提供,ALB由上海科华公司提供,采用日立7600-02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检测。CHE的正常参考范围4000~11000U/L,ALB为35~55 g/L。校准液由上海罗氏诊断公司提供,质控液由省检验中心提供,每次测定均在室内质控合格的前提下进行。
病例组272例中212例(78.0%)CHE的值在4000U/L以下(2894±184.5)U/L,其中 ALB值均在35 g/L以下(28.6±2.9)g/L,并且CHE下降程度与ALB基本平行(这些患者是:肝病、急性白血病、部分肺病及恶性肿瘤、恶病质及营养不良、尿毒症等)。CHE值在4000U/L以上,ALB值在35 g/L以下的22例(8.0%)(部分恶病质及营养不良、恶性肿瘤、尿毒症等),CHE值在4000U/L以下,ALB值在35 g/L以上38例(14.0%)(有机磷中毒、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部分脑病及恶性肿瘤患者、多发性骨髓瘤1例等)。
血清胆碱酯酶是是一种在肝脏中生成的酶,主要分布于神经组织、神经肌肉接头,也分布于红细胞和血清等非神经组织,其主要生理功能是催化水解乙酰胆碱[1]。胆碱酯酶检测是判断肝功能损害的可靠指标,可以准确地反映肝脏的合成与储备功能[2]。肝脏受损时,肝细胞合成功能下降,血清胆碱酯酶降低。肝细胞炎症程度越重,血清胆碱酯酶活力下降越明显。因此,肝硬化和肝衰竭患者的血清胆碱酯酶明显降低。但近年来国内外的研究发现血清胆碱酷酶还有其他的临床意义:1.遗传因素:编码BuCHE和ACHE的基因可发生变异,从而导致血清胆碱酷酶活性降低。特别是BuCHE在血清中占大多数其基因的变异可大大降低血清CHE活性[3];2.毒物和药物因素:某些毒物和药物可降低血清胆碱酷酶活性。比较常见的包括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酷类农药,分别通过对胆碱醋酶活性中心的磷酸化,氨基甲酞化而抑制酶的活性[3];3.恶性肿瘤:大量文献显示,血清胆碱醋酶可能与恶性肿瘤有关,恶性肿瘤患者的血清CHE活性往往降低。GU等发现血清CHE活性的下降和胃癌的发生关系密切。Bradamante等发现再发的III期以及IV期宫颈癌较II、III期宫颈癌和子宫良性肿瘤患者的血清CHE活性显著下降。Khan等发现乳腺癌患者血清CHE活性明显低于良性肿瘤患者。国外还有学者对血清CHE活性降低与急性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的关系做了一些研究认为检测血清活性降低的程度可能会提高对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和预后判断。国内也有血清CHE活性与结直肠癌、胃癌、肺癌的相关性研究,认为血清CHE水平降低可作为一个辅助诊断指标,即当患者存在结直肠、胃部、肺部的病变同时血清CHE活力低于3000U/L者,若排除了有机磷农药或其他毒物药物的影响及原发性肝脏病变外,应高度怀疑是恶性肿瘤[4]。4.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不少研究提示,发生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时血清CHE活性会降低,且其降低程度可能和SIRS的预后相关[3];5.重症肌无力:一般认为重症肌无力是存在自身免疫作用,机体产生了针对神经一肌肉终板突触后膜上乙酞胆碱受体的抗体,造成乙酞胆碱受体量减少而致病[3]。6.营养状况:血清胆碱酷酶还能反应机体的营养状况,并有希望作为评价机体营养状况的一个指标。
肝脏是合成血清白蛋白唯一场所,正常肝合成白蛋白速度快、效率高,其生物半衰期为17~23 d。当肝功能损害时肝脏合成白蛋白的量明显减少,并与肝脏病变的严重程度相平行[5],血清Alb在肝病发展中能准确反映肝储备功能。另外白蛋白减低见于营养不良,肾病综合征,结核病,甲亢,大失血,恶性肿瘤等。
本次实验结果基本与国内外报导相符,胆碱酯酶检测是判断肝功能损害的可靠指标,可以准确地反映肝脏的合成与储备功能,另外还受其他因素的影响:遗传因素、毒物和药物因素、恶性肿瘤、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营养状况等。肝脏是合成血清白蛋白唯一场所。CHE、ALB的联合检测反映肝功能合成与储备功能,肝细胞炎症程度越重,血清胆碱酯酶活力下降越明显,与白蛋白下降呈正相关[4]。同时联合检测也能反应机体的状况,提示在急危重病领域可能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1]沈伽弟.胆碱酯酶的基础与研究进展.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2000,24(4):295-301.
[2]邹正升,辛绍杰,李宝森,等.胆碱酯酶、γ-球蛋白及胆固醇与肝组织病理损害的关系.中华肝脏病杂志,1999,7(2):72-74.
[3]钱安,瑜张茂,巴立,等.血清胆碱酯酶临床意义的研究进展.浙江大学医学院院刊,2008,23(2):290-294.
[4]高君,刘敏,等.血清胆碱酯酶与白蛋白测定结果分析.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3(7):1206-1207.
[5] 张秀明,李健斋,魏明竟,等.现代临床生化检验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1165-1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