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爱香
肺炎是指终末气道,肺泡和肺间质的炎症,是一种社区常见病多发病。随着社会发展,人口老龄化日益显著,老年性肺炎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也呈上升趋势。由于老年性肺炎发病较隐匿,临床症状不典型,往往造成漏诊、误诊,而贻误患者的最佳治疗时机,现对我科近两年来收治的50例老年性肺炎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期进一步提高广大医务人员对老年性肺炎的诊治水平。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共50例,其中男32例,女18例。50例患者年龄均大于65岁,平均年龄73.5岁。其中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8例,高血压14例,冠心病15例,糖尿病6例,恶性肿瘤2例,合并两种和两种以上疾病者21例。所有病例均符合老年肺炎的诊断标准[1]。
1.2 临床表现 50例中咳嗽咳痰32例,其中咳白色泡沫痰10例,咳黄痰6例,咳白粘痰8例,痰中带血2例,咳嗽但痰量不多8例;发热36例,体温36℃ ~37.5℃ 8例,37.5℃ ~38.0℃ 20例,38.0℃ ~38.5℃5例,>38.5℃ 3例;胸闷气促7例;咯血2例;意识改变2例;乏力纳差21例,病变部位闻及湿啰音13例,干哮鸣音5例,呼吸音降低9例,无呼吸道症状12例。
1.3 辅助检查 本组50例均行胸部DR检查,DR片以小片状阴影为主占42.0%(21/50),其次为斑点状阴影占16.0%(8/50)。18例X线胸片未见异常而行胸部CT确诊,同时伴有胸腔积液者12例,伴肺不张者7例。血常规检查:血WBC>10×109/L 14例,WBC>20×109/L 2例。
1.4 治疗方法 治疗早期一般经验性选择抗生素,多采用2~3种广谱抗生素联用,治疗效果不明显时可行药敏试验选择使用抗生素。抗生素应用主要选用β-内酰胺类联合喹诺酮类如左氧氟沙星等,备选第二代、第三代头孢菌素[2]。但对吸入性肺炎者加用抗厌氧菌药物治疗。同时给予吸氧、排痰(翻身拍背,雾化吸入稀释痰液等)、营养支持,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积极处理合并症及并发症,以病情需要复查胸部DR、血常规、电解质等检查,以根据情况调整治疗方案。
咳嗽、咳痰胸闷等临床症状消失,查体双肺未闻及啰音,胸片明显好转者9例(18.0%);临床症状减轻,肺部啰音减少,胸部DR好转者34例(68.0%);临床症状无好转或加重者3例(6%);3例放弃治疗;1例由于合并症较多,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
老年性肺炎的临床表现多不典型,呈非特异性表现和隐袭性发病,常无高热、胸痛、咳铁锈色痰等典型症状,发热多不规则,以轻中度发热多见。同时老年人肺部感染多同时合并有基础疾病且并发症多,如既往有冠心病史者再发胸闷气短,部分患者直接按习惯住入心内科,由于查体双肺无明显啰音,医师误诊为不典型心绞痛而贻误治疗时机。因此医师在收治患者时要仔细查体,不放过任何的细节,全方位考虑,而不能只想到本科室的常见病而造成误诊漏诊,影响后续治疗。胸部DR片是辅助诊断老年性肺炎的重要检查方法,老年人由于机体反应性差,肺泡炎症渗出常不明显,而以肺间质及肺毛细血管的炎症反应所导致的肺部小血管血流动力学改变为主,反映在影像学上则表现为肺纹理粗、乱、边缘模糊及间杂的斑点、斑片状阴影[3]部分老年人因合并其他疾病如股骨头坏死或脑血管疾病而长期卧床,肺炎好发于肺基底部,病灶较小且相对局限,X线胸片检查易被隐匿,此时应进一步行胸部CT检查,而不能忽视对本病的诊断。抗生素应用上,因老年人生理功能减退,对内环境的自身调节功能下降,应特别重视药物对肝脏、肾脏的损害,使用氨基苷类抗生素时,应注意观察有无耳毒性反应;开始时可经验性应用抗生素,有条件的医院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决定是否更换或调整抗生素。由于老年人体质差,咳痰无力,部分患者家属疏于护理,造成老年人吸入性肺炎,加重病情,此时应注意厌氧菌感染的可能,必要时加用抗厌氧菌抗生素;因此在积极药物治疗的同时,护理人员及患者家属应加强对患者的身心护理,翻身拍背促进痰液排出也是同样重要的治疗措施,长期卧床患者更应特别注意防止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或肺栓塞发生。老年人肺炎虽然临床表现不典型,但只要我们掌握了它的发病特点与影像学特点,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相信一定能提高对老年性肺炎的治愈率。
[1] 孙铁英,刘兵,杨敏.社区获得性肺炎老年住院患者的临床分析.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05,24(2):100-102.
[2] 陈岳彪,王海燕.左氧氟沙星联合痰热清注射液治疗老年性肺炎疗效分析.西南军医,2010,12(3):448-449.
[3] 吴恩惠,主编.医学影像诊断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4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