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孙常青
番茄采后常见病害及防治方法
撰文/孙常青*
我国是世界上第三大番茄种植国,番茄也是人们膳食结构中不可或缺的一种蔬菜,本文介绍了番茄采后常见的几种病害及防治措施,如下:
1、症状:病斑初呈椭圆形或不定形的褐色或黑色凹陷斑,大小10-20mm,病部较硬,密生绒状黑色霉层,后期果实开裂。
2、病原菌:茄链格孢菌A lternaria so lan i Sorauer,属半知菌亚门真菌。
3、侵染途径:适宜温度26-28℃,相对湿度70%-80%。该病经由果蒂处、损伤口或自然孔口侵入,田间靠风雨传播。
4、防治方法:(1)该病宜以防为主、以治为辅,以田间防治为主、贮期防治为辅;(2)贮藏用果栽植地块宜施足底肥、适时追肥;栽植不宜过密,及时整枝打权,保证通风;(3)田间喷施植宝素7500倍液可提高植株抗病性;(4)采收前5~8天,可施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等药剂进行全田防治;(5)采收时避免果面结露和雨后采收;(6)采收后对果蒂处宜进行药剂处理;(7)贮藏期间可使用45%百菌清烟剂或10%速克灵烟剂进行熏蒸防治;(8)抗病品种有奇果、矮立元、密植红等。
1、症状:病斑初呈油浸状暗绿色微陷斑,后转为暗褐色至棕褐色,边缘明显,云纹不规则;病果一般不变软。湿度大时,病斑上生出少量白色霉层,腐烂迅速。
2、病原菌:由致病疫霉(Phytophthorainfestans(Mont.)DeBary)侵染所致,属鞭毛菌亚门真菌,适宜温度23~25℃,相对湿度95%~100%。
3、侵染途径:该病经由损伤口或自然孔口侵入,主要侵染青果期-绿熟期的果实,在贮藏期间后熟时期发病,引起的损失较大。田间靠风雨传播。
4、防治方法:(1)该病宜以田间防治为主、贮期防治为辅;(2)栽植不宜过密,宜及时整枝打杈,保证通风;(3)采收前5~8天,可施用40%甲霜铜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等药剂进行全田防治;(4)采收时避免果面结露和雨后采收;(5)贮藏期间可使用45%百菌清烟剂进行熏蒸防治;(6)抗病品种有中蔬4号、中蔬5号、中杂4号等。
1、症状:病斑呈圆形或近圆形,大小5-l0mm,初期中间呈白色水浸状凹陷,后长出丛状青色至深绿色霉层;也可一直呈褐色水浸状凹陷斑,后逐渐扩大,导致病果软化、腐败。
2 、病原菌:病原菌为扩展青霉(Penicilliumexpansum(Link)Thom),属半知菌亚门真菌,适宜温度18~28℃ ,相对湿度95%~98%。
3、侵染途径:该病由损伤口侵入,也可由病、健果果间接触直接传染,多发于贮藏期间。田间靠风传传播。
4、防治方法:(1)该病宜田间防治与贮期防治并重;(2)采收前7~8天可使用70%甲基硫菌灵超微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进行全田防治;(3)采收时避免果面结露和雨后采收;(4)入库前宜分别用上述药剂的1800倍液或2500倍液浸泡3~5分钟;必要时贮藏期间也要浸泡消毒(注意及时风干);(5)贮藏期间,尤其在贮藏前期(入库-25天)宜勤观察,及时发现病果并捡出;(6)贮藏期间避免果面结露。(7)贮藏温度宜8~9℃,相对湿度90%左右。
1、症状:病斑主要出现在果实端部,呈褐色或深褐色水浸斑(不凹陷);湿度大时,病斑初期布满致密的白色霉层,后转为浅粉红色绒状霉层,逐渐腐烂。
2、病原菌:病原菌为粉红聚端孢霉菌Trichothecium roseum,属半知菌亚门真菌,适宜温度25~30℃,相对湿度85%~95%。
3、侵染途径:主要经由各种伤口侵入。该病只侵害果实,绿熟果-成熟果均可染病。田间靠风传、水传传播。
4、防治方法:(1)该病宜以田间防治为主、贮期防治为辅;(2)栽种不宜过密,宜及时整枝打杈,保证通风,且氮肥不宜偏重;(3)采收前5~8天可施用8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进行全田防治;(4)采收时避免各种损伤、果面结露及雨后采收;(5)采收后宜对果蒂处进行药剂处理;(6)贮藏期间避免果面结露。
1、 症状:病斑初期呈淡褐色凹陷斑,后加深为褐色,可发展至果面的1/3大小,病斑不软腐,略呈收缩于皱状,具有轮纹;湿度大时,可长出白色菌丝层,后转为黑褐色,表面产生许多小黑点;病斑下果肉呈紫褐色。该病多与腐生菌混生,导致病果腐烂。
2、病原菌:该病由(Phom a destructiva Plow r(称实腐茎点霉)(异名:Phyllosticta Lycopersici Peck.番茄叶点霉)引起,病菌属于半知菌亚门真菌,适宜温度20~22℃。
3、侵染途径:该病经由蒂部和伤口侵入,各时期果实均可染病。田间靠风雨传播。
4、防治方法:(1)该病宜以田间防治为主、贮期防治为辅;(2)采收前5~8天,可施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1:1:200波尔多液等药剂进行全田防治;(3)采收时避免各种损伤、果面结露及雨后采收;(4)采收后对果蒂处宜进行药剂处理;(5)贮藏期间可使用45%百菌清烟剂进行熏蒸防治。
1、症状:病斑呈褐色或深褐色、带有轮纹的圆形或近圆形牛眼状斑(不凹陷),边缘不明显,严重时可发展至果面1/3~1/2大小;病果表面光滑,硬挺不变形,但病变会向果内扩展;湿度大时,病斑会长出白色絮状霉层,直至腐烂。
2、病原菌:病原菌为烟草疫霉(Phytophthora nicotianae van Breda deHaan),属鞭毛菌亚门真菌,适宜温度24~28℃ 。
3、侵染途径:该病主要经由各种损伤口及自然孔口侵入,只侵害果头,多发于青果和绿熟果。田间靠风传、水传传播。
4、防治方法:(1)该病宜以田间防治为主、贮期防治为辅;(2)贮藏果栽植地块宜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栽植不宜过密,及时整枝打杈,保证通风;(3)采收前5~8天可施用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900倍液或18%甲霜胺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等药剂进行全田防治;(4)采收时避免各种损伤、果面结露及雨后采收;(5)采收后果蒂处宜进行药剂外理;(6)贮藏期间宜避免果面结露;(7)贮藏期间可使用45%百菌清烟剂进行熏蒸防治;(8)抗病品种有中杂7号、晋番1号等。
1、症状:病斑初期呈水渍状圆形斑点,后发展为深褐色凹陷斑,大的病斑会出现轮纹,上有丛毛状小黑点分布。该病易引发其它病菌侵入,导致严重的腐烂现象。
2、病原菌:病原体为黑刺盘孢,又叫盘长孢状刺盘孢Co lletotrichum nigrum E ll. Et Halst,属半知菌亚门真菌,适宜温度23~25℃,相对湿度97%以上。
3、侵染途径:该病主要经由损伤口和自然孔口侵入,多发于绿熟果和成熟果上。田间靠风雨传播。
4、防治方法:(1)该病宜以田间防治为主、贮期防治为辅;(2)贮藏用果栽植地块宜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氮肥不宜偏重;并及时整枝打杈,保证通风;(3)采收前5~8天施用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40%多丰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等药剂进行全田防治 (注意:采收前7天避免施用百菌清);(4)贮藏期间使用8%克炭灵粉尘剂进行防治。(5)贮藏前期宜勤观察,及时发现并捡出病果。
1、症状:病斑初期呈略微隆起的白色圆点,单个大小约3mm,后发展为褐色木栓化突起,形成特异性“鸟眼斑”症状;在成熟果上,呈现较大的圆形斑点,周围有白色光轮,一般不向内部发展。
2、病原菌:病原菌为密执安棒杆菌番茄溃疡病致病型Clavivbacter m ichiganense subsp. M ichiganense(Sm ith) Davies et al,属细菌,适宜温度25-27℃。
3、侵染途径:该病经由各种损伤口、蒂部或果面直接侵入,多发于青果及绿熟果上。田间靠水传传播。
4、防治方法:(1)该病宜田间防治与贮期防治并重;(2)采收前5~8天可用1:1:200波尔多液或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湿性粉剂4000倍液等药剂进行全田防治;(3)采收时避免各种损伤、果面结露和雨后采收;(4)入库前宜用1:1:400波尔多液或硫酸链霉素7000倍液浸泡3~5分钟进行防治,必要时贮藏期间也要进行浸泡灭菌;(5)贮藏期间避免果面结露,前期宜勤观察,及时发现并捡出病果。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